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增強,李劍勇,崔 芳,△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海南醫院:1.老年醫學科;2.神經內科,海南 三亞 572013)
神經病學具有專業性強、病種復雜、多學科交叉的特點,神經科醫生應具備較強的臨床診斷思維能力。臨床診斷思維是臨床實踐中運用各種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知識,利用患者病史、體格檢查和輔助檢查結果等臨床資料進行綜合分析、邏輯推理,最終判斷病情并制訂正確的治療方案。傳統教學模式很難滿足培養要求,混合教學模式的運用可有效解決這一難題。混合式教學(B-Learning)是近年興起的融合傳統教學與現代多媒體教學的新型教學模式,是無線通信及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的產物,也是目前醫學教育改革的需求[1-2]。B-Learning教學模式主要由移動教學、網絡教學與傳統教學構成,其采取信息數字化教學和傳統面對面教學相結合方式,有助于優化學習過程、提高學習效率,并在其許多學科中取得良好效果[3-4]。B-Learning模式在神經內科臨床帶教中的運用,能充分發揮各種教學資源的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臨床思維和演繹推理能力。
傳統教學模式強調帶教教師的主導作用,是以授課為基礎的學習,是初步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的主要手段[5]。本院神經內科剛成立8年,科室醫生具有年紀輕、學歷高、工作年限短等特點,其中碩士以上學歷占90%,博士學歷占50%以上,大部分剛從院校畢業不久。因此,帶教教師需要依靠自身力量,發揮個人在不同研究領域的專長,進行自我學習、互相學習;同時,本科室借助解放軍總醫院本部神經內科眾多知名專家的優勢,將其作為教學支撐力量。
1.1科室學術講課 所有學員雖然都經過醫學院校系統培養,并完成神經病學課程學習,但作為神經內科專業醫生需掌握神經解剖及生理、神經電生理檢查、神經影像等相關知識。講課是進行基礎課程培訓、掌握基本知識的必備手段。科室學術講課分為常態化科室學術講課和院外專家不定時授課。每周舉行1次科室內講課,并制定詳細的講課進度表。講課內容涉及基本的神經解剖、神經系統查體,肌電圖、腦電圖、神經影像等常用檢查結果判讀,常見疾病診療和最新臨床指南解讀,以及腦血管病、顱內感染、神經變性病、神經肌肉病、神經免疫性疾病、認知障礙、癲癇、神經重癥、頭痛及睡眠障礙等各種專題講座。兼顧從實習生到高年資住院醫生不同層次學員的接受能力和領悟力,講者由本科室醫生輪流擔任。另外,每年有大批全國各地醫院專家來海南出差或度假,充分利用本院特殊地理位置優勢,邀請這些專家來科室授課。這樣可以開闊本科各級學員視野,把握學科發展前沿方向,為學員在掌握神經內科疾病診治新進展、開展科研課題申報和課題設計方面提供新思路。
1.2教學查房 教學查房是最重要的臨床教學活動,是檢驗學員理論知識和臨床素養,培養學員臨床診療思維,向上級醫生學習臨床經驗、溝通能力的重要途徑[6]。本科室歷來重視教學查房制度,頻率為每周1次,由主診醫生或主管醫生帶教,全體住院醫生、規培醫生及實習醫生參與。教學查房不同于日常醫療查房,其主要由主診醫生或主管醫生針對具體病例進行分析、講解。教學查房的地點一般為病房及病區內走廊,實施教學查房時,首先在病房外走廊由經治醫生進行病歷匯報,包括患者現病史、既往史、遺傳史、體征、輔助檢查結果,給出初步診斷并說明診斷依據,同時匯報入院后處理措施及治療反應和病情變化情況。隨后,全體學員進入病房,帶教醫生補充詢問病史,經治醫生進行神經系統查體,帶教教師注意觀察其查體手法是否正確、有無疏漏,再由帶教醫生進行規范示教,查漏補缺,完畢后退出病房。最后由帶教教師對經治醫生的病史匯報、查體及處理措施進行點評,向參加查房的學員提問。同時,對此次教學查房患者的病史特點、病因及發病機制、診斷及鑒別診斷、治療方案及預后進行系統總結。教學查房通過床旁示教講解可檢驗學員對基本理論、技能操作掌握程度,鍛煉學員的神經系統疾病診斷思維,促使學員養成并加強臨床治療規范;另一方面可不斷提高帶教醫生的自身素質,形成教學相長的長效機制。
不同于傳統教學模式,網絡教學是運用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一種教學形式,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7-8]。網絡教學模式的優勢在于,能充分調動學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將變被動接受知識變成主動獲取知識,同時學員可根據自身條件和自身需求通過網絡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理論體系和知識結構。因此網絡教學是傳統教學的有益補充[9]。此外,通過網絡教學可緩解教學資源不足、帶教教師短缺的矛盾。
本科室主要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教學,如通過ZOOM視頻會議系統實時收看國內重要神經內科專題會議,或利用丁香園平臺觀看各自感興趣課程或講座。近幾年,本科室通過上述方式學習了包括腦血管病、神經免疫、癲癇、睡眠醫學、神經重癥等方面會議或講座,極大豐富了學員對神經系統疾病的認識,加強了學員對國內國際研究前沿的把握,刺激了學員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并形成了各自的感興趣方向,為神經內科亞專科發展奠定了基礎。本科室還充分利用了解放軍總醫院神經病學專家眾多的優勢。神經系統疾病的特點之一是難診斷、疑難病多、鑒別診斷復雜,因此本院有經常性舉行疑難病討論的傳統。利用遠程會診系統與解放軍總醫院聯動,不定期進行疑難病例討論,學員可以先對疾病進行判斷,再從各位會診專家的分析講解中得到印證和啟發,從而不斷提高臨床診療經驗。
微信是一款為智能終端提供即時通訊服務的應用程序,是一種全新的交流方式,能通過網絡快速發送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微信公眾平臺的應用提供了一個新的學習平臺,眾多醫學院校和醫療機構采用微信公眾平臺進行醫學教育取得了滿意的效果[10-11]。本科室在微信群和微信公眾號上采用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BL)教學法和以病例為基礎的學習(CBL)教學法進行教學。PBL教學法是以問題為中心,按照提出問題-建立假設-自學解疑-論證假設的步驟展開,圍繞問題查閱資料,通過討論加深理解[12]。而CBL教學法是以病例為先導,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討論式教學法。圍繞典型病例進行討論,掌握疾病的診斷和鑒別,培養臨床思維。
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進行教學有如下優點:一是方便快捷,方便學員隨時隨地進行學習,無論在科室、家中、外出參加會議或度假,學員都可以實現移動學習。二是支持多種形式傳播,如文字、圖片及視頻資料等。傳統教學會受到時間、地點、參加人員的限制,而微信公眾平臺的應用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文字、語音、視頻或文檔傳遞,實現同步或異步的交流討論及信息資源共享,其在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緩解學員時間緊張、彌補師資力量不足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綜上所述,在神經內科臨床帶教中的運用B-Learning模式能極大提高學員學習效率,增加學員學習積極性,促進了科室的整體醫療水平和科研能力提升,對于培養和鍛煉理論扎實、技能過硬、臨床思維能力強、有各自感興趣發展方向的神經內科臨床醫生及科室骨干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