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 妍
近期我國大部分省份先后出現拉閘限電現象,一時間成了百姓熱搜。拉閘限電給社會經濟發展、穩定所造成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好在中央高層和能源主管部門高度重視拉閘限電問題,很快研究部署應對政策措施。10月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題研究部署解決拉閘限電等產業鏈問題,務實高效地出臺了推動釋放煤炭、保障電煤供應、支持煤電企業增發電量、實施煤電企業稅收緩繳、改革完善煤電價格市場化形成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對煤電企業融資需求、糾正“運動式”減碳亂作為等一系列煤電利好政策措施,以期能盡快緩解電煤供應短缺引發拉閘限電的問題。
這次出現拉閘限電現象,可謂近二十年來的“黑天鵝”事件。對于引發拉閘限電的原因,業界人士從不同層面進行了解析。當然這些全面、系統、深層次的解析都有道理也顯見地,但卻把造成拉閘限電的原因有些復雜化、深奧化了,從而把最簡單、最直觀、最常識、也是最硬核的原因“電煤緊缺、煤電爬窩”淹沒在錯綜復雜、甚至非專業人士都聽不懂的一大堆原因中。
眾所周知,在現階段我國煤電占全國發電量70%,是我國主力電源、調節電源、兜底電源。即使在雙碳目標下也不能“運動式”減碳亂作為,盲視煤電的定位與作用,不顧及煤電的健康生存環境,出現“又要馬兒跑、又不給馬兒草”的“用愛發電”怪現象,導致一臺臺煤電機組因為煤價飛漲、一煤難求而停機,這勢必造成電源供應短缺,引發拉閘限電后果。這次拉閘限電給我們政府、乃至社會都上了深刻大課:善待煤電!
筆者從近年媒體資訊上了解到,中國電力設備管理協會作為電力行業設備運維管理工作專業協會,近年來一直關注煤電的健康運營,在行業率先定義并疾呼“煤電是國家能源電力安全供應的穩定器、壓倉石”,充分發揮行業協會橋梁紐帶作用,向政府部門建言獻策,客觀反映電力企業轉型中的困難和問題,彰顯了一個行業協會“位卑不敢忘憂國”的使命感和擔當情懷。
2019年為反映煤電全行業虧損的問題,促進煤電企業健康發展,該協會組織專家分赴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煤電企業進行現場調研,并召開有電網公司、五大發電集團公司、地方能源企業生產、營銷、燃料部門參加的煤電企業運營現狀與解困調研座談會,廣泛聽取情況、客觀分析問題,并提出促進煤電解困的政策和措施建議,并從確保電力行業設備安全健康運行這個專業技術層面,形成了一份情況客觀、數據翔實和政策措施務實可行的報告《目前煤電企業面臨的困難與政策措施建議》,報送中央財辦、國辦和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引發政府高層重視,國家能源局于當年1月向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五大發電集團公司、華潤電力公司、電規總院等相關企業全文轉發了該協會的報告以征求意見。
在行業的共識下,隨后贏得了煤電利好的政策、措施,特別是推動釋放優質電煤產能達幾億噸,使煤價隨后每噸下降四五十元,其中華能集團每噸下降58元、大唐集團2019年減少購煤支出34億元。為感謝政府為發電企業辦實事,該協會牽頭聯合五大發電集團等發電企業,給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制作了一面寫有“煤電企業砥礪擔當,政府部門雪中送炭”的錦旗。
今年以來,受一些地方“運動式”減碳的影響過度嚴控煤炭產能,以致電煤價高量緊,煤電機組“一煤難求”,不少機組因斷煤而“爬窩”、因發電倒掛而“減發”,由此造成了拉閘限電這一“世紀怪現象”。據悉,該協會又頂著壓力,把調查的情況形成報告《煤電機組一煤難求將危及電力安全供應》報送中央高層。與此同時,該協會為厘清社會對煤電作用的認識、探索交流煤電低碳轉型路徑、營造煤電健康運營環境和提振煤電行業信心和士氣,從上半年開始,策劃舉辦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煤電使命與路徑高峰論壇。
在業界電力企業的共同呼聲下,近期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門研究煤電和電力發展的問題,出臺了上述一系列煤電利好的政策措施,回應了該協會向政府建言獻策的關切。政策上的一粒沙落在市場上就是一座山,隨著煤電利好政策出臺后,電煤高價和一煤難求的局面很快得到抑制。這一波拉閘限電告誡我們,在現階段只要煤電“不倒下”,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穩定才有穩健的電力供應作動力支撐,而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有煤電作為調節、兜底電源,新能源發展才能行穩致遠、擔當起“主體”電源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