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電網公司電力研究院 尹春林 楊 政
復雜大電網的運行管理及精益化管控向電科院提出了多重的挑戰與考驗,從生產業務信息化數據融合、業務管理精細化、流程優化、企業內部流程管理等方面暴露出了多方面的局限性,目前電科院三個區域間的網絡不能互通,存在數據采集難、信息共享難等問題。主要集中體現在人、物、環境、業務及信息化管控等的問題:
目前電科院人員的考勤及培訓處于手工階段,缺乏信息化管控手段。針對兩站人才培養方面缺乏高效的管控及人才后評估等機制,工單管理可追溯性差,員工工作量統計及考核缺乏有效依據;由于實驗室較為分散,設備種類繁雜及數量多,各專業實驗室之間數據共享難,導致設備存在庫盤點難、無法實現設備定位、設備采購決策難、設備使用率低及共享難,導致在設備采購及盤點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針對實驗室檢測方面,由于實驗室設備沒有互聯通,存在專業隔離與信息孤島等問題,未能較好地為設備狀態分析提供試驗數據的支撐。檢測流程信息化、透明化、智能化程度不足,客戶難以實時掌控送檢樣品及報告的狀態;目前電科院已建設各種管理系統,但它們之間相對獨立,存在信息孤島問題,無法實現集中式管理,缺乏統一的高效管控平臺,導致資源利用率低,難以實現資源共享及協同服務等應用體系。
為滿足電科院生產管理、現場作業、實驗室信息化管理、科研工作管理和企業管理等工作要求,結合智慧電科院建設需求,需研發可滿足電科院信息化管理要求的智慧化MIS系統,為電科院精益化、智慧化生產管理提供信息化支持。
目前電科院已上線使用南網“6+1”系統和自建的精益化管理技術支持系統,但已上線系統存在以下問題:首先南網生產管理系統對非電網運行生產業務支持較少,電科院較難使用南網生產新系統完成電科院內部的生產和管理等業務工作;其次南網各系統相對獨立,存在智能化輔助業務水平低的情況。
當前電科院的老生產系統由于開發時間久遠技術相對落后,運維成本高,運行效率低,智慧電科院的建設對電科院的生產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對電科院開展全面的深入的智慧化升級,但基于以上現狀,已難以通過對電科院現有系統進行集成擴展或適應性改造等方式來達到智慧化升級,也無法實現高效、便捷的集中式管理,更難于實現資源共享及協同服務等應用;同時,電科院需根據自己的生產管理需求研發一套符合電科院智慧化應用及管理理念的系統,從自己本身的需求開發一套適應電科院智慧化管控的系統。
根據智慧電科院規劃建設需求,通過對當前電科院生產管理模式進行分析,明確提出該項目建設的主要需求包括:智慧生產管理輔助平臺最基本的應用場景包括移動端和PC端,PC及APP的功能需求作為最基本的功能性需求。同時,智慧電科院的建設主要圍繞智慧生產管理輔助平臺進行建設,平臺需要支持多系統的集成應用,擴展性及兼容性高的數據接口也是平臺的基礎要求之一。此外,基于電科院業務需求需實現包括工單管理、資產共享管理、實驗管理、報告管理、決策管理和綜合管理在內的六大功能模塊。
工單管理模塊為項目管理部門提供工單新增、刪除、查詢統計、指定、下達、附件上傳等功能。項目管理部門新增任務工單關聯項目、里程碑及階段,生成階段任務工單,指定專業所負責人完成工單下發,專業所負責人進行任務分派至各個工作負責人,即可啟動工單,如任務涉及到用車則可根據任務工單新建用車派車單進行車輛申請使用;如涉及到設備需求則可根據任務工單新建設備領用、借用單進行設備申請使用。當任務確認完成后工作負責人根據實際報銷單至資金管理中填寫任務工單資金使用情況即可完成任務工單的閉環,實現項目工作任務的精益化管控。模塊具體功能如下:
項目管理:實現項目管理功能作為工單源頭,以項目管控體系為主體,以項目項目計劃為依據,進行工單新增,下發至專業所;任務工單管理:根據用戶操作權限的不同完成工單的新增、編輯、刪除、查詢等,在工單執行過程中完成工單的下達、指派負責人、工作人員、工器具等資源,最終組織資源完成任務工單;送檢工單管理:通過送檢工單實現對送檢任務的一體化管控,包括客服中心對送檢單錄入,新增及修改送檢樣品、新增及修改送檢設備。
報告管理:系統提供報告模板、報告審批、報告合成功能。工作負責人完成工單后,開展報告正文編寫工作,在系統上傳報告正文部分,系統根據報告等級、類型進行流轉審批,審批完成后,系統根據報告模板要求合成正式版報告。在報告功能模塊采用電子章和電子個人簽名的方式實現報告電子化審批和無紙化辦公的功能需求;客戶管理:對送檢客戶的組織機構、送檢客戶基礎信息、客戶送檢要求等信息進行維護,實現在任務工單、送檢工單、各類報告中的應用信息要求。同時也可為客戶的送檢設備與客戶信息建立起相關聯的設備送檢臺賬,在客戶下次送檢時提供送檢設備信息一鍵錄入的功能,最終為客戶提供更及時和便捷的服務,提升電科院的服務質量。
智慧電科院-管控平臺項目中的資產共享功能模塊是在云南電科院應用“云大物移智”等IT技術建設智慧電科院的背景下,結合企業自身的生產、經營和管理模式提出的資產智慧化管理的解決方案,該解決方案與現有財務、資產等系統的資產管理模式具有很大差別,主要體現在資產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化管理上,具體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該功能模塊利用結合RFID技術及物聯網智能定位識別芯片技術對資產信息進行動態管理,擴充財務管理系統中不具備的功能,本功能模塊根據系統中的數據進RFID標簽的綁定,通過為設備粘貼RFID標簽的方式實現資產的智慧化管理需要的基礎條件;該功能模塊主要實現資源共享、自動領用、自動歸還、自動盤點及資源動態化分析。本功能模塊通過工單功能模塊的數據來源實現資源與工單的綁定,結合RFID技術及物聯網智能定位識別芯片技術對資源進行動態管理,解決了資源的部門綁定限制,避免了繁瑣的資源使用借用登記、歸還登記流程,實現了通過設備就能智能對資源進行自動盤點的需要,通過設備的智能化管理產生的數據就能實時的做到對資源動態化分析和管理。
實驗管理模塊主要包含:實驗檢測。結合檢測智能化、設備中轉智能倉交互過程中的設備數據及業務數據,經過分析可實現樣品在整個檢測過程狀態的實時掌控??蛻艨梢缘卿浵到y或手機對送檢樣品的進度進行查看;檢測依據。針對設備的作業指導書及操作過程建立實驗檢測的操作指導及檢測依據;實驗項目管理。針對送檢的專業檢測項目進行分類,支持快速檢索。報告管理模塊包括對檢測報告、驗收報告、技術報告、證書模板進行抽象分析,形成較為統一的報告模板,并針對這些模板檢修管理。
本模塊包含項目過程決策、工單決策、人員決策、報告決策、資產決策等服務,決策服務只作為預測性輔助建議。
項目決策。智慧管理平臺對項目管理中各環節進行監控,對于即將超時及存在風險點進行預警,各個監控數據結合可視化手段形成項目全景分析,簡潔、直觀的展現管理者所關注內容,同時為管理者提供高級搜索功能,快速定位項目相關情況;工單決策。結合工單執行信息對工單進行分類,分析工單類別占比及環比增長量,預測崗位人員需求量;提取同類工單執行中出現問題位置,輔助指導任務執行開展,提前避免風險。根據工單執行內容推薦執行崗位及人員,輔助工單分派工作。
人員決策。結合現有崗位人員信息,根據未來預測崗位需求信息及要求進行虛擬人員信息推薦,輔助決策者進行崗位信息招聘,并結合智能培訓、知識管理、兩站人才管理等人才培養信息對在職員工制定培訓計劃;報告決策。收集各業務鏈數據,可視化分塊展示各業務現狀,使用多維度統計發現現狀問題,輔助報告編寫,如項目管理過程里程碑及階段報告、資產共享管理情況報告、個人年度報告等;資產決策。對底層進行設計,APP開發和預留其他業務系統的擴展模塊,通過業務數據積累和統計分析,為企業管理提供移動辦公及可視化監控。
綜合管理模塊具體功能如下:
會議管理。實現會議全流程管理。會議準備階段,用戶新建會議收資任務下發參會人員,由參會人員分別上報會議資料。會議組織人員收到資料后進行資料整理,上傳無紙化會議管理系統,完成會議資料準備工作。會議準備完成后,會議組織人員在系統通預定會議室,下發會議通知。參會人員可通過APP掃碼、定位打開等方式完成會議簽到。會議結束后,由會議紀要編寫人員提交會議紀要,結合公司發文制度發送會議紀要,會議紀要需進行督辦管理的,由會議紀要編寫人員根據會議紀要選擇被督辦人員,系統向被督辦人員發送督辦工單任務。用戶創建會議后上傳會議資料,移動設備可以下載會議資料,參會人員通過移動設備可以查看所有會議資料,提升會議質量。
督查督辦。用戶接收、新建、分解和完成督辦任務,系統詳細記錄督辦任務每階段操作時間。系統根據督辦任務形象時間和實際時間對任務每個階段、任務總體完成情況進行紅綠燈提醒。督辦任務上級管理部門可以向下級單位發送催辦提醒;收發文。用戶通過將收到的公文或將要發出的公文通過公文接收或公文錄入的功能將公文信息和內容錄入到系統,系統根據電科院的收發文管理制度以固化收發文管理流程的形式完成公文的流轉,并根據用戶的權限設置將公文導入企業知識庫。用戶可通過收文查詢或發文查詢功能查詢出以處理的歷史記錄。
通訊錄。人力資源部及時更新系統通訊錄,員工根據權限實時獲取通訊錄;企業知識庫。企業制度、文件和生產經營資料根據保護等級進行歸類保存,員工可根據權限查詢和下載企業知識庫文件;消息推送。系統管理員可在系統創建推送消息內容,審核通過后,系統平臺和APP可以向全體成員廣播推送消息;車輛管理。系統提供用車申請、審批、派車調度等用車流程管理功能。
特征是指軟件系統中可被定義和評估的功能屬性,特征定位也被稱為概念定位、軟件偵測,目標在于創建特征與源代碼之間映射關系。軟件特征定位是一種面向軟件維護的智能推薦技術,可為后期維護人員在開發文檔質量和數量欠缺的情況下在復雜的源代碼數據中找到軟件維護任務對應的起始位置[1]。
特征定位最早的研究可回溯到1992年提出的軟件偵測[2],經過20多年的發展特征定位研究取得了長足進步,成果不僅在軟件維護而且在波及效應分析、需求工程、軟件產品線等多個研究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3]。特別是以Linux、Android為代表的開源軟件大量出現,演化被認為是一條獲取高可信度軟件的新途徑。顯然,大規模高可信軟件的獲取急迫地需要自動化的特征定位技術。
面向行為主題的特征定位方法[4]借鑒基于文本的特征定位方法的基本思想[5],是一種混合特征定位方法,該方法使用動態方法降低文本方法的狀態搜索空間、提高查全率,充分發揮了文本方法程序理解要求低和精確度高的特性,且只需進行一次執行跡數據的采集,降低了執行特征定位的開銷。此外,該方法由于測試用例設計簡單以及自動定位算法輔助而具有程序理解要求低和人工開銷低的特點。面向行為主題的特征定位方法的具體步驟為:行為知識獲?。ㄔO計測試用例-設置觀察點-搜集執行跡)-主題知識獲?。ń⒄Z料庫-預處理-索引-文本向量1……文本向量n)-定位特征(提交查詢內容-計算查詢與文本向量的相似度并排序-特征相關代碼)。
通過電科院MIS系統智慧化建設以及面向行為主題的特征定位維護技術手段,實現電科院生產作業和管理工作的“強工單化”管理,通過智能設備的應用提升生產管理工作的智能化、可視化和高效化水平,同時為電科院全體員工提供更加智能、更加便捷、更加個性化的工作處理平臺。具體目標如下:
研發智慧電科院生產管理平臺。通過梳理電科院工單、資產共享管理及實驗室檢測等工作任務流程,結合ERP系統的成果及功能應用經驗,確認各部門的具體需求,采用強工單互動管控模式,實現工單管理、資產共享管理、報告管理、實驗檢測一體化閉環應用管理;研發智慧生產移動APP。梳理移動辦公需求,通過APP實現電科院工單審批流程(新建、審批、執行、待辦管理)、消息推送、智慧應用(會議室、車輛等應用)、通訊錄、指標監視等功能模塊,實現工單、車輛審批任務分解、接收、確認、審批及智能應用的移動化,提升日常的規范化管理,提升任務下達、工作任務審批的及時性;通過研發數據接口、數據集成,實現任務待辦、數據指標查看統一管理、輔助管理工具,建立以“人”為中心的信息化服務平臺,從而輔助員工高效、便捷的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各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