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家佳
摘要:作為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濕地公園發揮的作用不可小覷,可以調節區域氣候,改善城市環境,讓城市變得更加適宜人們居住,是城市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有機結合的最佳體現。本文將對城市濕地公園的功能加以探討和分析,并著重闡述生態理念下城市濕地公園景觀設計的原則和策略,以期能夠全面提高景觀設計效果,促使城市濕地公園的生態功能、游憩功能和教育功能得以最大化的彰顯出來,從而維護城市生態系統的平衡性,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關鍵詞:生態理念;城市濕地公園;景觀設計
一、城市濕地公園的功能
1、生態功能
一般來說,建造城市濕地公園最為重要的目的就是在雨季容蓄和凈化水資源,防止洪澇災害的發生,在旱季將水資源釋放出來,緩解城市供水壓力;還能夠逐漸改善城市氣候,調節區域溫度,提高空氣質量,讓人們感到非常舒適,大大降低了人們的患病率。除此之外,城市濕地公園的建設還能為動植物打造一個良好的棲息環境,使其得以繁衍生息,有效保護了生物物種的多樣性,拯救了瀕危物種,加快了生態環境的自我修復速率,使得城市生態重煥生機。
2、游憩功能
城市中人們的生活節奏普遍是比較快的,承受著較大的生存壓力,迫切希望有一個地方能夠讓自己釋放壓力,獲得心靈的片刻安寧。城市濕地公園的建設滿足了人們渴望回歸自然的強烈需求,人們在城市濕地公園中可以看到多種多樣的動物,感受到它們心中的喜悅,人們的心情也會隨之變好,而越來越多的社會公眾選擇在城市濕地公園中游憩,會給城市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3、教育功能
城市濕地公園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功能就是教育功能,可以對每一個前來觀光游玩的公眾進行科普教育,使之認識到在可持續發展背景下人與自然理應和諧相處,保護生態環境、愛護花草樹木是每個公民的應盡職責,不能以任何理由破壞我們的家園。通過對公眾的教育能夠增強他們的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公眾將會主動履行自身的環保責任,敢于同破壞自然環境的行為作斗爭,取得的教育效果可以說非常理想。
二、城市濕地公園景觀設計原則
首先,基于生態理念的城市濕地公園景觀設計工作開展過程中,應該遵循保護生態的原則,在節能、環保的基礎上實施各類要素的布設,確保城市濕地公園與周邊自然環境能夠有機融合到一起,景觀設計和建設不會影響到生態環境的自我修復,以達到保護生態環境的目的。其次,城市濕地公園的景觀設計應該盡可能的減少對生態環境的人工干預,最大程度的利用各種自然資源,還要保證人群活動不會給城市濕地公園帶來過多的負面效應,那么生態系統才能夠持續發生物質和能量的循環,人們的居住環境也會變得更加美麗和富饒。再次,邀請廣大社會公眾積極參與到城市濕地公園景觀設計工作中,人們看到了自己的勞動成果,就會有意識的避免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還會發自內心的關懷環境,有利于推動環境保護工作邁上一個新的臺階。最后,因地制宜的原則也是城市濕地公園景觀設計工作中應該嚴格遵守的,以當地特色文化為依托,盡量選擇鄉土植物,促使城市濕地公園展現出地方特色風貌,人們對城市的歸屬感將會更加強烈,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也將得以發揚光大。
三、生態理念下城市濕地公園景觀設計措施
1、景觀要素與景觀小品的設計
在相關設計中,空間形態、水體景觀、照明設施的設計可謂是重中之重,下面將依次說明各項設計的要點所在。首先,空間形態的設計應該著重體現出層次感,要將城市濕地公園的整體空間劃分為多個功能分區,每個空間都要協調好自然元素和人工元素的關系,爭取給人以秩序感,讓人們的觀覽需求能夠得到充分滿足。其次,水景設計中應該著重體現出水的靈動之美,還要用生態廊道將各個水體聯結起來,此舉之于生物鏈的形成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最后,照明設施可以讓人們在夜間同樣可以觀賞到美麗的濕地景觀,在人群活動密集區域和稀少區域應該營造出不同的照明環境,所用的鋪裝和材料都要精心挑選,以節約能源、綠色環保為準則,防止污染問題的發生,那么城市濕地公園景觀設計就會更為符合生態理念了。
2、人文要素與生態要素的融入
人文要素和生態要素都是城市濕地公園景觀設計中不可或缺的,在融入相關要素時應該遵循科學化與合理化的原則,以提高濕地景觀的觀賞價值。在人文要素的運用上,應考慮發揚傳統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的優勢,致力于體現城市的獨特風貌,吸引市民到城市濕地公園觀光游玩;在生態要素的運用上,盡量采用本地植物,努力恢復濕地原有的生態系統,既要展現出單獨要素的功能,又要在整體上保持協同,能夠展現出空間的層次感。為了實現這兩種要素的有效融入,應該制定科學完善的設計方案,運用生態環保技術,如雨水收集系統、太陽能供電技術、生物監測技術等,還要對設計方案加以不斷的優化和創新,以此來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休閑以及綠化等空間環境,為城市環保事業和旅游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3、空間布局設計
第一,休閑區域的設計。在城市濕地公園濕地景觀設計工作中,應當以城市化生態形象的合理展現為主要目標,利用生態濕地恢復設計法、生態理念設計法等對開發區域進行處理,建設濕地養生度假區域。第二,藝術區域的設計。將對青少年進行科普教育作為主要內容,保護既有的生態資源,創建出具有教育體驗感與運動特色的科普教育園,激發公眾的學習興趣。第三,鳥類保護區域設計。在濕地公園建設觀鳥臺和觀鳥屋,在沿湖岸線種植喬木、草坪,構建一個集水生植物觀賞、生態科普、候鳥棲息的生態主題公園。第四,濕地植物的設計。濕地景觀有著較高的生態價值,多種綠化植物的應用營造了一個生態群落,在實施濕地植物設計工作時應該因地制宜豐富應用品種,選擇適應本地區域的既具有觀賞價值又能凈化水質的水生植物,如燈心草、鳶尾、水生美人蕉等。以鄉土濕地植物為主,充分了解外來物種特性,適量應用,將植物合理搭配,使之互不影響,保持茁壯生長。
結語:城市濕地公園景觀設計工作的開展在保護生態環境、美化城市空間、提高生態資源利用率方面發揮著卓越作用,應該協調好各項景觀要素的關系,加強空間布局,體現空間層次感,還要采取措施避免景觀設施遭到人為破壞,從而為城市濕地公園增添更多的價值內涵,為城市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鄒桂梅,聶衡軍.城市濕地公園景觀設計探討[J].四川水泥.2019(04)
[2]黃曉煌.芻議城市濕地公園建設中的景觀設計[J].四川建材.2021(09)
[3]牛艷玲.景觀設計在城市濕地公園建設中的應用[J].現代園藝.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