陳春霞,胡素琴,王桂玲
新型冠狀病毒即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疫情將持續較長時間,防控進入常態化[1]。東部戰區總醫院作為軍隊醫院,是軍隊人員新冠肺炎定點收治醫療的“高風險”單位,在疫情中承擔著軍地疫情防控雙重任務[2],同時也承擔著戰備執勤任務,醫務人員工作生活較為集中,暴露于新型冠狀病毒的風險較普通人群高,一旦出現疫情傳播,危害巨大。注射新冠疫苗是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切斷傳播途徑、控制流行的有效手段。腺病毒載體疫苗是軍事科學院醫學研究研發,可誘導體液免疫和良好的細胞免疫[3],屬于軍隊特需藥品批件。我院結合聯勤部預防控制中心發布的疫苗接種指引和原則、建議為參考,科學統籌,建立疫苗接種的工作流程及各環節的管控,滿足部隊人員安全接種的迫切要求。結合疫情期間的疫苗接種工作實際總結管理經驗,現報道如下。
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常態化管理期間如何落實對軍隊醫務人員進行有效管理和接種工作,國內未見相關報道。根據軍委后勤保障部衛生局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有關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腺病毒載體)的接種指南,初步建立了一套管理方法。部隊醫院在疫苗接種活動中涉及多個環節、多個科室、多個層次的問題,必須整體的統籌和規劃,建立完整的運作體系。
1.1 科學統籌管理 成立領導小組根據疫苗接種的特點和要求,具體分設6個工作組,其組織與分工分別為:①接種指揮組,由衛勤部醫療管理科科學擬定疫苗緊急使用接種工作方案,帶領機關、科室與軍地疾控部門協調,爭取疫苗來源,確保接種工作有力有序推進;②教育培訓組,由疾病預防控制科為預防接種組成員進行相關知識培訓;③接種操作組,由接種醫師對受種者進行流行病學調查,門診部護士負責現場接種工作;④醫療救治組,由急診科醫師負責現場觀察、應急處置;⑤保障供應組,由藥品科、消毒供應科、信息科負責保障疫苗、物品等供應;⑥宣傳疏導組,利用醫院政工網、官方微信平臺、展示架、電子屏幕播放等形式宣傳疫苗接種的益處,緩解因疫苗接種帶來的緊張焦慮情緒。各小組成員明確分工,專人專項負責,建立有效的工作機制,確保各項工作的順利運轉。
1.2 結合接種特點 建立規章制度根據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腺病毒載體)特點、醫務人員分布、工作特點以及醫院門診環境、患者就診流程等,參考《疫苗接種相關法律法規》及醫院感控科相關要求,結合接種工作實際,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各級人員崗位職責、工作流程、檢查標準,在完善規章制度的同時,抓制度的執行和落實,使制度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1.2.1 預檢分診制度設置預防接種預檢分診臺,導診護士首先為接種者測量體溫,填寫流行病學史問卷并提供健康碼。體溫正常且無流行病接觸史的人員,走預防接種專用通道:體溫升高或有呼吸道癥狀等,根據門診發熱患者轉運路徑將人員轉運至急診或發熱門診,推遲接種,并記錄人員相關信息。
1.2.2 完善空間布局根據疫情防控要求,科學劃分功能區域,嚴格落實獨立區域和專用通道[4],包含候種預診區、預防接種區、留置觀察區、急救區和冷鏈室等區域,設立標識牌,并在醒目位置張貼接種流程圖,引導人員合理分流。座椅之間大于1米距離,每個區域同時等候或留觀人員不超過30人,加強導診區域管控,切實保障醫務人員及接種者的安全。設置預防接種獨立通道及受種者專門出入口,預防接種通道與普通就診通道分開,實現獨立的預防接種點。
1.2.3 環境消殺制度疾控科根據《新型冠狀病毒的肺炎防控方案》,以及病毒可能的傳播途徑及理化性質,實行分類管理。根據每種環境類型特點,針對性開展消殺工作。①公共場所,使用空氣消毒機每日早、中、晚各進行1次空氣消毒(時間1 h),使用噴霧器對地面每日2次含氯消毒劑噴灑消毒(濃度2000 mg/L),入口的直達電梯內空氣每日噴霧消毒若干次,必要時增加噴霧次數;②物體表面(桌椅、電腦鍵盤、門把手等人體常接觸的物體),每日2次使用250~500 mg/L的含氯消毒劑進行擦拭消毒;③洗手臺、預檢分診臺、候診臺等配備免洗消毒液;④室內空氣,保持接種區域內空氣流通,加強開窗通風換氣。⑤垃圾處理,每日2次對醫療垃圾筒蓋進行清潔消毒,醫療廢棄物每日處理2次,確保垃圾袋無破損且袋口扎緊,量多時及時處理[5]。
1.2.4 受種者管理制度根據疫情防控要求,機關、職能科室及各臨床專科密切協同,科學分類,對重點部位的高感染風險人員分科室、分時段、有序開展接種,確保了整個接種流程安全、規范、有效。接種醫師講解接種疫苗禁忌癥并做好評估,受種者按要求簽署《軍人接種新冠疫苗預防接種本》、《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腺病毒載體)接種知情同意書》。醫療科通過信息系統全程跟蹤接種人員不良反應實時報告記錄,統計當日需接種疫苗者而未接種的人員名單,并逐一聯系其前來接種并了解注射后情況。
1.2.5 物資管理制度根據物資管理規定,后勤保障組嚴格按照防護原則申領醫護人員的防護設備、防護用品及衛生材料,保證及時按需發放,記錄發放明細,為醫護人員的安全提供可靠保障[6]。現場疫苗與藥房工作人員做好疫苗交接,提前布置好接種場地。提前30 min將疫苗從冷藏設備內取出,保證疫苗儲存條件及質量,減少開啟冷藏設備的次數。核對接種疫苗的品種,檢查疫苗質量。
1.2.6 應急處置預案疫苗因個體差異等原因,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定數量的不良反應[7]。傳染病疫情公共衛生事件中,醫務人員的基本素質與應急能力直接決定著救治的最終效果[8]。制定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應急處置預案,熟練掌握應急設備的使用,知曉藥品耗材的位置、基數。接種者均按要求留觀30 min后,填寫《接種后不良反應收集表》。若存在速發型過敏反應,根據應急預案迅速給予處置,確保接種者安全。
1.3 強化專業培訓 確保接種質量開展預防接種工作人員疫苗接種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建立全方位、全覆蓋的培訓體系,為規范、安全、高效完成大規模疫苗接種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1.3.1 理論培訓多輪次組織負責疫苗接種工作的精干力量參加軍委后勤保障部衛生局開展的疫苗接種和不良反應監測處置技術的遠程培訓。培訓內容圍繞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腺病毒載體)操作技術規范,涵蓋接種醫療隊人員、預防接種點基本設置、接種人員篩選標準、現場疫苗管理、接種操作、接種流程和觀察、不良反應處理和注意事項等。
1.3.2 操作訓練根據疾控科預防接種要求,由感控科、護理部抽組的教育訓練組中護士長等具備資質的人員擔任教員,操作培訓包含醫務人員穿脫防護用品的流程、疫苗接種基礎操作的流程、醫療急救技能等。醫療隊人員技能培訓每項訓練5次以上,嚴格考核操作,及時記錄培訓情況及考核結果于《培訓手冊》,考試優異方可上崗。
1.4 加強感控管理 現場全程督察根據有關疫情防控的各項政策規定及疫苗接種的特點,嚴格遵循標準預防原則,由疾病預防控制科主任為組長,負責全面管理,制訂感染管理制度、目標及措施、現場督察。門診部護士長為副組長,協助組長管理,現場檢查感染控制措施、人員防護落實情況。護士長及感控骨干參與現場檢查,從工作人員防護管理和環境防控管理兩方面制定疫情防控質量檢查表,每日不定時、不定點進行地毯式檢查,督導進行持續質量改進。
1.5 增加宣講方式 減輕心理負擔重視健康宣教,利用醫院政工網、官方微信平臺、展示架、電子屏幕播放等形式宣傳教育有關新冠疫苗接種知識、接種疫苗的重要性和安全性,全程接種疫苗的目的和意義,引導醫務人員樹立正確的疫苗接種觀念,發揮主流宣傳陣地作用,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接種前對受種者進行新冠肺炎防治知識的宣傳指導,講解全程接種疫苗的重要性,交代相關注意事項;加強心理護理,鼓勵和安慰接種者,減輕心理負擔,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配合,緩解因疫苗接種帶來的緊張焦慮情緒。
2.1 指揮有力 制度落實工作制度及流程是新冠肺炎病毒疫苗安全接種的關鍵,建立健全的疫苗接種下的規章制度,不斷調整及完善措施,不斷提高各環節質量管理,先后制定了《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接種應急接種方案》《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接種應急處置方案》《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接種環境消毒和個人防護培訓方案》和《防護用品請領方案》等一系列技術方案,建立起完善有效和切實的疫苗接種及應急預防機制,精細化地應對疫苗接種工作。
2.2 科學安排 應種盡種接種新冠疫苗是疫情防控工作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防止疫情傳播的有效手段。自預防接種運行以來,截止2021年4月30日,完成重點崗位接種人員1970人,接種后存在接種部位酸脹、紅腫疼痛、搔癢等一般反應有281人,未發現不良反應。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大流行以來,雖各國或地區采取了非藥物干預措施,但疫情未得到遏制,出現疫情局部反彈[9]。疫苗的問世,在人類疾病控制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10],接種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腺病毒載體)方便、快捷,沒有不良反應,使機體產生相應的免疫力,有助于預防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積極按照預防接種要求,強化領導,精心組織,科學統籌開展新冠疫苗接種工作;建立健全新冠疫苗接種的規章制度,不斷調整完善和措施,不斷提高各環節,層層把關,堅持接種人員培訓上崗,規范技術操作;疫苗的集中統一管理,信息統計與上報;輿論宣傳和引導工作,確保全院新冠疫苗接種工作能夠安全、科學、有序開展,保障部隊醫務人員生命安全。在全力確保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分批分步接種,為緊急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降低一線醫務人員感染風險。本次為接種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方面積累的經驗將為后續大范圍人群接種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