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蘇州供電分公司 王錦橋 施金曉
智能電網通過各類傳感器實現對發電、輸電、配電、用電等環節的數據采集,并進行整理、分析獲取相應的有效信息。通過這些信息能夠實現對電網的實時監控,以便調度人員能夠及時發現電網風險、科學準確作出決策。
智能電網是隨著電網規模不斷擴大、自動化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其顯著特點之一就是具有強大的自愈性,保障安全穩定的電力供應。在智能電網中,以高級量測技術為基礎融入通訊技術、自動化技術,獲取完整的電網運行信息,實現對電網的實時監測和控制。依據其構建的電網運行全景圖,調度人員能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薄弱環節,消除當前運行方式中的各類潛在風險。同時該技術能夠適應系統運行方式的變化,當發生故障后針對網絡拓撲和潮流變化進行實時分析,為調度人員提供緊急狀態下的輔助決策和應對預案,有效彌補傳統電網調度管理中的不足,提高電力系統安全運行邊界。
在能源短缺、氣候變化等問題日益凸顯的背景下,大力開發利用新能源成為人類的必然選擇。然而新能源的高比例并網給傳統電網帶了一系列影響和挑戰。如因潮流反向導致電壓、頻率發生偏差的電能質量問題;因風電、光電功率高度不確定性導致的負荷預測、調度管理難度增大的問題;因電力電子元件的大量采用導致的諧波污染問題。兼容性強是智能電網的另一個優點。智能電網可將風電、水電、太陽能發電、儲能等科學整合,消除各路電能相互封閉的“孤島”,促進新能源消納,最大程度避免棄風、棄光、棄水現象。在電網中存在功率缺額或功率盈余時,智能電網可削峰填谷、自動響應,使得潮流實現科學調配、合理分布。此外智能電網可消除諧波干擾帶來的危害,提高電能質量和供電可靠性。
所謂交互性是指電網與電力用戶間的互動,交互性強是智能電網的一個顯著特征。在完全自動化的智能電網中,用戶是電力系統必不可分的一部分,能夠保證從發電端到用戶端整個過程所有節點間信息流和能量流(電力潮流)的雙向流動。對供電企業而言,可掌握用戶用電特征、完善負荷預測,制定節能經濟的發輸電方案。對用戶而言,可參與電力分配和管理,根據實時電價調整自己的消費模式。在負荷緊張或事故條件下進行需求響應,平滑負荷曲線,提高電力系統穩定性,并可保證自己的經濟利益。這樣電網與用戶的交互響應完善了電能分配,提高了用電效能,實現了電力資源優化。此外智能電網可通過構建經濟調度模型,采用智能算法計算各發電單元的并網出力,并根據實時數據自動調整實時調度方案,降低網絡中的功率損耗,實現節能減排,達到電網運行效率和社會效益的同步提高。
電網的控制運行包括電廠的開停機及出力管理、變電站的監視控制等。為確保電力系統的高效運行,必須加強上述所有環節的控制,保證系統各項指標在合理區間。智能電網調度技術能夠有效地控制電網運行,為電網的安全性、穩定性、可靠性提供保障。
在電網調度運行中存在許多調度決策問題需要智能調度技術輔助。智能調度技術可為調度決策提供可靠的數據分析,并根據分析結果自動生成最佳調整方案,為調度管理工作提供準確的科學依據。
相比于傳統電網,智能電網的一個特點是具備發達的通信系統。該系統能使調度管理部門實時采集電網運行數據,保證調度人員發出的指令能夠迅速傳遞到電網各節點,從而實現電網運行的優化和控制。
作為智能電網建設的關鍵內容,智能電網調度自動化技術是控制智能電網運行的中樞神經,是維系電能生產、輸送、分配的基礎,是保證電網可靠運行和不斷發展的重要手段。
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具有多種多樣的功能,但存在一定的重復和冗余,如何對這些分散的功能進行集成融合是當前的一大難題。在智能電網中,調度自動化系統采用面向服務架構(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SOA體系下的調度自動化系統可將多種系統應用封裝,電力調度部門可根據實際需要靈活調用。同時還可配置其他調度功能模塊,滿足智能電網發展各階段對調度業務的需求。
此外,SOA體系下的調度自動化系統可將傳統電網調度系統的電網分析、培訓仿真等模塊劃分出來,比如狀態估計、靈敏度計算、調度員潮流等。同時這些模塊可根據需求進一步完善優化,這是智能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的另一顯著優勢。目前智能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已在許多地區電網中得到應用,并在優化電網系統、實現節點計算機與主控計算機間的數據共享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對電網進行實時監視控制,在事故發生前生成告警,調度監控人員可及時通知運維人員消除缺陷,有效減少故障造成的損失。
在電網調度自動化中數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有的調度決策都依賴于準確的數據分析。傳統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存在數據變換復雜、效率不高、可靠性低等問題。智能電網調度自動化技術以SOA體系為基礎完成數據服務,并利用標準接口和數據注冊中心完成電網信息的展示與融合。此外該技術可對電網設備實施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調度自動化系統中數據的準確性。同時還可應用虛擬服務技術屏蔽數據的物理層信息,為調度系統內的無差別訪問帶來極大便利。值得關注的是,數據通信機制和數據服務間的融合,可實現智能電網統一調度前置通信系統功能。該功能在簡化運維流程的同時可在線調閱和調整有關數據,為數據服務在調度自動化系統中的實時性提供保障。
電力系統的發電調度環節通常會存在大量能源浪費,加之我國能源本身不夠充足,因此節能發電調度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具有重要意義。電網調度管理部門應充分認識節能發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投入脫硫檢測、水調自動化等關鍵性技術,有效避免資源浪費。在節能發電調度技術中,一方面要整合、優化傳統發電工程,通過技術創新減少發電中的能源損失,同時要加強對發電過程的集中管理和控制;另一方面利用節能電力調度技術有效消納各類可再生能源,減少化石能源比例,推動電網清潔化、低碳化。
電力系統是典型的超高維、強非線性系統,具有動態不確定性,傳統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基于局部信息的監測控制方法,難以滿足電網發展過程中諸如振蕩抑制與控制、動態安全防御等方面的要求。因此,基于廣域測量系統(Wide Area Measurement System,WAMS)的電網實時動態監測技術是智能電網調度自動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為大電網的實時監測和控制提供技術保障。一方面調度人員可在動態監控屏上對電力使用情況進行監測,有效掌握各類電能使用數據;另一方面可通過分析監測數據實現對目前電網運行狀況的有效評價,為下一階段的調度決策提供依據,極大加強調度人員對電網運行的管理和控制能力。
我國電網運行遵循“統一調度,分級管理”原則,上下級調度自動化系統間的數據庫、圖模資源等信息如何進行異地和層級共享是一個重要課題,一體化調度管理技術是解決該問題的重要手段。利用模型拼接技術實現電網圖模的“源端維護,全網共享”,提升數據庫維護效率,減少自動化運維人員的工作量,保證數據系統的一致和穩定。通過一體化調度平臺,以節能減排為目標函數進行優化調度,實現電網和所有并網機組的經濟運行,優化電能資源配置。此外還可整合擴展其他應用模塊,滿足智能電網調度縱向貫通的新型業務需求。
電網調度自動化在發展過程中將朝著智能化的方向不斷前進。隨著未來電網的發展和自動化技術的進步,以智能型儀表、通信網絡、用戶戶內網絡等為主要組成部分的高級量測體系(AMI)將得到應用,有效融合電力系統與負荷兩側的數據信息。未來的調度自動化系統將包括智能機器人、三維地理信息系統、智能輸電等眾多新技術,不同區域間的調度數據可以相互傳送并加強經驗學習,消除信息阻塞。先進的自動化系統可整合重復冗余的數據,并從數據庫中任意抓取所需信息構建完整的網絡模型。智能電網將發電、輸電、配電以及用戶信息加以整合,實現源網荷互動,滿足個性化用電需求,為用戶提供極大便利。對電網企業而言,可實時掌握客戶的用電需求、評估潛在的風險,及時調整電網運行方式,保證電網的安全、可靠、經濟運行。
總之,在建設智能電網的過程中,調度自動化技術是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電網規模持續擴大、新能源并網比例增加,大型交直流混聯電網形成,許多新問題、新挑戰將不斷涌現,調度人員在對電網進行管理時,須充分重視智能電網調度自動化關鍵技術的應用,保障人們的用電需求,促進智能電網的發展,為經濟社會的不斷前進奠定堅實的電力能源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