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晟杰 周海寧
1.遵義醫科大學研究生院,貴州遵義 563000;2.四川省遂寧市中心醫院胸外科,四川遂寧 629000
主動脈食管瘺(aortoesophageal fistula,AEF)是一種罕見的疾病,致死率極高,可由胸主動脈瘤、異物攝入、食管惡性腫瘤、主動脈損傷、穿透性主動脈潰瘍破裂、胸主動脈瘤主動脈支架置入腔內隔絕術(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等引起[1-2]。主動脈瘤支架置入術后AEF 發生率為1.9%[3]。現報道四川省遂寧市中心醫院(以下簡稱“我院”)近期收治的1 例TEVAR 術后AEF 患者,并結合相關研究對該病進行文獻復習并報道如下:
患者,男,56 歲,因“胸背部疼痛3 d”于2016 年2月就診我院。入院后胸部增強CT 示:①降主動脈起始段動脈瘤,距離左鎖骨下動脈約3 cm;大小為6.5 cm×7.5 cm×8.5 cm,瘤壁條狀鈣化;②左側胸腔積液伴左肺下葉及部分左肺上葉部分實變、不張。完善相關檢查后在局麻下行TEVAR 術,支架前端緊靠左鎖骨下動脈開口釋放,手術順利,術中重復造影未見內漏。術后半年復查胸部增強CT 見:支架無變形,無塌陷,上口邊緣造影劑外滲,附壁血栓形成(圖1)。經討論后診斷Ⅰ型內漏,建議行主動脈支架置入,封閉內漏。患者及家屬拒絕手術,要求院外保守治療;每間隔半年復查胸部增強CT,未見明顯變化。
4 年后,患者因心累、心悸1 個月再入我院,胸腹主動脈CTA 示:①主動脈瘤支架置入術后:壁間見局部少量造影劑外溢征象;外層壁間血腫破裂,與食管瘺道形成可能;②左側胸腔積液并左肺下葉局部膨脹不全(圖2)。大便隱血陽性,急查血紅蛋白:53 g/L。診斷為:①主動脈瘤腔內隔絕術后主動脈食管瘺(AEF);②上消化道出血;③重度貧血;④縱隔感染。予以抗感染、止血、輸血、抑酸及營養支持等治療,建議急診行reTEVAR+食管重建雜交手術,患者及其家屬拒絕手術,出院1 個月后,因出血及感染死亡。

圖1 TEVAR 術后半年復查胸部增強CT 表現

圖2 TEVAR 術后4 年復查胸部增強CT 表現
AEF 是一種罕見的疾病,致死率極高,可由胸主動脈瘤、異物攝入、食管惡性腫瘤和主動脈損傷、穿透性主動脈潰瘍破裂、TEVAR 手術等引起的[4]。TEVAR已成為主動脈瘤的常用治療方法,內漏是主要的并發癥[5],最大危害是導致假腔的持續增大甚至破裂。對血流量較大難以自行愈合者需及時處理,對少量內漏可自行閉合者不需要特殊處理[6]。Chiesa 等[7]認為TEVAR術后支架/移植物過大可能是AEF 形成的機制之一,42%的晚期AEF 患者的近端支架超過20%或更高,這可能導致動脈壁惡化,支架移植物移位和主動脈瘤擴大。大部分AEF 表現為Chiari 三聯征,即首先是胸痛,隨即出現前兆性動脈出血,一段時間后發生迅速且致命的大出血,時間間隔為數小時至數天不等[8]。內窺鏡檢查是診斷AEF 最敏感和最具特異性的方法,但它通常需要鎮靜處理,且在內窺鏡檢查過程中存在血栓脫落的風險,這可能引發致命的出血[9]。高風險患者的早期識別及改進的重癥監護和急診服務,使得越來越多病例在致命性出血前得到診治[10]。
許多治療方法已被用于TEVAR 后發生的AEF,主要有保守和手術治療[11-12]。有關TEVAR 術后AEF的文獻較少,Akashi 等[13]報道保守治療常出現致命后果,不推薦首選保守治療。Uno 等[14]發現再次TEVAR 手術或聯合食管支架置入,隔絕主動脈血流,達到控制出血的目的治療AEF,但在部署內移植物后,部分患者有縱隔感染不能控制和死亡的風險。多數學者認為開放式外科手術是AEF 的根治療法[15-18]。同期或分期行主動脈置換聯合食管切除并清創是有效治療手段,但可發生大出血、膿毒血癥等并發癥[19-21]。Cheng 等[22]報道分期行主動脈置換及食管切除頸部吻合成功救治1 例主動脈夾層術后主動脈食管瘺患者。近期一項歐洲多中心研究表明[23],納入TEVAR 手術的總病例量2387 例,確定了36 例TEVAR 后AEF 患者。根據接受治療方法的不同,患者被分成4 組。保守治療組1 年死亡率達100%,這與其他研究的結果是一致的[24-25]。第二組患者僅接受食管支架治療,1 年后存活率為17%。在第三組中,患者接受了食道切除術而不進行主動脈置換,1 年存活率為43%。第四組同時接受食管切除和主動脈置換術并植入支架,該組患者的1 年存活率略高,為46%。然而,在其他已發表的研究中,當應用根治性手術方案時,1 年生存率顯示超過50%[26-27]。一些作者提倡再行TEVAR 手術作為一種治療方案,但因為感染不能得到充分的控制,該方案的長期結果不能令人滿意[28]。在2019 年的1 篇報道中[29],65 例患者接受了抗生素治療,其中20 例患者接受了針對強療效的多種抗菌藥物治療,29 例患者接受了廣譜抗生素治療,美羅培南、萬古霉素和氟康唑是最常用的用于控制移植物或支架感染的抗生素。總之,移植物置換和食管切除術可以使AEF 患者獲得良好的預后,但可能需要強有力的廣譜抗生素治療來預防術后膿毒癥[30-31]。
在本例中,患者術后首次復查發現Ⅰ型內漏,拒絕外科手術干預,錯失補救措施。本次發病診斷AEF,且伴有上消化道出血,建議急診雜交手術,封閉內漏,可聯合食管支架,防止消化液進入縱隔,控制縱隔感染,為后期救治提供機會,患者及其家屬拒絕手術,最終死亡。本病例若及時手術,可能延緩或阻止AEF 的發生,從而增加遠期生存率。綜上所述,提高認識,個體化的診治措施是提高TEVAR 術后AEF 生存率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