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慧,黨小紅
(長沙生殖醫學醫院生殖中心,湖南 長沙 410006)
卵巢儲備功能減退(decreasing ovarian reserve,DOR)指育齡期女性的生育潛能下降,臨床表現為月經稀發、閉經甚至不孕等,加上家庭及社會壓力的加重,給患者的身心健康及家庭和諧造成嚴重影響。促排卵過程中,DOR因卵巢體積縮小及竇卵泡數目減少,可造成周期排卵率低,周期取消高,嚴重影響獲卵數目和受精率,還會對胚胎質量和妊娠率造成不良影響[1]。因此,臨床通過采取不同卵巢刺激方案以期提高DOR患者的獲卵率和胚胎數。
超促排卵(COH)方案是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關鍵環節,其中拮抗劑方案使用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GnRH-a)扳機不僅能促進成熟卵泡數目增加,與傳統拮抗劑方案中的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扳機比較,還可降低中重度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OHSS)發生率,逐漸應用于DOR、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中[2]。但仍有研究報道和薈萃分析表明,應用GnRH-a扳機后,患者在誘導卵泡成熟后極易出現黃體功能不足,嚴重影響妊娠質量,限制了GnRH-a扳機應用[3]。本研究回顧性分析GnRH 激動劑聯合小劑量HCG 雙扳機治療的93例DOR患者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本院生殖中心擬行IVF-ET 的158 例DOR 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HCG日扳機藥物不同分為兩組,對照組(n=65)采用常規劑量HCG治療,觀察組(n=93)采用GnRH激動劑聯合小劑量HCG雙扳機治療。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見表1。納入標準:年齡22~45 歲,不孕年限2~20 年者;基礎激素卵泡刺激素(FSH)≥10 U/L 或FSH/黃體生成素(LH)>2,卵巢基礎竇卵泡≤5個,前1周期獲卵數<3枚,以上3項滿足其中1項即可確診為DOR者[4]。排除標準:合并多囊卵巢綜合征者;高泌乳素血癥者;子宮畸形者;子宮內膜異位癥Ⅲ~Ⅳ期者;男方或女方染色體異常者;輸卵管積水者;甲狀腺功能異常者。
表1 兩組臨床資料及用藥情況比較()

表1 兩組臨床資料及用藥情況比較()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χ2/t值P值例數93 65年齡(歲)36.82±6.12 37.12±6.53 0.295 0.768不孕年限(年)8.15±3.12 8.09±3.08 0.120 0.905 BIM(kg/m2)23.15±2.12 22.95±2.07 0.589 0.557基礎 FSH(U/L)15.25±4.55 15.41±4.61 0.216 0.829 Gn天數(d)8.26±1.85 8.31±1.78 0.170 0.865 Gn用量(U)858.26±55.26 872.56±56.58 1.585 0.115
1.2 方法
1.2.1 控制性超促排卵方案 月經周期第2~3天,選擇克羅米芬100 mg/d或予以促性腺素(Gn)直接啟動,并依據陰道B超結果和性激素檢測結果觀察卵巢反應性以調整Gn劑量。一旦出現≥2個卵泡,且卵泡直徑≥18 mm時,觀察組給予GnRH-a[達必佳,輝凌(德國)制藥有限公司,批注文號:JX20150266]0.2 mg皮下注射+HCG 2 000 U肌注;對照組給予艾澤250 μg扳機。35~36 h后行陰道超聲引導下取卵術。
1.2.2 人工黃體支持 取卵日給予黃體酮軟膠囊0.3 g,陰道上藥,每天2 次,取卵后第3 天,觀察患者有無OHSS 征象,若無則借助超聲引導下移植D3 胚胎1~2 枚,待移植12 d 檢測β-HCG含量,結果顯示陽性則提示生化妊娠,待移植28 d經陰道B超顯示胎心搏動則提示臨床妊娠。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胚胎實驗室結局,包括獲卵數、受精率、卵裂率、優胎率、可移植胚胎數;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情況,如住院天數、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OHSS)發生情況及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非正態分布且方差不齊采用秩和檢驗(Kruskal-Wallis)];計數資料采用構成比或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或Fisher 精確概率法),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胚胎實驗室結局比較 觀察組優胎率、可移植胚胎數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胚胎實驗室結局比較()

表2 兩組胚胎實驗室結局比較()
可移植胚胎數(個)11.02±6.26 9.06±4.11 2.212 0.028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93 65獲卵數(個)5.08±1.02 4.99±0.97 0.557 0.578受精率(%)67.26±14.07 64.26±12.42 1.383 0.169卵裂率(%)62.23±12.52 60.56±12.41 0.828 0.409優胎率(%)72.02±19.22 58.23±21.23 4.250<0.001
2.2 兩組患者治療情況比較 觀察組住院天數顯著短于對照組,OHSS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情況比較
自然周期中,在促進月經中期卵母細胞成熟及排出的過程中,LH峰具有關鍵作用。在超排卵中,HCG因α鏈與LH相同,其β 鏈有81%的同源性,能取代內源性LH 峰,成為用于誘發卵泡成熟的替代藥物,但其半衰期較LH有明顯延長,大劑量使用不僅會增加OHSS 誘發風險,還可導致子宮內膜容受性降低,對胚胎著床造成不利影響[4-5]。盡管有學者將HCG調整為合適小劑量以誘導卵泡成熟,但所獲卵母細胞仍有部分不成熟,不成熟卵母細胞處于生發泡期或第一次減數分裂中期[6]。
相關研究證實,GnRH-a能誘發卵母細胞的最終成熟,其作用機制是利用激發垂體的“flare-up”效應,誘導接近自然周期的LH和FSH釋放量,并有效降低OHSS風險,以獲取成熟卵母細胞[7]。但GnRH-a 扳機觸發的LH 峰持續時間不久,僅維持在24~36 h,遠不足48 h左右(生理性LH峰持續時間),且GnRH-a半衰期較短,極易造成黃體功能缺陷,導致黃體中期的LH 水平升高不足,遠低于自然周期的75%,卵巢反應性不良,嚴重影響卵泡成熟,從而造成胚胎種植障礙[8]。有多名學者指出[9-11],DOR患者應用雙扳機藥物誘發排卵,即GnRH激動劑聯合小劑量HCG雙扳機治療,不僅能促進卵母細胞成熟,還可降低OHSS 發生率,且雙扳機方案所獲取卵數、優胚率及可移植胚胎率遠高于單純GnRH-a 扳機或正常劑量HCG扳機。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優胎率、可移植胚胎數高于對照組(P<0.05),與上述研究報道相似,說明采用GnRH 激動劑聯合小劑量HCG 雙扳機方案可行性高,能提高優胎率、可移植胚胎數。另外,觀察組住院天數顯著短于對照組,OHSS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上述雙扳機方案能縮短患者住院治療時間,預防OHSS 發生,與李賽姣等[2]報道相似。
綜上所述,在IVF-ET過程中,應用GnRH激動劑聯合小劑量HCG 雙扳機能提高DOR 患者的卵巢儲備功能,提高其優胎率、可移植胚胎數,不僅能補充單純GnRH-a扳機所致黃體期LH不足,還能降低因大劑量HCG雙扳所帶來的負面生物學效應,防止OHSS發生,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