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少兒圖書館,江蘇 南通 226500)
中華優秀傳統文華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2017年1月,中辦、國辦聯合印發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到2025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體系基本形成。其中提到“充分發揮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群藝館、美術館等公共文化機構在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作用[1]。”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是民族的希望。教育從娃娃抓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要從青少年抓起,少年兒童圖書館作為一家以未成年人為主要服務對象的公共圖書館,是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社會教育的開展、文化傳播、全民閱讀的推廣等重要的職能,在推動青少年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中有不可推卸的責任[2]。
如皋市是江蘇省歷史文化名城,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得名取自《春秋左傳》:“昔賈大夫惡,娶妻而美,三年不言不笑,御以如皋,射雉,獲之,其妻始笑而言。”如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未成年人的成長教育,成立獨立建制的縣級少年兒童圖書館,這在全國都是屈指可數的[3]。
如皋市少兒圖書館位于市中心,地理位置優越,與如師附小、附小幼兒園、連中等名校相鄰,是老城區唯一一座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總面積6500㎡,功能設置齊全,圖書館藏量15.89萬冊,配有完備的服務設施,如圖書自助借還系統、少兒電子點讀機等,采用一卡通系統記錄讀者信息,實現了藏、借、閱、咨詢、管理一體化服務,為全市未成年人開展全方位、立體化服務。隨著數字化技術在圖書館的運用,少兒服務工作更加方便、快捷,小讀者在家里就可以網上借閱、網上咨詢、報名讀者活動等。同時,還充分利用地理優勢和社會影響,與本地區的教育主管部門、學校、家庭等,密切配合,互為補充,我們在全市9幼兒園、小學尤其是偏遠的鎮村建立了如皋市少兒圖書館分館,準確地了解全市學生的讀書方向,閱讀需求,適時調整館藏結構,同時,與學校聯合常年舉辦各類讀書活動,共同營造一個全市范圍的未成年人社會教育網絡系統,這些都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對于青少年傳統文化方面的培養,如皋市少兒圖書館不僅是單一的閱讀方面的引導,而是多管齊下,通過圖書薦讀、演講、朗誦、親子課堂等一系列寓教于樂的活動,激發青少年讀者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讓他們真正愛上民族的優秀傳統文華[4]。
閱讀經典作品能夠完善青少年讀者的人格,豐富他們的人生底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可是如何引導呢?如皋市少兒圖書館創新舉措,開設了公益小課堂,將傳統文化、二十四節氣、民族文化等融入課堂中,用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方式,給孩子們傳授知識點,寓教于樂。在小課堂開始,大家共讀《三字經》《百家姓》《聲律啟蒙》《笠翁對韻》,穿上傳統服飾,一起誦讀,其樂融融!在繪本閱讀中,我們選取了《小魚的春天》《這就是二十四節氣》這兩本孩子比較喜歡的圖書,大家一起唱杜牧的《清明》,一起吟誦《數九歌》,通過創新形式,以傳統文化+繪畫+繪本+游戲+音樂+手工等形式相結合的方式,給孩子們帶來不同凡響的體驗,深受讀者的歡迎。
少兒圖書館是未成年人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學生的“第二課堂”,如皋市少兒圖書館創新服務特色,提升推廣活動的質量,組織開展了多種多樣、生動活潑的傳統文化活動,有新春猜燈謎活動、迎新春朗誦比賽、玩轉皮影戲、陶藝我來做、“民俗傳統妙趣橫生”“親近國學,走進書房”等活動。
我們根據孩子的年齡推出了相對應的活動,如:針對小學生的,我們在全市開展的“我與詩詞有個約會”演講比賽,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穿漢服、唐裝,論詩詞,感受中華傳統文化之美。還有“京劇公益小課堂”,聘請專業教師免費教授京劇知識、唱功、基本功等,讓孩子們感受中國傳統文化魅力。
針對學齡前兒童的,我們每年4月份都舉辦的母子讀書會,2019年以“讀經典,學新知”為主題的,2018年以“經典閱讀,精彩展示”為主題,親子同臺,在讀書實踐活動中陶冶情操、獲取真知、領略中國傳統文化。還有“少數民族服飾”DIY活動,活動中我們準備了幾套少數民族的服飾,并讓小朋友們穿著,讓小讀者了解并尊重各個民族的文化習俗,感受我國民族文化的豐富多彩。
愛家鄉,才能愛祖國,如皋市是江蘇省歷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蘊深厚。如皋市少兒圖書館通過傳承本土傳統文化,幫助未成年人形成強烈的民族歸屬感,塑造優良的品格。杖頭木偶作為江蘇省非遺項目,享譽海內外,如皋市少兒圖書館將木偶請進圖書館來,和小朋友們“親密接觸”,看木偶劇,聽木偶講故事,和木偶互動,使古老的木偶藝術煥發生機。中國剪紙藝術作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逐漸進入主流社會的視覺文化中,如皋著名剪紙人陳耀,身為中國剪紙藝術傳承人之一, 更是將剪紙帶出了國門,他的剪紙藝術被編進了一本名叫《A New Start Professional》的德國教科書,翻譯成中文意思是“一個新專業的開始”,2016年如皋市少兒圖書館有幸請到陳耀老師走進圖書館,給孩子們做講座,“一張紙,一把剪刀,就能鍛煉孩子的空間思維能力、形象思維能力、概括能力、應變能力、想象能力……還能培養手、腦的協調,培養耐心、細心、恒心和熱心。”陳耀用剪紙來傳承中國傳統民俗文化。
在傳統文化傳承中,如皋市少兒圖書館成立的品牌活動,“中國夢·雉水情”小學生現場書畫比賽已經成功舉辦了五屆,成為如皋市現場書畫賽中“喊得出”“叫得響”含金量較高的一塊招牌,每年都有來自全市各所小學的小書畫愛好者近150人在低年級書法、低年級硬筆、低年級繪畫、高年級書法、高年級硬筆、高年級繪畫等6個比賽項目中揮毫潑墨一展才華,享受藝術盛宴。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如皋市少兒圖書館借助互聯網手段來拓寬服務的渠道、提升服務的質量,在原有閱讀服務平臺的基礎上,運用數字圖書館資源,在微信公眾平臺推廣傳統文化,2020年的元宵節,我們在網上推出了《中華燈謎妙趣多 益智蘊知傳歡樂——喜慶元宵猜燈謎》,足不出戶,在家里猜燈謎。清明節期間,我們推出了“清明”圖片展,我們還開設了云課堂,跟著少兒圖書館志愿者在家里讀國學名著,受到了廣大讀者的一致歡迎。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如皋市少兒圖書館已經成立了6年了,在弘揚傳統文化的道路上收獲頗豐,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作為一家新成立的少兒圖書館,從剛開館時的門可羅雀,到現在的門庭若市。豐富多彩、高質量、接地氣的推廣活動功不可沒,在改變少兒圖書館的同時,也影響了未成年讀者的生活,越來越多的青少年走進少兒圖書館。2019年,如皋市少兒圖書館到館人數達到20.5萬人次,借閱量達到9.9萬冊次,舉辦活動60場次,參與人數12.7萬人次。
對于我們而言,策劃、組織、開展讀者活動,不再是件難事了,不要擔心參與人數不夠,出現冷場的場面,經過一系列的活動,我們組建了固定的讀者群,組建了讀者活動群。對于讀者而言,了解和參與圖書館活動已經成為他們生活中的重要內容。連續2年,如皋市少兒圖書館都被如皋市全民閱讀中心表彰為“書香建設先進集體”。
如皋市少兒圖書館開展的傳承傳統文化活動,不僅受到了廣大青少年讀者的喜愛和歡迎,同時也受到了各大主流媒體的關注,少兒圖書館的社會影響力逐漸擴大。2019年4月在中國文明網,一篇《江蘇如皋:文明花開香滿城》對3月份如皋市少兒圖書館的星星樹故事會進行了報道。舉辦的“少數民族服飾”DIY活動,被《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社區報》報道。“京劇公益小課堂”,則被《光明日報》《新華日報》《南通日報》報道。 開展的“陳草薋”下宣傳勤儉家風活動則在南通市電視臺新聞播出。“公益課堂 體驗陶藝”活動上了人民圖片今日頭條。“誦讀國學經典 迎世界讀書日”則登上了《江蘇24小時》。這些一個個媒體的報道都堅定了我們繼續推廣傳統文化的決心和信心。
2019年如皋市被授予江蘇省“書香城市建設示范市”稱號。這一榮譽的獲得,是對我們工作的激烈和鼓舞,讀書從娃娃抓起,少年智則國智。據統計如皋在校中小學生、在園兒童12.65萬人,學生是全民閱讀的一支重要力量,如皋市少兒圖書館通過內容豐富、輕松愉悅的傳統文化推廣活動,寓教于樂,培養閱讀習慣,引導閱讀趨勢,提高閱讀能力,讓孩子們的瑯瑯讀書聲飄遍皋城大地。通過這些讀書活動吸引學生的參與,帶動了家長的加入,“小手拉大手”發展壯大家長讀者隊伍,借小手之力助全民閱讀,引領著未來的閱讀風尚,為全市全民閱讀打下了堅實的根基,在提升城市文明內涵和書香城市建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如皋市少年兒童圖書館作為全市青少年“文化傳承”意識培養的責任主體,通過創新服務模式,拓寬服務渠道,多管齊下,在未成年人傳統文化教育及傳承上做了一定的實踐與探索。這一舉措培養了全市未成年人讀經典的習慣,擴大了如皋市少兒圖書館的社會影響力;同時,也促進了書香城市的建設,增加了一個城市的文化底蘊,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有益之舉[5]。這一實踐為基層少兒圖書館的弘揚傳統文化之路提供了可以借鑒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