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電十四局大理聚能投資有限公司 方 磊
目前國內新能源電廠的運維管理模式有多種,包括新能源企業對電廠運行和維護檢修均自主方式;電廠運行部分自主、風機維護檢修外委方式;電廠運行部分外委、風機維護檢修自主方式;電廠運行和維護檢修全部外委方式。無論哪種運營方式均與企業自身的發展需要、企業定位、專業人員培養、管理模式、成本管控等因素相關,最終目的都是確保企業從電廠運營中獲取利益,謀求發展。
建設一套完整的電廠運維管理體系。高質量的電廠運維管理工作離不開有效的制度、標準支撐,為全面做好新能源電廠的運維管理工作,新能源企業必須建設一套規范、完整并符合企業管理特點的電廠運維標準化管理體系,重點包括工作標準、管理標準、基礎標準、技術標準幾部分內容,其制度和標準中的內容應涵蓋對電廠運維管理的全過程工作,應保證人員配置合理、職責明確、流程清晰、管理高效。在運維安全管理方面,企業應建立完整的電廠運維規程及應急預案。運維管理標準的完善是企業高質量管理和發展的重要制度保障。
提升企業信息化管理水平。目前,信息化管理對企業高質量發展起到的作用已逐漸凸顯。針對新能源企業而言,建設電廠集控中心是新形勢下許多新能源發電企業考慮的重要工作。對已形成規模的新能源發電企業,因自身電廠區域分布較為分散,存在管理標準不統一、電廠運行數據無法自動化整合、人員流動性大、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成本高等諸多問題。尋求一種對多個電廠統一整合、管理自動化、集中管控的信息化平臺就成為了一種有效的運維管理手段。集控中心的建設和運營已成為目前許多發電企業展示自身高質量發展、精益運營、精細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支撐,也是展示自身企業綜合實力和管理水平的重要利器。在集控中心的建設過程中,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是否和企業的生產辦公管理平臺統一建設,集控管理的分層及網絡分級管控情況,企業內信息化平臺數據接口兼容及互聯情況、網絡安全情況、調度專用通道情況、如何確定集控中心調度權及集控中心建設后電廠現場的值班模式變化情況。在全面、系統的對集控中心建設的可行性、建設成本、電網公司對集控的管理要求、建成運營后帶來的效益和管理提升的角度充分分析后,再開展集控中心建設。避免因盲目建設后因某個因素提前考慮不充分對后期集控中心總體運營造成影響,進而對電廠運營造成不利影響。
多措并舉開展電力營銷工作。隨著電力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深入及電力市場化交易規則的不斷變化,國內新能源電廠將全面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在電力營銷方面將面臨嚴峻挑戰,電力市場營銷工作壓力逐漸增大,電力營銷模式從以往的“協調型營銷”向“競爭型營銷”轉變、營銷對象從“一對一”向“一對多”轉變。為做好電力營銷工作,可開展如下應對措施:一、根據國家及行業政策、各省份電力市場化交易中心的交易實施方案和能源監管機構的電網運行和輔助服務考核內容要求,組織電力營銷管理人員、專業人員全面深入解讀,確保熟悉交易規則;二、對本省內市場主體供需能力、競價心理、競價策略、報價水平分析,編制企業年度電力交易方案,方案中明確年度發電目標、銷售目標、銷售方式及價格水平,指導營銷工作的實施;三、加強運營電廠盈虧平衡分析,在企業經營活動分析中完善電廠盈虧平衡分析,通過盈虧平衡分析找出發電成本、銷售電量和銷售利潤直接的關系,有效開展電力市場化營銷工作;四、是加強電力市場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及時把握市場動態,對電力市場營銷過程實施動態管控,保障交易方案有效實施。高質量的電力營銷工作是保證企業增效的重要工作。
扎實開展科技創新工作,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創新工作是企業向前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推動企業技術進步及創效的重要體現。新能源企業可依托電廠建設或運營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問題,并以此作為科技項目創建的切入點,開展科技創新,創建科技項目,充分利用投資項目創造效益,助力公司生產經營管理提質增效、降本增效。創建科技項目過程企業可自主開展或聯合第三方專業咨詢公司開展,進行項目立項、報批。在開展科技項目創建的過程中,新能源企業可結合自身的技術優勢及科技研發投入情況申報高新技術企業,申報成功后將享受企業所得稅減稅政策,此舉可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同時,創建的科技項目可在本企業內新能源電廠推廣應用,真正解決電廠實際技術問題。
深入推進本質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新能源企業管理的重中之重,一切生產運營工作必須以安全工作為前提。作為新能源電廠,相對于傳統火電、水電起步較晚,國家和行業內相關作業標準、規范仍在不斷完善過程中。特別是風電行業,在施工建設和電廠運營過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風險及危險性作業,如吊裝作業、高處作業、有效空間作業、動火作業、帶電作業等,存在人員高處墜落、窒息、火災、觸電、機械傷害等諸多安全風險。嚴格按規程、規范作業及維護檢修設備是保證人員和設備安全的基礎,任何企業和個人均不能跨越紅線。新能源電廠在安全管理過程中,必須配置安全管理機構、專/兼職安全管理人員,制定一套完整的安全規程和作業標準、明確落實人員安全崗位職責,制定人員崗位安全履職清單和考核清單,對電廠存在的安全風險和隱患全員辨識,對辨識出的風險制定應對措施和應急預案。
同時,按規程、制度要求開展安全檢查及隱患排查治理、人員安全教育培訓及事故警示案例學習、安全會議、安全考核、危險性較大作業專項管理、應急演練等安全基礎工作。通過一套完整的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體系實現新能源企業本質安全。做實安全管理工作是新能源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石。
提升設備、設施抗自然災害能力,保證發電量。根據新能源資源分布的特點,新能源電廠所處環境大多較為偏僻,所處環境位于空曠戈壁、高海拔、高山、沿海等區域,上述區域出現自然災害的風險較高。保證電廠設備、設施的抗自然災害能力尤為重要,出現雷暴、低溫冰凍、臺風等惡劣天氣時直接影響設備、設施運行的可靠性,最終影響電廠發電量和收益。其中,低溫冰凍和雷擊是影響設備、設施運行安全的兩個主要因素。因此,新能源電廠在設計階段、設備選型階段、施工階段就必須全面考慮電廠的抗自然災害能力。如加強對現場氣象條件的分析,對可能出現的微地形、微氣象特征、局部微氣候等因素造成的低溫冰凍、雷擊有提前的預防和應對措施,保證設備、設施的抗冰凍能力,做好設備、設施的接地等。在電廠正常運行后,電廠應加強對現場出現的各類氣象條件的收集和分析,通過電廠運行后出現的低溫冰凍、雷擊氣象條件觀察設備、設施的運行情況,進一步驗證設計成果,對出現的異常不斷優化改進,真正確保設備、設施的抗自然災害能力。
開展風機深度維護,提升設備運行安全性、可靠性。在新能源電廠管理過程中,做好設備例行維護檢修工作是保證設備可靠運行的基礎。目前,國內新能源電廠風機維護檢修工作的標準均來源于風機廠家的維護檢修手冊及在此基礎上建立的本企業風機維護檢修規程。隨著風機運行年限的增長及設備的不斷老化,加之復雜的現場環境對風機運行造成的影響,部分風機通用維護檢修標準已不適用現場維護檢修工作要求。新能源電廠需根據現場風機實際運行情況及遇到的各類問題有針對性的開展設備深度維護檢修工作,以便提升設備的運行壽命。特別針對風機的機械部件需特殊維護,如風機高速制動器,在開展常規清潔及更換剎車片的基礎上需對閘體拆解、清洗、潤滑、更換失效密封件的方式,可消除閘磨損、高速閘溫度高等故障,也可提升風機停機剎車的可靠性,保證機組安全。其它部位還包括對風機主軸承內潤滑油脂定期清理后再潤滑、齒輪箱散熱風扇、濾網拆解全面清理等工作也對降低風機故障率和保證大部件使用壽命具有良好效果。新能源電廠需根據自身電廠遇到的問題開展設備特殊維護,此舉是保證設備長期安全、可靠運行的重要保障。
完善電廠生產運營指標分析工作,創新指標分析方式。新能源電廠應以價值和效益為導向,推進電廠運營指標分析及糾偏改進工作,從電廠運行數據中查找設備存在的潛在異常,并采取措施改進完善,挖掘、分析有價值的運行數據。主要包括周期性(按月度、季度、年度)對電廠主要運營指標分析,包括發電量、上網電量、設備可利用率、度電運維成本、綜合場用電率等關鍵技術、經濟指標,對存在偏差的運行指標深入分析并及時糾偏,形成運維分析報告。同時,分析報告中可詳細對設備故障、備品備件消耗、安全管理、電廠運維工作進行全面分析評價,以指導下一階段工作提升改進及安排部署。在進行以上基礎運行指標分析的同時,應重點對風機功率曲線、對風角分析,得出風機功率曲線與現場環境下標準風機動態功率曲線存在的偏差,進一步查找偏差原因;通過對一個時段內的風機風向數據進行分析,得出該段時間內的風機對風夾角的概率分布,從而判定風機在運行過程中是否正對主風向,進一步判定測風系統或偏航控制系統是否存在異常。通過對風機運行數據進行深度分析,對評估風機運行狀態、性能、潛在設備隱患具有重要意義,可實現通過問題整改提升風機可靠性和發電量的目的。
受國家對新能源開發及產業政策影響以及電力市場化交易實施后新能源上網電價的大幅度下調,風電、光伏平價上網已成為今后的發展趨勢。因此,做好已投運電廠的生產運營管理工作將是今后新能源企業管理的重中之重。作為新能源企業,應從電廠發電環節到售電環節開展全過程精益化運營、精益化管理,降低各類管理風險,通過對各項管理制度、規程、標準規范制定和落實,有效的運維管理經驗總結、提煉,創新的工作思路、方法,以更加先進合理的管理手段和技術手段,推進電廠運維管理水平的提升,實現提質增效、管理創效,促進新能源企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