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萬姣 路 波
1.陜西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陜西咸陽 712000;2.陜西省中醫醫院米氏內科,陜西西安 710000
糖尿病屬中醫“消渴病”范疇,典型癥狀為“三多一少”,具有發病率高、病程長、并發癥多的特點。《醫學衷中參西錄·治消渴方》云:“消渴,即西醫所謂的糖尿病。”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方式的不斷改變,肥胖人群也不斷增加。中國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項目研究結果表明,在中國人群中,全身性肥胖和中心性肥胖均與糖尿病發病風險升高顯著相關,而中國人群不斷增加的肥胖群體預示著糖尿病的流行程度將繼續上升[1]。糖尿病已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嚴重公共衛生問題,而我國糖尿病流行形勢尤為嚴峻。糖尿病已成為繼心腦血管疾病、腫瘤之后另一個嚴重危害我國人民健康的重要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2],目前已經發展成為危害人類身體健康的第三大殺手[3]。2019 年國際糖尿病聯盟發布的全球糖尿病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共有4.63 億成人(20~79 歲)糖尿病患者,而中國成人糖尿病患者數量高達1.164 億,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成人糖尿病患者總數的1/4 以上[4]。目前西醫對糖尿病發病原因和機制的研究尚不完全明確,雖然西醫學多采用口服降糖藥物及注射胰島素治療,但其副作用大,中醫具有其獨特優勢[5]。本文通過利用中醫傳承輔助平臺(V2.5)相關功能統計分析現代滋陰清熱方治療糖尿病的用藥規律,以期為臨床工作者治療糖尿病進一步提供合理、有效的參考依據。
全部數據來源于《中國糖尿病醫方精選》[6]。
對于現代方中出現的別名、產地命名及炮制名的中藥進行統一規范化處理,比如“雞肶胵”錄為“雞內金”,“栝樓根”錄為“天花粉”,“懷山藥”錄為“山藥”,“懷牛膝”錄為“牛膝”,“酒黃芩”錄為“黃芩”,“酒知母”錄為“知母”等。
將規范后的384 首現代方,涉及藥物256 味,依次錄入到中醫傳承輔助平臺(V2.5),在錄入過程中為確保錄入數據的準確性及減少因錄入過程中帶來的人為誤差,由1 人錄入,1 人逐個核對錄入每個方劑中的中藥。
利用中醫傳承輔助平臺(V2.5)相關功能進行數據分析。首先,點擊中醫傳承輔助平臺(V2.5)“數據分析”中的“方劑分析”功能,進行用藥頻次分析,并按藥物出現頻次由高到低依次進行排序。其次,點擊“組方規律”,根據錄入數據的情況,將支持度設置為58,置信度設置為0.6,然后點擊“藥物模式”功能,并將得出的藥物組合模式按照出現頻次由高到低依次進行排序;在支持度設置為58、置信度設置為0.6 的基礎上,點擊“規則分析”功能,并將得出的藥物組合關聯規則按照置信度由高到低依次排序。最后,點擊“網絡展示”功能,通過規則分析中統計出的藥物組合關聯規則,進行藥物的網絡化展示。
384首方中共涉及256 味藥物,累計藥物使用頻次3235 次。其中,用藥頻次在30 次以上的藥物有28 味,排序在前5 位的藥物依次是天花粉、生地黃、麥冬、知母、石膏。見表1。

表1 現代滋陰清熱方治療糖尿病用藥頻次分析
頻次在80 次以上的藥物組合模式有23 個,包含藥物8 味,排序在前5 位的藥物組合模式依次是天花粉,生地黃;麥冬,生地黃;麥冬,天花粉;知母,生地黃;知母,天花粉。見表2。

表2 現代滋陰清熱方治療糖尿病用藥模式分析
置信度>0.800 的藥物組合關聯規則有17 個,排序在前5 位的藥物組合關聯規則依次是石膏,麥冬,生地黃->知母;石膏,天花粉,生地黃->知母;石膏,生地黃->知母;石膏,玄參->知母;石膏,麥冬->知母。見表3。
根據藥物的網絡化展示,得到9 味藥物之間的網絡展示圖。見圖1。
消渴病病名最早記載于《黃帝內經》?!端貑枴て娌≌摗酚性疲骸坝胁】诟收?,病名為何?……此肥美之所發也……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毕适怯捎谙忍旆A賦不足、飲食失節、情志失調、勞倦內傷等導致陰虛內熱,表現以多飲、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為主要癥狀的病證[7]。尤在涇在《傷寒貫珠集·卷八·厥陰篇·厥陰諸法》中言:“消渴者,水入不足以制熱,而反為熱所消也?!薄夺t宗金鑒·雜病心法要訣·消渴總括》亦言:“三消皆燥熱病也?!毕什∈且躁幪摓楸?、燥熱為標的本虛標實之證,而“陰虛”始終貫穿于消渴病的整個發病過程。陰愈虛則燥熱愈盛,燥熱愈盛則陰愈虛。陰虛燥熱互為因果,故治宜滋陰清熱。中醫藥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而中醫治療糖尿病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中醫治療糖尿病具有整體調理、辨證論治的獨特優勢,中藥不僅可以有效緩解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癥狀,降低血糖,還可以促進人體功能的恢復,從而達到有效預防并延緩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發生的目的,故分析現代滋陰清熱方治療糖尿病的用藥規律具有一定的臨床意義。

表3 現代滋陰清熱方治療糖尿病藥物組合關聯規則

圖1 現代滋陰清熱方治療糖尿病藥物關聯規則網絡展示
從本研究可以得出,用藥頻次排序在前9 味的藥物依次是天花粉、生地黃、麥冬、知母、石膏、玄參、山藥、黃連、葛根。雖然天花粉、生地黃、知母、石膏、玄參、黃連都屬于清熱類藥,而麥冬屬于補陰類藥,但是清熱類藥不僅具有清熱的功效,而且多數具有養陰生津或生津止渴或滋陰的功效,從而達到滋陰清熱之功。而用藥頻次最高的天花粉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等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天花粉具有降血糖、抗氧化、增強免疫活性等作用[8]。生地黃具有顯著的降糖作用,并能明顯改善糖尿病大鼠的癥狀[9]。生地黃還具有改善胰島β 細胞功能、降低血胰島素抵抗水平、調節細胞葡萄糖自身平衡、降低肝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等作用[10]。麥冬具有增加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增強免疫力等作用[11]。有研究表明,麥冬提取物麥冬多糖具有廣泛的、效用時間較長的降血糖功效[12]。李晶等[13]也通過研究發現,麥冬提取物對2 型糖尿病具有顯著的保護作用。知母具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提高胰島素敏感性、抑制肝糖原降解或異生等作用[14]。侯紅瑞等[15]通過現代藥理研究發現,知母多糖可通過改善胰島素抵抗、修復胰島細胞等來改善血糖的效果。石膏具有解熱、抗感染、增強機體免疫等作用[16],被譽為“降火之神劑,瀉熱之圣藥”。張寧等[17]研究發現,玄參及其各拆分組通過改善機體糖代謝、脂代謝、氧化應激損傷、保護胰島β 細胞等多方面發揮降血糖作用。山藥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免疫調節等作用[18]。黃連具有降血糖、促進胰島素分泌、減少胰島素抵抗、抑制炎癥反應、降低血脂等作用[19]。黃連的降糖作用在既往研究中已經被證實,黃連中小檗堿降糖主要作用原理是通過對葡萄糖酵解以及抑制糖原異生[20]。葛根具有降血糖、改善胰島素抵抗、保護胰島β 細胞、促進糖代謝、降血脂、改善氧化應激等作用[21]。由此可以看出,不僅西藥可以降低血糖,中藥也同樣可以達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從本研究可以得出,各高頻藥物組合模式均具有滋陰清熱的功效,符合糖尿病陰虛燥熱的基本病機。其中,排序在第一位的藥物組合模式為“天花粉,生地黃”,天花粉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等功效,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之功,天花粉與生地黃合用,共奏滋陰瀉火之功。排序在第二位的藥物組合模式為“麥冬,生地黃”,麥冬具有養陰潤肺、益氣生津等功效,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之功,麥冬與生地黃合用,共奏滋陰瀉火之功。其余藥物組合模式也是如此,均具有滋陰瀉火之功,各藥物組合模式皆符合糖尿病陰虛燥熱的基本病機,故均可達到滋陰清熱的功效。研究證實,具有清熱作用的經典方劑具有很好的降糖作用[22]。仝小林教授認為,素體陰虛者更易發為“消癉”,當注重滋陰[23]。
從本研究可以得出,置信度較高時,知母與大多數藥物相關聯。而生地黃雖然也與大多數藥物組合相關聯,但其相關聯的藥物組合置信度則較知母相關聯的藥物組合置信度略低。同時可以看出,用藥組合模式頻次較高的藥物,其置信度并不一定就高。反之,置信度較高時,其用藥組合模式頻次也未必就高。
近年來一些藥理研究表明,單味中藥提取物和中藥復方也有改善胰島素抵抗的作用[24]。多數降糖中藥具有多靶向調節的特性,在積極控糖的同時還能延遲或降低并發癥的出現[25]。中醫藥辨證論治,多途徑、多靶點治療消渴,降低血糖、減輕糖尿病對機體損害和控制、延緩糖尿病并發癥及最終不良事件發生等優勢日漸突顯[26-28]。中醫在治療糖尿病方面有著獨到的見解與思路,其效果在臨床也已被證實,在糖尿病防治方面也有著獨特的優勢[29]。本文通過分析現代滋陰清熱方治療糖尿病的用藥規律,得出現代滋陰清熱方治療糖尿病的常用藥物及常用藥物組合規律,以期為臨床工作者治療糖尿病進一步提供合理、有效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