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登成
(貴州省花燈劇院,貴州 貴陽 550000)
在戲劇表演之中,舞臺裝置不僅是對戲劇表演在環境上的創設,同時還是良好意境的體現。在舞臺裝置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色彩線條、光線等靈活裝置,突出戲劇的魅力。舞臺裝置可以理解為一種三度創作,需要在設計圖的支持下進行更為能動的創新,在創新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到舞臺大小、深淺等多個方面的差異。本文在實踐的積累中探討了舞臺裝置在戲劇中所發揮的作用,并對如何靈活布置進行了分析。
戲劇是一門綜合藝術,當舞臺的帷幕緩緩打開時,先映入眼簾的就是舞臺的整體布景,其裝置在景物層次上的合理性會給觀眾留下直觀深刻的印象。因此,在舞臺裝置的過程中,應該注重意境的營造,通過色彩、線條、光線等合理搭配,使得舞臺裝置布景能夠滿足戲劇中人物表詞達意的情景需求。同時,要想提高戲劇在演出上的整體效果,舞臺裝置需要注重細節,不能硬靠蠻力去布置、堆放,應該保證軟硬件都能擺放無誤,尤其是對于一些特級布景,在裝置的過程中需要專門的人員進行能動的操作、充足的準備,只有這樣才能為良好意境的營造做好更加充分的準備,并且獲得觀眾的更多喝彩。例如,在貴州花燈戲《一路芬芳》等作品中,舞臺中央的兩扇“門”,能夠將舞臺進一步細化,在一開一合之間,推動場景轉換和情節發展,具有烘托氣氛的良好效果[1]。
舞臺裝置能夠發揮良好的中介作用,帶領觀眾產生整體聯想、感受整個戲劇的創意與主旨內容。因此,舞臺裝置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人物角色的補充作用,通過與劇情的有機結合,襯托出演員的表演,也成了戲劇表演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構成。因此,在舞臺裝置的過程中,相關人員需要根據導演的要求,為演員提供恰當的戲劇表演環境,如果不能進行妥善良好的裝置,那么容易造成表演空間與環境在呈現上的矛盾,也不利于演員的高效發揮。對此,裝置人員應該發揮自身的能動性,考慮布景的多樣化、流動性訴求,能夠在裝置布景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實用性與經濟價值,可以通過一物多用,增強每件舞臺物品的運用價值。另外,還應該按照演出的環境、條件等差異,布置的人員需要了解實際物質要求、舞臺的環境,做到心中有數[2]。
根據戲劇要求的不同,演出環境也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復雜性,只有通過舞臺的優化裝置才能積極應對各種不同的變化,解決戲劇演出中可能出現的實際問題。例如,如果戲劇演出是在體育館展開,舞臺的裝置人員就必須要提前到場,在本來空蕩蕩的場地上進行舞臺的搭建與布置,保證落繩、裝臺框、吊畫、吊幕能夠準確無誤地裝置準確,這樣才能保證舞臺的正常使用、戲劇的順利演出。這對裝置人員的舞臺工作經驗、美學知識儲備是一個挑戰,通過這些方面的優化能夠讓舞臺裝置不斷走向成熟[3]。
通常情況下,舞臺裝置還包括了司幕的工作,這項工作的開展同樣具有不可忽視的藝術性與重要性。一個良好的司幕人員需要具備較高的藝術素養,需要對劇本內容有較為深刻的了解,只有這樣,才能在掌握整個劇情發展過程的基礎上,較為準確地了解戲劇的表現與處理手法。對此,司幕還需要對戲劇的音樂、鑼鼓等節奏有一個深入的掌握,這樣才能提高自身在工作上的藝術性與有效性。因此,司幕的工作與整體綜合藝術的完美程度是息息相關的,合格的司幕員不僅需要做到“開閉適時”,同時還應該根據劇情的發展變化來啟動,保證幕布的開合能夠符合“情景”與“情節”發展的訴求,讓每一位觀眾都能更好地沉浸到劇情的氛圍之中,這樣才能讓整個戲劇節目的情感能夠更加充實、飽滿、感人。
任何一種藝術形式都具有自己獨特的語言,戲劇也不例外,而在舞臺裝置上可以通過內容與意境的豐富讓人得到情感上的觸動,無論是場景的創設,還是演員的演繹,都可以實現密切的配合從而調動觀眾合理、豐富的聯想,構建一個系統的、完整的、動態的審美整體。舞臺的裝置并不是孤立的靜態事物,其與戲劇的劇情、演員的表演共同發揮動態的效應,對氣氛的渲染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舞臺藝術、戲劇表演都不能脫離布景裝置,幾者之間是不可缺失的整體。同時,舞臺裝置還需要不斷創新發展,戲劇是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這一傳統文化需要做到能動吸收、創新發展,將傳統藝術與現代化科技手段緊密結合在一起,這樣才能為戲劇的演繹融入更多的魅力。對此,舞臺的裝置者應該靈活運用自己所積累的知識與經驗,將其運用到舞臺裝置與相關的制作技藝之中,這樣才能為戲劇行業的發展開拓一條嶄新的道路。
總而言之,舞臺的藝術性、審美感與裝置人員的工作態度、工作能力等有著直接的關系。為了保證戲劇演出活動的積極開展,舞臺上每一個細節都不能馬虎了事。對此,舞臺裝置不僅需要經驗的積累與實踐活動的開展,還需要良好的、敬業的職業道德精神。作為一名舞臺裝置的工作人員,應該通過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藝術素質,這樣才能在藝術舞臺上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才能讓舞臺藝術走向創新、藝術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