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琴,李武志,劉 萍,蒲大力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四川省婦科及乳腺疾病治療中心婦科,四川 瀘州 646000)
婦科學是一門實踐性科學,婦科醫生應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及對醫患關系綜合處置能力。只有具備理論性、專業性、實踐性、決策性的醫務工作者,才能夠擔當和勝任這一崗位。當今女性更多關注自身健康水平、生活質量及就醫服務質量,這些社會環境致使婦科需要不斷進步和優化,其內容需要更加細化分類,也同時要求婦科年輕醫生在自我成長不同階段和專業技能培養中更加注重專業化、綜合化、個性化發展,立志發展為全能性系統化人才。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規培)是臨床醫生培訓的重要部分,對于培養臨床高層次醫生、提高醫療質量極為重要,其是適應教學和醫療模式改革的醫學教育特定階段[1],也是醫生臨床診療思維形成與基本技能鍛煉的重要階段[2]。
目前,醫學發展是交叉學科的相互發展,一名合格的婦科醫生不僅需要掌握婦產科基本專業知識,還需要熟悉其他學科,需要參加住院醫師規培且持有畢業證書[3]。但目前傳統教育方式多是“填鴨式”“灌輸式”等,使得進入臨床工作的年輕醫生,包括臨床型的研究生、參與住院醫師規培的醫生、高年資住院醫師等,依舊處在學生時代固定思維模式。既往臨床教學中僅是對書本知識的系統化理解,而忽視對這類年輕、有潛力的醫生人群的能動性和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難以將其培養成長為臨床所需的綜合能力高的實踐性人才。因此,探索一個新穎、高效的教學方法,是目前婦科臨床帶教中的重要任務[4]。本院于2017年全職引進德國婦科教授團隊,結合中國教育模式在婦科醫生的系統培養方面做了一些改革。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輪轉至婦科的各年級住院醫師規培學員(包括臨床專業碩士研究生)24人及住院醫師12人。首先對新入職人員完成入科教育,包括以下方面內容:(1)科室介紹。科室發展歷史、科室臨床特色、科室人員構成,高級職稱醫生的臨床研究方向及科室運作和管理模式。(2)病區特色介紹。各亞臨床片區的輪轉安排、查房內容及制度、交接班內容、普通患者管理要求、危急重癥患者搶救和治療的原則及流程。(3)不同年限醫生的培養內容介紹。包括常見疾病的診治標準、婦科腫瘤的診治流程、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4)科室業務學習內容安排介紹。
1.2方法
1.2.1優化工作模式 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及能力培養的高效性,根據有無工作經驗及年資高低對醫生實行手術室、病房片區輪轉管理制度,且根據不同年資醫生輪轉實踐要求安排帶教內容、具體化考核內容。團隊按照梯隊化安排,見圖1。

圖1 梯隊化管理模式流程圖
1.2.2優化及改革教學方法 通過每周及每天工作安排(圖2、3),完成教學及培養,達到培養目的,同時形成系統化知識框架,形成一套全面培養醫生的全新構架體系。

圖2 一周工作安排流程圖
先期建立標準化處理流程(SOP)和質量控制標準,結合德國和中國的臨床診療指南,設計完成卵巢癌、宮頸癌、子宮內膜癌、盆底疾病的SOP,且逐漸擴大到婦科各種疾病,建立系統化、完善化的SOP制度。將上述SOP每個細節,包括門診,術前、術中及術后各個階段的操作實際運用于臨床,形成理論實踐相結合、模式化流程進行患者管理、疾病處理。SOP的實施可提高醫生對疾病的認知及處理水平,為實現精準化婦科疾病的治療提供臨床操作指南。

圖3 每天工作安排流程圖
1.2.3提高臨床診療思維及英語能力 借助各種方式鍛煉和提高醫生的工作積極性,以及英語能力和臨床思維能力[5-7]。見圖4。

圖4 英文能力培養示意圖
通過組織定期學習和討論制度,以及臨床模擬診治流程演練,達到醫學模擬技術與“標準化患者”相結合,形成完整的預測-診斷-治療體系,為以后的臨床實踐工作中打下堅實的臨床理論及思維基礎[8-9]。以案例為基礎的學習是一種適用于醫生的教學方法,其通過病例引出問題,由醫生查閱資料解決問題后再總結[10]。
各級醫生完成考核要求(包括病史采集、婦科查體、超聲檢查、腹腔鏡操作、手術操作等)比例明顯增高。各級醫生均可熟練掌握婦科常見疾病的診療標準及流程,以及惡性腫瘤(如卵巢癌、宮頸癌、子宮內膜癌)的國際診療指南及臨床診療步驟;掌握盆腹腔解剖知識,手術步驟要點;可自行熟練進行超聲操作及圖像識別,提高了臨床診療水平。中德結合教學模式重建系統化教育框架體系,改變既往“填鴨式”教育模式,將被動接受臨床知識改為主動探索,增強了醫生求知欲,提高了醫生學習及實際操作能力,充分發揮了醫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實現臨床所需的綜合能力高的婦科醫生的培養目標。
國家對醫學教育質量有嚴格的要求,要求改變醫學生進入臨床后動手能力差、臨床思維能力缺乏的現狀。目前,醫學教學質量雖有很大提高,但與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中德結合教學模式改變了既往以被動聽為主的教學模式,鼓勵年輕醫生多參與、多討論,以定期學習討論制度推動建立開放式、包容式學術討論氛圍,激發年輕醫生需要學習、勇于學習、散于學習的動力,實現了培養具備扎實理論和臨床技能、可獨立診治常見病與多發病的“標準化”醫生的目標[11-12]。
綜上所述,中德結合教學模式通過德國標準專家團隊的介入,參照德國醫療行業對青年醫生的培養標準并結合中國醫學教育現狀,突破目前臨床教學瓶頸問題,改革教學模式,豐富教學方法及手段,為培養具有良好醫學綜合素養、符合現代醫學技術發展需求的婦科醫生提供了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