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翔斐
(山東藝術學院,山東 濟南 250300)
任城區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農業文化與觀光旅游等文化特色產業的協調發展,并把加強支持和規范發展文旅產業等特色產業各項工作活動作為其推進新方式、調結構,促進舊動能經濟結構增長向新動能平衡轉變的重要政策工具和有效抓手,不斷解放思想、更新發展理念、狠抓貫徹落實。全區已經呈現出文創商旅產業巨頭文創項目落地、文創產業園區逐漸發展成型、文創商旅文化產業服務體系日趨完善等良好發展局面。
全區文旅產業發展態勢良好,產業占比逐年升高,文旅產業高地集聚和輻射效應日趨加強。任城區已經獲得“山東省最佳投資城市”稱號,文旅產業發展潛力巨大。
全區文旅企業達2000余家,從業人員20000余名,文旅產業增加值達40億余元,省市級各類文旅企業有30余家。A級旅游景區4處,星級飯店3家,各級旅行社36家。在推進旅游產業品牌的能力創建建設方面,擁有入選山東省首批旅游產業振興強鄉鎮6個,山東省首批國家一級旅游重點特色度假村3個,山東省首批國家一級重點特色農業生態旅游發展示范區5處,山東省首批國家一級精品水果采摘園3處,好客山東四星級優質旅游農家樂7處,濟寧市市級研學游基地3處。
全區形成了以文化新聞出版、創意設計、影視動畫、工藝美術、文化和電子商務等文化傳統產業和文化網絡媒介、文化傳播科學技術等文化新興產業發展為主要業務融合的一個比較健全的文化商旅旅游產業綜合發展服務體系,文旅產業實力不斷增強。
委托專業機構組織編制了《任城區文化產業發展規劃》《任城區旅游規劃》,對全區的文化旅游產業進行了高規格的規劃和布局,指明了全區文化旅游產業發展重點和發展方向。
依托大運河(任城段)悠久的文化歷史、豐厚的歷史文化旅游資源,重點規劃打造以竹竿巷、宣阜巷、濟安臺、鳳凰臺和南池公園景區為旅游中心的一個歷史建筑文化禮品旅游產業載體和一個運河兩岸風景旅游名勝區;重點依托李營苗木、南張特菜、長溝葡萄、喻屯水鄉等旅游開發項目建設發展起來的一批具有區域生態旅游特色的新型農業休閑文化禮品旅游產業項目;初步建成以萬達廣場、蘇寧廣場、運河城等多個商業綜合體的一個城市商業文化娛樂禮品消費群和新增禮品需求增長熱點;初步形成以金宇文化禮品交易藝術博覽城、運河之都文化禮品、春秋源文化禮品、小運河文化禮品批發行、黃河文化禮品批發行等為主要產品代表的一批中國現代傳統工藝美術禮品企業。
任城區始終將加快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培育龍頭文化產業項目作為各項工作重中之重,不斷努力帶動各類型文化旅游產業項目結構轉型升級與產業創新模式發展。任城區重新梳理并確定建立了一批具有一定產業規模和文化經濟綜合實力的國家級文化旅游產業重點項目推進數據庫,包裝式的統一推進了30個高等級文化旅游產業項目,其中12個頭部文化旅游產業項目被明確納入了區級重大文化工程項目推進名單。目前濟州古城文化藝術博覽園、大運河總督署文化博物館等重點工程,正按部就班、有條不紊地穩步進展。
依托各類工業歷史文化古街區、工業歷史遺跡、樓宇和古建筑等一批多元化信息載體和產業資源,開發規劃建設1017文教產業創意文化產業園、宣阜巷文化創意產業園、山推工業遺產記憶、泡寶工業文化創意產業園、漢文化博物館、魯寶文化創意產業園等一批重點文化創意產業園集群。聚集了一批規模經濟效益成長性良好、整體效益高、文化創意強和品質服務水平更高的全域性旅游觀光文化產品龍頭企業,初步實現了全區旅游觀光文化產業的整體規模經濟效益和產業集聚高地效益。
任城區文化旅游產業已經獲得快速發展和長足進步,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管理和技術不足,與蘇州、長沙等文旅產業發達城市相比,還有一些差距。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任城區物華天寶、人文薈萃,名勝古跡遍布區內,文化資源積淀豐厚,有儒家思想、運河文化等多種文化思想形態;漢文化魅力非凡、熠熠生輝、獨樹一幟、領先省內。對文化資源的挖掘整理不足,有些文創產品檔次難以登堂入室、意蘊亦顯單薄稀疏。體現“運河文化”“運河氣象”“任城特色”“任城智造”的文化產品不夠豐富,文化附加值有待提升。“運河之都、文化任城”品牌在省內知曉度較高,在省外有一定的傳播度,還沒有普遍形成濃郁“墻外香”的態勢。
任城區文旅產業已經得到較高程度和集聚規模的發展,但是文化產品經營企業大多數都是中小型文化企業,缺少大量具有強大綜合實力、具有廣泛影響力、并且具有深厚競爭力核心力的社會美譽度知名度較高的頭部企業,特色文化街區和文化園區存量不多。文化與旅游、科技、金融、商貿等的融合程度還有待提升,文化創意與設計服務和農業、工業和服務業融合還處于起步階段,文化融合城市建設的程度和層次,與杭州、紹興等先進城市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文化消費提升空間潛力較大。任城文旅產業在全市的首位度不處于第一方陣,與城市中心地位尚不匹配。
任城區文化人才隊伍培養和引進,與文旅產業的巨大需求還存在差距;文化藝術領軍型人才、文化行業技術領導型人才、文化行業技術專門人員和文化運營與管理人才還存在缺口;人才的引進與培養還任重道遠。
任城區在全省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的大背景下,以打響“運河之都、文化任城”品牌為引擎,正以“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的雄心壯志,舉全區之力,砥礪奮進,大力發展文旅產業。
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奮進姿態挖掘整理創新運河文化資源,以“文化創意+”的方式注入運河文化產業的新活力,重塑運河文化傳統產業,發展戰略性前瞻性新興產業,構建大運河文化傳承和創新發展的集聚地和示范區。做好文化、旅游、生態、康養、園區、特色小鎮等項目建設,積極催生運河文化產業新業態。大力推進大運河總督署歷史博物館、大運河記憶歷史文化產業街區、濟安臺古歷史文化產業街區等區域文化產業重點建設項目,構成融合運河區域文化、旅游、商業、影視、生態、康養、城鎮、漕運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現代綜合性運河區域經濟文化和社會經濟服務體系,建成運河區域文化產業發展新中心新長廊。擦亮運河金色名片,將任城打造成運河文化經濟帶(山東段)最重要的節點城市和典型標桿。
立足任城區現有文化、業態資源與各個鎮街地理特征,積極發展海能電商產業園、華粹盟創文創園、山推工業遺產記憶、魯抗工業博物館、1017文教創意產業園、大流店美麗鄉村等園區、項目建設,著力構建傳統文化創新項目集群、電子商務項目集群與工業文化項目集群三大項目群,推動新舊產業融合提升。以運河文化和儒家文化為動力來源,繼續建設鳳凰臺植物園,建設“天天過大年”文化影視項目,形成系列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新興業態項目。繼續舉辦好運河鄰居節、喬羽作品大家唱等賽事活動。把以竹竿巷、宣阜巷和濟安臺為中心的老運河沿岸連接成“一條大河”項目群。
進一步強化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等相關工作力度,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開展招商推介會,強力推介任城文化產業項目和人才政策。加強與高校和專業科研機構合作,組織政府部門相關人員、文化企業管理人員赴高校和專業科研院所進行進修培訓,提高經營管理能力。積極組織文化企業參加深圳文化產業博覽會、廈門海峽兩岸文博會等行業會展,開闊視野,增長才干。運用多種方式,彰顯任城文化魅力,提升任城知名度和美譽度,全面宣傳推廣任城,吸引商家和企業前來投資創業,吸引高端創新人才落戶任城。借鑒西安、南京等地經驗和做法,重點培育和引進“創意+旅游”型復合人才,建設高素質文旅隊伍。通過漢文化交流活動,舉辦任城漢畫走進深圳展覽活動,與外地多元文化碰撞交流,擴展任城漢畫像石的社會影響,推動任城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工作再上新臺階。
積極落實國家、省、市有關文旅產業的獎勵扶持政策。任城區要繼續加大文旅產業的扶持力度與強度,對文旅企業及文旅項目重點傾斜。積極引領和支持具有戰略性、帶動性和先導作用的文旅產業建設,嘗試培育文旅產業方面的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推進科學技術研發與應用,提升文化企業技術設備水平;完善文化投融資機制,促進文化金融融合;以完善的政策服務體系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促進任城區文旅產業快速發展,提升任城區文旅產業在全市的首位度,使文旅產業真正成為任城區的戰略性支柱產業,使文旅產業真正成為任城區的靚麗名片,是奠定任城區中心城區地位實現輻射帶動功能的關鍵舉措。任城區文旅資源豐富多彩,文旅產業發展前途廣闊,居于全市文旅產業第一方陣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