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湘
(山東省臨沂市臨沭縣圖書館,山東 臨沂 276700)
新媒體的出現對社會文化傳播帶來的影響是不可小覷的,其中最為顯著的就是電子書的誕生,人們汲取信息的載體不再僅僅是紙質媒介[1]。隨著電子書的出現,人們可以不受時間、地點限制隨時隨地通過手機查閱電子資料獲取知識,這樣便捷的方法讓人們越來越習慣于用電子產品閱讀資料,對于閱讀需求越來越大。
在傳統閱讀中圖書館為讀者提供文化服務,讀者們也只有在圖書館才能得到這種閱讀服務,然而在新媒體時代中,人們可以在手機里借助新媒體平臺獲取文化知識,讀者在新媒體閱讀中從視覺、聽覺方面帶來更多的享受。漸漸的圖書館文化服務職能存在感降低,職能已經無法滿足新媒體時代下讀者的文化需求。
新媒體的發展使圖書館存在的意義發生了改變,在傳統文化獲取中,圖書館的價值一直是為人們提供知識文化的傳播服務,新媒體讓圖書館存在的意義發生了轉變。當前圖書館存在的意義更多是傾向與給人們構建一種文化傳播的氛圍。
隨著新媒體的發展,互聯網、手機、計算機等普及程度加深,讀者們使用計算機、手機獲取知識的比例逐漸增加。新媒體已經融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這樣的發展變化使人們使用傳統紙質閱讀的方式變少。新媒體閱讀便捷化的特點讓人們在閑暇之余可以輕松完成閱讀,因此,選擇在圖書館閱讀的人們也越來越少[2]。
一是機遇。新媒體包括所有數字化的傳統媒體、網絡媒體、移動端媒體、數字電視、數字報紙雜志等。圖書館要想進行改革,必須分析和掌握讀者的愛好和追求,有針對性地提供更加優化的服務。新媒體具有全方位數字化、互動性、個性化的特點,圖書館可以根據這個特點用大數據技術進行分析,判斷出讀者的喜好,為讀者帶來優質服務。新媒體環境下讓圖書館讀者服務擁有了資源數字化、服務手段現代化、服務內容多樣化的特點,讓讀者在沒有空間、時間的限制下享受圖書館讀者服務,給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帶來機遇[3]。二是挑戰。新媒體在給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對于圖書館而言,技術軟件和硬件都需要進行全面的升級,而圖書館讀者的服務理念也需重新定義,服務方式和服務內容也要進行改革,給讀者提供更加快速有效的服務,這對于圖書館管理工作是一種新的挑戰。
一是電子書資料形式缺乏多元化。在新媒體環境下很多圖書館都進行了電子文獻資料庫的開發建設,但也只是將紙質書轉變成電子圖書的形式,內容形式還是以文字為主。新媒體傳播可以同時將文字、視頻、圖像、聲音等多種形式的信息進行傳輸,導致現代讀者對文化內容有了更高的要求,電子文獻形式的單一性無法滿足讀者對于優質文化服務的需求,降低了服務體驗。二是圖書館服務意識不到位。在傳統的圖書館讀者服務中,工作人員只需提供圖書查找、圖書借閱的服務,在這個流程下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即可。圖書館作為文化閱讀場所為人們提供藏書服務,工作人員所需要做的也就少了,這就導致圖書館服務意識不到位。在新媒體環境中,線下圖書館服務性能減弱,線上圖書服務需求開始增加。
想要為讀者提供優質的閱讀體驗需要不斷優化圖書館的閱讀資源,利用新媒體技術完善藏館資源,打好圖書館服務的基礎。充分利用數據采集分析技術對圖書資源進行采集分析,建立數字資源數據庫。圖書館整合資源時還可以將電子圖書資源進行標簽化分類,把數據庫進行更新完善。圖書館要對文獻資源進行大力開發,建設龐大的數據資源庫,打破電子書資源形式單一的現象,通過多種渠道豐富圖書資源,讓讀者接觸到更多資訊。
傳統的圖書館書籍種類非常多,導致工作人員在檢索時有難度。新媒體環境下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就要解決這一難題。圖書館可以利用新媒體平臺及時為讀者推送當下最新的新聞資訊,還可以在平臺上設置多個項目,通過移動平臺方便迅速地檢索。相較于線下圖書館,讀者更傾向于在線上閱讀書籍,但由于版權限制并不能得到好的閱讀體驗,這時圖書館可以發揮自身館藏優勢,根據讀者的閱讀興趣用新媒體平臺推送資訊。
在新媒體背景下,圖書館在為讀者們提供優質服務時需要創新導讀服務形式,在有效的時間內根據讀者的喜好找到讀者想要的圖書資料。圖書館作為用數據處理、傳輸的文化機構,可以試著利用數字信息技術實現便捷化的信息收集和使用對讀者進行導讀。通過新媒體平臺加強與外面的聯系,這樣為讀者提供的信息咨詢會更加全面。通過數字信息技術也能夠準確地分析出讀者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愛好,從而為讀者提供更為準確的優質服務。
新媒體環境下傳統的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已經無法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圖書館需要接受新的挑戰,結合新媒體的特點對圖書館的服務工作進行創新整改,抓住機遇,以讀者為中心分析讀者訴求。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完善文獻資料庫,擴大館藏資源,提升讀者的服務體驗,促進圖書館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