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海峰 邢穎穎
(1.吉林省白山市靖宇縣氣象局,吉林 白山 135200;2.吉林省白山市氣象局,吉林 白山 134300)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經濟結構轉型的不斷推進,生態環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損害,天氣災害相對于往年有所增長。因此,加強對于氣候災害的預防工作是當前時代背景下的必然趨勢,智慧氣象可以對氣候情況具有更加準確的預測,可以有針對性地采取防御措施,減少氣候因素對于農業生產的影響。
智慧氣象是建立在計算機技術以及氣象系統發展的基礎上的,依靠技術手段對當前的氣象數據進行分析并通過氣象系統將數據結果展示出來,加強農業生產中的氣候分析能力。智慧氣象主要包含五方面的內涵,分別是數據分析、氣象預測、個性化服務、輔助功能等。
數據分析是指利用智能系統對天氣情況進行監測,智能分析相關數據可能對農業生產造成的影響;氣象預測是指利用技術手段實時地對天氣情況進行預測,天氣情況復雜多變,僅僅依靠經驗無法對天氣進行準確判斷;個性化服務則是指根據天氣預測衍生出的一系列相關信息,例如,根據氣溫和濕度不同,智慧系統會對大眾生活中會接觸到的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相應建議;輔助功能則是指氣象信息的公開可以為各行各業的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據,有助于企業管理的高效性,是企業管理工作運行的前提[1]。
根據上述內容可以發現,氣象信息的更新對人民群眾的生活以及企業的運行都有重要的作用,每個行業的順利運行都需要準確的氣象信息作為輔助。與氣候變化有密切聯系的農業生產活動更加需要及時、準確的氣象預測,留出一定的時間采取相應的防御措施。
智慧氣象可以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很多便利條件,但是農業生產與日常生活中對于氣象信息的使用仍然存在一定的差異。農業生產活動對于氣象變化的敏感性相對其他行業更強,更加需要準確的氣象服務。傳統模式下的氣象預測系統已經不能滿足當今時代背景下農業生產對于氣象信息的需求,將智慧氣象融入農業生產中已經成了保障農業生產效率的必然選擇。
天氣情況復雜多變,以目前的技術水平來說并不能包分之百地對可能出現的天氣情況進行預測,但是相關工作人員可以將多種氣候信息處理平臺的數據進行整合,利用大數據信息技術提高天氣信息預測的準確性。氣象信息準確性的提高可以為農民群眾增加一層有效保障,為農民群眾預留出布置保障措施的時間,減小氣候災害對于農作物生長的影響。
目前我國氣象監測系統已經可以實現完全自動化監測,擴大了監測范圍,為數據分析提供了堅實的數據保障,進一步為我國農業生產中可能遇到的意外狀況作出保障,最大程度上減少由于天氣原因造成的農業種植者的經濟損失。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業生產也面臨著很多挑戰,網絡技術在人民群眾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為大眾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對傳統的農業生產銷售造成了一定沖擊。大量農村地區的中青年選擇外出到城鎮務工,導致農村地區老齡化現象嚴重,原本的耕種用地也開始逐漸向商業用地轉化,銷售渠道也發生了一定改變,很多老年人難以適應。
但是與此同時,農村的機械化進程也在不斷加快,很多原本需要人力和畜力進行的工作已經逐步由機械替代,農村群眾需要親自進行的工作大大減少。氣象服務也應該和機械化、現代化進程接軌,利用互聯網技術與當地的農村居民開展合作,將智慧氣象與當地農村居民與采購、銷售、運輸、消費者以及最終的銷售產所聯系到一起,真正形成農業生產銷售鏈條,使農業種植環節與銷售環節結合到一起,通過互聯網技術行程一種平等的連接模式。
氣象平臺的建立可以為農村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形式,當年社會條件的農業生產已經與傳統農業生產產生了較大的差異,農業發展正在進行結構轉型,逐步向多元化進程邁進。在這樣的農業發展背景下,僅僅依靠技術人員和固定的氣象設備已經不能滿足農村居民在農業生產活動中的實際需求。創建氣象平臺是緩解當前供不應求現象的有效手段,也是后續工作過程中推進氣象服務的工作重心,只有建立氣象信息共享平臺才能更好地為未來的農業生產活動提供相應服務。
建立氣象信息共享平臺需要對監測到的氣象數據進行管理、整合、分析,并且要將信息實時發布出來,方便農村居民查看。同時,還要與其他農業相關部門建立合作關系,與相關部門進行氣象信息的共享,這種形式既可以幫助有關部門規避可能發生的意外風險,還能夠讓氣象資源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避免資源浪費。
除此之外,氣象部門還可以在傳播速度較快的自媒體平臺上創建賬號,將氣象信息傳遞給普通群眾,同時,接受大眾的信息反饋,更好地建立氣象系統。但是在信息傳播的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需要注意兩方面的信息,第一,是要注重自身信息傳播的準確性,避免對大眾造成誤導;第二,是要及時進行身份證,既可以表明自身的官方身份,加強人民群眾的信任度,也可以避免其他民間組織私下效仿氣象部門的信息內容,防止虛假信息的傳播。
根據上述內容可以了解到,氣象災害不是可以通過人為力量避免的,但是氣象部門的工作人員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完善氣象預測系統,擴大氣象系統涵蓋的規模,及時通知農業種植人員進行災害預防,減小氣候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智慧氣象是根據目前農業發展的需要產生的一種全新的技術模式,對于農業生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僅僅依靠氣象的維持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加強農民自身對于氣象災害的認識,鼓勵農民實行錯峰種植等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