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德勇
(隆昌市文化館,四川 內江 642150)
如今,隆昌民間依然保留著原始的車馬燈藝術,每逢喜慶節日或生日盛宴,便巡回城鎮鄉村演出。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車馬燈盛行之時,每天至少在四戶不同的家庭中表演,上午和下午分別表演兩次,有的群眾甚至到天黑了也仍然想繼續欣賞。現在較為完整的車馬燈表演隊伍是由石碾鎮黃師傅和向師傅帶領八位村民組成的,他們中年齡最小的五十多歲,最大的已經八十多歲了。表演時可以是三五人、十幾人、幾十人不等,主要角色是幺妹子、三花臉、助演(報子)兩人共四人組成,每人提一盞馬燈,由于生活條件的限制,白天干農活,因此以前的車馬燈表演都是在晚上進行,表演時馬燈必須點亮,表演者才能相互看清,才能在場地上進行穿梭表演。
車馬燈表演內容起源于農村說笑、順口溜、開玩笑、唱小調等,主要是把農民生產、生活場景、黨的方針政策通過演唱和對白的方式表達出來,整個表演給人以熱烈、歡快、喜慶之感,切合群眾心聲,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氣息。隆昌車馬燈包括打帖、走報、演唱、辭謝等步驟,由鑼、鼓、釵、缽、二胡等配合。音樂常伴有以“人民江山萬萬年”“十二月花會”為主題的一段燈歌,其他內容以農事、婚嫁、勸善、勸賭等無所不及。主要唱段有走報、高腔、平腔三部分,是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表現形式。其基本內容包括以下方面:
1.道具。馬燈4盞、二胡2把、帖子、鑼、鼓、釵、罄、花扇、沙彌頭罩、紗巾、頭飾、眼鏡、各個角色服裝、鞋帽等。
2.唱的內容?!妒禄〞贰度嗣窠饺f萬年》《一堂春》《雙探妹》《賭錢歌》《正月百花齊開發》《十二月望夫》《回娘家》《掐菜苔》《假報喜》《修金腳》等。
1.打帖。由班主或領頭人手提馬燈拿著紅帖到各村各戶送帖。見到主人家班主會說一些好聽、喜慶吉利的四言八句,而且見啥說啥,隨心所欲,隨機應變,說的主人家高興滿意,便接下紅帖,表示歡迎車馬燈的到來。
2.回報。主人接帖后,班主或領頭人便向車馬燈隊伍回報,表示已確定表演人家,領著隊伍,一路以鑼鼓開道,來到接帖人家。
3.開場。車馬燈隊伍到達接帖人家后,同樣由班主或領頭人向主人家說一些喜慶吉利的四言八句,隊伍以鑼鼓配合,渲染氣氛,同時,吸引周邊群眾前來觀燈。
4.放燈。開場完畢,選一塊平整開闊的地方,三個報子和三花臉,各持一盞馬燈放在開闊地四個不同的方位,也叫扯場子。一般是四方形放置,四盞馬燈內的地方是表演場地,暗示非表演人員不得入內,以免影響表演。
5.走報。走報也就是說的藝術,主要說的是順口溜,早年表演者上場首先說的內容主要是民間流行的《百子歌》,所以也稱為報子,就是在表演場地三個報子和三花臉手提馬燈(夜晚點亮馬燈,白天不亮馬燈),在場地中間成“岡”字型、“8字”“對角”“轉圈”等穿插行走,邊走邊說,響一段鑼鼓說一段內容,說的內容非常豐富。一般由帶頭人首先說唱,稱為“起報”,然后四人依次輪流說唱。走報的曲調近似于說白。
6.收報。走報完畢,三個報子和三花臉將手中馬燈放回原處,稱為收報。
7.演唱。收報完畢,請幺妹子(幺妹子是男扮女裝,音色要好):由三花臉手持扇子,對著幺妹子所在方向以對歌形式將幺妹子請上場,幺妹子用手巾半遮面扭扭捏捏走上場,面露嬌羞狀,以二胡、鑼鼓等樂器伴奏,此時場上報子下來一人,場上仍保留四人,演唱各種與節慶、農事、民俗有關的諧趣之詞,以幽默逗樂為主。
此時的演唱主要有高腔和平腔,高腔屬于三部分(走報、高腔、平腔)中旋律性較強的部分,一般由主角三花臉演唱,在每唱完一小段后附上敲擊鑼鼓一下。平腔也稱為胡琴調子,通常為男女對唱,即三花臉和幺妹子,每唱完一段后加上二胡演奏一句,起到幫襯的作用。唱詞多屬上下結構,以7字句居多,句句押韻,節奏簡單,多為一字一音或一字兩音;常附加襯詞,如“喲喂”“嗬嘿”“嘿啰”等。
8.討賞。演唱完畢,由班主或領頭人向請帖主人討賞,同樣向主人家說一些夸贊、好聽、吉利的四言八句,隊伍以鑼鼓配合,渲染氣氛。
9.辭謝。討賞完畢,由班主或領頭人手提馬燈向請帖主人辭謝,同樣由班主或領頭人向主人家說一些祝福、吉利的四言八句,完畢,隊伍便敲鑼打鼓,熱鬧而去。
隆昌車馬燈這種說唱藝術具有民間性與通俗性、說唱性、抒情性與敘事性、繼承性與變異性、程式性與靈活性、即興性與簡便性的藝術特征,它主要包括以下四個特征。
1.形式獨特。不需要專門搭建舞臺,大多是在院壩表演,也可以是田埂地頭、酒樓茶館;一兩個演員、三五個樂手,也可以是十幾人、幾十人不等;敲打一種或幾種樂器,走著表演。既能演唱長篇大書,又能演唱短篇小段。只要有觀眾,隨時可以“說故事、講笑話、唱小曲”,及時地反映人民群眾的現實生活,即使沒觀眾,也可以自娛自樂。
2.唱腔獨特。唱調以柳連柳為主,曲調重復演唱,調式以中國民族五聲調式為主。無論是走報、高腔還是平腔,它們的旋律都是極為簡單的,類似于念白;旋律平穩,起伏不大,兩音之間多為二三度;且多為四四拍,幾乎每小節最后一拍都為四分休止符。其中特別高的高腔是顯著特征之一,使其具有復雜性、全面性、優美性。
3.唱詞獨特。歌詞生動、樸素、明朗、不加雕飾。隆昌車馬燈的內容主要是吃、穿、住、農事、婚嫁、勸善、勸賭等各個方面,多為民間的順口溜、開玩笑等內容,以此教育人民勤勞勇敢、助人為樂、善美孝道、清廉守法等。表現村莊變化、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新農村的發展變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時也諷刺社會上存在的一些不良風俗,做到感化育人的效果,為構建和諧社會起著積極的作用。
4.傳承獨特。因隆昌車馬燈是傳統曲藝,是地方的民間組織,屬集體傳承,除了記錄一些歌詞之外,幾乎全為口傳心授,口耳相傳,也有跟隨老藝人在外演出時一邊觀看其演唱,一邊就開始記憶和學習等方式,其傳承具有極強的特殊性,以至于學徒越來越少。
隆昌車馬燈是中華傳統曲藝中獨特的藝術奇葩,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首先是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隆昌車馬燈歷史悠久,它的誕生,展現了中華民族在曲藝方面杰出不凡的創造力,每一件作品都承載了不同的內容,蘊涵各個時代的政治、經濟、民俗、宗教、道德等方面的真實面貌,具有不同于一般曲藝的歷史價值,反映社會的發展變化,群眾的期望。在長期發展歷程中,隆昌車馬燈將傳統的忠孝廉文化、戲劇文化、本土文化生動地展現了出來,已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優秀傳統文化,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其次是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隆昌車馬燈融合音樂學、聲樂學、文學、舞蹈、民俗學等多種藝術表現形式,完整地體現了各個時期隆昌車馬燈傳統曲藝的特點,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隆昌車馬燈的內容主要是吃、穿、住、農事、婚嫁、勸善、勸賭等,以此教育人民勤勞勇敢、助人為樂、善美孝道、清廉守法等。同時,也諷刺社會上存在的一些不良風俗,做到感化育人的效果,為構建和諧社會起著積極的作用。
車馬燈流行以后,其音樂和表演形式逐漸完善,基本內容主要表現在唱詞的編撰上。社會上新鮮、重大的事件都可以成為車馬燈的素材來源。以前車馬燈主要在春節前后演出,現在不分時令節慶,隨時可以表演。千百年來,隆昌車馬燈將傳統的忠孝廉文化、戲劇文化、本土文化生動地展現了出來,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優秀傳統文化;展現了中華民族在曲藝方面杰出不凡的創造力,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是歷代車馬燈愛好者共同創造并傳承下來的藝術瑰寶。
由于歷史和現實等原因,隆昌車馬燈傳承出現了嚴重的瀕危狀況,車馬燈藝術家普遍年邁,老藝人隨著年事增長,傳承乏力,傳承人少且方式單一,人才斷層現狀令人堪憂。隆昌車馬燈傳統曲藝屬世代口耳相傳,選徒苛刻,習藝時間長,無經濟收益,造成人才流失的同時,也讓引進人才舉步維艱,各個行當難以湊齊,名角更是稀缺,其生存與發展空間越來越小,處于弱勢和瀕危狀態。隆昌車馬燈音樂隊伍知識結構不夠理想,文化水平偏低,藝術素養亟待提高,新劇創作乏力,創作環境差,保留的傳統曲目量少、且多是缺乏新意的老故事,曲調老化,作品創新不夠。隆昌車馬燈音樂伴奏比較單調呆板,節奏緩慢的居多,和當代人的心理、審美及生活節奏相去較遠等,引不起觀眾特別是青年觀眾的興趣和共鳴。因此,隆昌市文廣旅局、市文化館和石碾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聯合開展對隆昌車馬燈搶救性保護工作,對車馬燈進行了詳細普查、整理、歸類、存檔,形成文字、圖片、錄音、錄像等系列檔案材料,并妥善保存;繪制了隆昌車馬燈的區域分布圖;保護車馬燈的傳統樂器、劇目、工具等;并對隆昌車馬燈進行文字整理和進一步發掘;保護傳承人,建立傳承人圖片、文字、影像等檔案存檔,并啟動物色培養新一代傳承人的工作,其中石碾鎮文化綜合文化服務中心主任向君已成為車馬燈藝術得力傳承人。石碾鎮人黃洪高本是其家族車馬燈藝術的傳人,因各種原因曾一度放棄了車馬燈表演。在當地文化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黃師傅又重新組織了一批人進行排練與表演,對其進行活態的保護與傳承?,F正在申報為內江市第八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期望獲得成功,更加有利于隆昌車馬燈的保護、傳承和發展,造福廣大群眾,服務于地方經濟和社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