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工學院,江蘇 常州 213022)
在物理學中,每一個事物都以自身的頻率振動,且振動產生的振幅一般是微弱的、難以覺察的。但是一旦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事物以相同或相近的頻率同時正向振動,其產生的振幅就可以達到比其他頻率下的振幅大,達到最大振幅,此現象即為共振。反之,多個事物以相同或相近的頻率同時反向振動,其產生的振幅就可以達到比其他頻率下的振幅大,達到反向最大振幅,即減振,二者合稱諧振[1]。
在這個傳播過程中,每個節點所處的位置不盡相同,這就表示其對于新聞傳播的影響也是有所區別的。由于受到自媒體的普及率以及使用程度、公眾使用媒介的能力等影響,這些節點在網絡傳播中出于無序狀態。有的節點是處于傳播路徑的中心地帶,其對新聞傳播的影響也就越強,有的則處于傳播路徑的邊緣,其對新聞傳播的影響也就越弱。
在新聞信息進入傳播路徑時,路徑中的那些關節點對流入傳播管道中的信息進行作用。新聞價值、法律規范、社會觀念等是隱性因素,在人們的傳播活動中起潛移默化的作用,影響著新聞信息的形式、傳播的方式等。而傳播者、營銷公司、利益集團、公益團體等顯性因素,從自身或社會的角度出發,對有益于自身發展的信息加以引流,而那些不利于自身發展的訊息則會遭遇抵制,從而阻礙或者損耗傳播效度。在這個環節中,政府部門、法律規范等對傳播加以控制,從而使新聞訊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侵犯國家、社會、他人的利益[2]。
在新聞傳播路徑中,每個節點對傳播內容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樣的,而這些節點之間相互影響。不同的節點各自在傳播路徑中對新聞傳播產生影響,但實際的傳播路徑中,這些節點對傳播內容有正向和反向、大和小的影響。
自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的“共振”效應是指自媒體平臺上的新聞以一定的效力向某一個方向傳播,傳播路徑中的其他重要節點以相同或相近的效力同方向傳播就可以使新聞傳播效果最大化[3]。
自媒體時代新聞傳播“減振”效應是指自媒體平臺上的新聞以一定的效力向某一個方向傳播,但是傳播路徑中的部分節點或全部節點以相反的方向傳播,就可以使傳播效力得到最弱化,甚至可以使信息逆向傳播,最終傳播效果與傳播本意相背離。
以《穹頂之下》這部紀錄片為例,分析“減振”效應。原央視記者柴靜自費拍攝的公益片《穹頂之下》在2015年2月28日于優酷、愛奇藝、微博等自媒體平臺播出。據不完全統計,一天之內,幾大互聯網網站點播、下載總數近上億次,由此引爆熱點,傳播者企圖引導受眾聲討霧霾、關注環境。但專業人士從數據、技術等諸多方面分析并提出質疑,使《穹頂之下》的傳播效力受阻,許多人開始質疑傳播者的動機、立場。后來,各大網站相繼禁播《穹頂之下》,傳播過程遭遇最強阻力,傳播終止,形成“減振”效應。傳播后期,傳播路徑中節點都反向作用于《穹頂之下》傳播。
自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之所以一點能夠引爆全網,產生“諧振”效應,其原因就在于自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具備以下幾點特質。
第一,相比于依托廣播、電視、書報等傳統媒介的新聞傳播,自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的成本更低。自媒體時代,一張粗糙的圖片或者簡單拍攝的視頻,再配上簡短的文字就可以直接上傳到微博、空間、朋友圈等自媒體平臺。與傳統媒體相比,要達到同樣多的受眾、相近的傳播效果,自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不僅制作相對簡單,人工、技術、設備成本降低,而且傳播范圍更廣、時效性更強。自媒體時代,主流媒體進行新聞傳播活動、搜集新聞素材時,除了傳統的媒體外,更多地是借助低成本、受眾廣泛的自媒體[4]。
第二,自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的速度加快。以數字技術為依托的自媒體時代,新聞更新周期縮到分鐘、甚至秒鐘。網絡的發展、普及使一條新聞可以在短時間內順著網絡傳播的路徑傳至大江南北,并且自媒體平臺設置評論區,允許受眾彼此交流對新聞事件的看法、對傳播方式的評價,傳播者在短時間內就能得到受眾的反饋,及時做出調整。
第三,自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的人群更廣。手機網民用戶數量眾多,容易形成“諧振”效應。六度分割理論指出,一個普通人可以通過身邊六個人與外界任何一個人產生聯系。而一個手機網民所輻射的人群遠超六個人,這樣一條信息就可以從一個自媒體終端傳出,其周圍人對此傳播內容產生反應,轉發、評論的行為都加速了該條信息的傳播。
第四,自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的進入門檻更低。自媒體的低門檻與簡單操作使得公眾主體意識更強。現在的用戶具有了更大的話語空間,部分專家濫竽充數,解構傳統,大大削弱了專家的權威性。此類問題的頻繁出現使觀眾不再輕易依賴專家的解讀,反而是從更多元的角度尋求解答。
通過對自媒體時代新聞傳播“諧振”效應產生的原因和過程的了解,就可以對新聞傳播路徑中的因素進行人為的干擾。當需要擴大傳播信息、強化傳播效果時,可以利用路徑中的關節點發揮效應,引導傳播方向;當需要遏制信息傳遞、弱化傳播效果時,可以控制關節點反向傳播,從而減弱、甚至是抵消原始傳播意圖。“諧振”效應最突出的作用在于趨利避害,一方面,借助“共振”效應,強化傳播;另一方面,針對“減振”效應,弱化傳播、甚至終止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