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嫻松,劉遺斌,林菁
(贛州市人民醫(yī)院耳鼻喉科,江西 贛州 341000)
鼻出血為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常見急癥,發(fā)生在鼻腔后部的鼻出血為鼻咽部出血,出血原因主要有腫瘤、創(chuàng)傷、鼻咽癌放療后、血液系統(tǒng)疾病、腺樣體切除術(shù)后等,因鼻腔后部位置較深,故止血難度較大[1-2]。臨床上治療鼻出血的方法較多,但目前最常見、最經(jīng)典的止血方法仍為鼻腔填塞治療,而熟練、正確地使用紗球填塞對頑固性重癥鼻出血、血液系統(tǒng)疾病、鼻咽癌放療后等所致鼻咽部大出血的臨床治療具有重要意義。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自制橢圓形紗球填塞治療鼻腔后部出血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8 年12 月至2019 年3 月于本院接受治療的鼻腔后部出血患者共50 例,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25例。觀察組男15例,女10例;年齡42~64 歲,平均年齡(53.13±10.06)歲;出血原因:頑固性重癥鼻出血12例,鼻咽癌放療后7例,血液系統(tǒng)疾病6例;出血部位:鼻腔后段外側(cè)壁15例,鼻腔后段鼻中隔10例。對照組男 13 例,女 12 例;年齡42~64 歲,平均年齡(53.15±10.02)歲;出血原因:頑固性重癥鼻出血13 例,鼻咽癌放療后8 例,血液系統(tǒng)疾病4 例;出血部位:鼻腔后段外側(cè)壁16例,鼻腔后段鼻中隔9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單側(cè)鼻出血;②臨床資料完整;③無鼻部意外創(chuàng)傷。排除標準:①過敏體質(zhì);②患凝血功能障礙;③依從性較差;④伴精神疾病或智力障礙。
1.3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錐形紗球填塞治療。采用1%丁卡因(江蘇九旭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0583)進行鼻腔及咽部的表面麻醉,而后選取合適導管經(jīng)鼻前孔插入鼻腔,經(jīng)鼻后孔達咽部,采用止血鉗將咽部的導管首端拉出口腔外,尾端則固定于前鼻孔外。選取無菌的、大小合適的錐形凡士林紗球,利用無菌絲線系于導管首端,通過牽拉導管尾端使紗球越過軟腭抵達后鼻孔,而后立即采用凡士林紗條填緊鼻腔,并將絲線抽出拉緊固定于前鼻孔處,確保紗球不會滑脫。
觀察組采用自制橢圓形紗球填塞治療,制作材料為7號手術(shù)縫合線和6 cm×6 cm-8P脫脂紗布,3根縫合線和2塊脫脂紗布可縫制成1 個橢圓形紗球,填塞方法同對照組,且自制多種型號大小的橢圓形紗球,型號選擇:常以患者左右鼻翼間距離為標準,直徑則以患者拇指指間關節(jié)長度為標準。每個橢圓形紗球經(jīng)環(huán)氧乙烷滅菌消毒,滅菌有效期6 個月,無需反復高壓蒸汽消毒,引線不易老化,且采用獨立紙塑滅菌包裝,便于貯存,可隨時取用,使用時可涂抹金霉素眼膏。兩組紗球均為一次性用品,每隔24 h更換1次。
1.4 觀察指標 ①根據(jù)止血狀況評價臨床療效,療效標準[3]:填塞1次后止血為顯效;填塞2~5次后止血為有效;填塞5次后仍未止血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1次止血治愈率=1 次填塞后2 周內(nèi)未出血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③記錄兩組的填塞物留置時間。④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4]評價患者第 1 次填塞后 1、6、12、24 h 時的不適感,得分愈高表示不適感愈嚴重,0分為無不適感,1~4分為輕度不適,5~7 分為中度不適,8~9 分為嚴重不適,10 分表示不適感難以耐受。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4.0軟件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與1次止血治愈率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與1次止血治愈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與1次止血治愈率比較[n(%)]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and 1 hemostatic cure rate between two groups[n(%)]
2.2 兩組填塞物留置時間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填塞物留置時間為(1.65±0.43)d,短于對照組的(3.56±1.02)d,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8.627,P=0.000)。
2.3 兩組VAS 評分比較 第1 次填塞后1、6、12、24 h 時,觀察組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VAS評分比較(,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VAS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scores)

表2 兩組VAS評分比較(,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VAS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scores)
組別對照組(n=25)觀察組(n=25)t值P值填塞后1 h 5.79±1.31 3.78±0.66 6.851 0.000填塞后6 h 5.26±1.22 3.12±0.56 7.971 0.000填塞后12 h 4.82±1.01 2.87±0.54 8.513 0.000填塞后24 h 4.37±0.96 2.46±0.38 9.250 0.000
鼻腔后部出血具有較高的發(fā)生率,可對患者日常生活質(zhì)量產(chǎn)生嚴重影響。鼻腔后部出血通常出血量較多,因此一旦發(fā)生,應立即進行止血治療[5]。但同時該病發(fā)生部位深且隱蔽,具有一定的治療難度。目前,紗球填塞是臨床上治療鼻腔后部出血的常用手段。其中,錐形紗球在臨床治療中的應用較廣泛。錐形紗球是采用凡士林紗布與縫合線進行制作,質(zhì)地偏硬,而鼻腔后部出血發(fā)生于鼻咽部,采用常規(guī)的錐形紗球進行填塞治療會對患者造成較大刺激,影響患者依從性,且錐形紗球在形態(tài)上并不完美符合鼻腔后部的生理結(jié)構(gòu),固定過緊時會進一步增加刺激,甚至造成創(chuàng)傷繼而引發(fā)新的出血,固定較松時則又不能充分填塞,繼而導致紗球滑脫,影響止血療效。
常規(guī)錐形紗球的缺陷主要在于刺激較大、止血效果不穩(wěn)定。王曉敏等[6]在臨床研究中采用改良Foley導尿管進行難治性鼻出血的止血治療,但實際上該方法仍是利用紗球進行填塞治療,其優(yōu)勢在于優(yōu)化了填塞方法,能一定程度上減輕刺激,但由于未對紗球進行設計改進,故而具有一定局限性。本研究采用的自制紗球為橢圓形,制作材料為縫合線與脫脂紗布,每個橢圓形紗球采用獨立紙塑滅菌包裝,隨時可以取用,而滅菌方式為環(huán)氧乙烷滅菌消毒,有效期為6個月,無需反復高壓蒸汽消毒,引線不易老化,便于貯存?zhèn)溆谩4送猓瑱E圓形紗球使用便捷,拆開紙塑包裝即可使用,使用時可涂抹金霉素眼膏。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與1次止血治愈率均高于對照組;治療后,觀察組填塞物留置時間短于對照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說明本院自制的橢圓形紗球止血療效較理想,且刺激較低,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本院自制的橢圓形紗球制作簡單,具有多種型號,臨床上可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進行選擇;橢圓形紗球結(jié)構(gòu)緊致、不易松散變形,比較符合鼻腔后部生理結(jié)構(gòu),故止血效果較優(yōu);橢圓形紗球具有一定彈性,且兩端圓潤,故引起的不適感較輕。目前,隨著現(xiàn)代醫(yī)療技術(shù)與設備的不斷發(fā)展,內(nèi)鏡電凝止血、動脈結(jié)扎術(shù)、血管栓塞術(shù)等方法在臨床上的應用也愈發(fā)廣泛[7-8]。但此類方法對硬件及醫(yī)護人員技術(shù)水平的要求較高,且治療的便捷性、及時性與紗球填塞相比較差,如夜間患者出現(xiàn)突發(fā)性鼻后部出血時,紗球填塞法可在第一時間內(nèi)用于治療。因此,紗球填塞仍是治療鼻腔后部出血的首選方式,而本研究在紗球設計上進行改進,使其在方便制作、選擇與使用的同時又可提升療效、減輕刺激,這在臨床治療上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自制橢圓形紗球填塞治療鼻腔后部出血的療效確切,一次止血治愈率較高,填塞物留置天數(shù)較短,且不易引起不適感,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