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服裝職業學院,山東 泰安 271000)
高校圖書館因為其服務于高校教師、學生的原因,所以工作人員需要更高的職業素養,特別是社會已經進入網絡時代下,工作人員不僅要有專業的職業技能,還需要具備相應的計算機知識背景。因為高校發展的歷史原因,很多高校圖書館內的工作人員工作門檻都比較低,部分工作人員專業素養、信息素養都比較低,工作方式仍舊是傳統方式,同時,這些工作人員也是一線員工,也是和讀者接觸最頻繁的人,這就會讓廣大讀者對圖書館館員的印象停留在傳統的借還、看門、保潔、搬書等印象,在這個情況下,讀者的態度就會傷害到館員的工作積極性。
部分高校圖書館因為資金不足,導致圖書館內部的網絡設備比較落后,造成各種因為設備問題而導致的服務不及時,造成讀者對圖書館服務評價降低,最終造成網絡設備邊緣化。在具體工作環節中,部分館員可能因為沒有網絡設備可用,或者沒有安排學習時間,最終造成工作人員只能回答讀者基礎的咨詢問題,并不能幫助讀者解決類似分析、匯總、資源利用等問題,而導致服務跟不上讀者的要求。同時,高校圖書館在網絡上的服務也受工作時間、流程的影響,無法實現實時答復讀者提出的各種問題,所以,高校圖書館的服務模式大多停滯在傳統服務模式階段[1]。
高校圖書館內一般存儲著數量非常龐大、類別非常多的各種資源。就高校圖書館各種資源而言,其種類有書刊、電子、網絡信息等文獻資源,同時圖書館中的資源也逐漸走向豐富化、信息化、特色化,同時信息中包含的價值和知識含量也越來越高,這些都是強化圖書館信息服務的基礎。隨著網絡時代的來臨,很多信息都已經逐漸開放,高校圖書館就能夠通過網絡共同構建公共平臺,突破傳統圖書館信息的封閉性,實現跨地區、跨時間、跨學校、跨學科、跨國界的信息共享。
隨著網絡技術在各行業中的應用,新的服務方式不斷更迭創新,尤其是信息在不斷地增加,人們對各種信息的需求逐漸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功能是其重要的業務板塊,在網絡環境下,已經從原本的傳統借還書服務,逐漸過渡成為依靠信息技術將信息服務整理為采編、存檔、檢索等環節,給圖書館服務開拓了新的更多的服務方式,同時也通過多種網絡平臺,將網絡中的各種信息資源進行搜集、下載、整理等,從而實現各種信息的豐富性和多樣化。高校圖書館服務也從傳統模式轉型成為圍繞信息資源為中心,提供信息回溯、檢索、上報、普查等多種服務方式,進而拓展了圖書館的信息服務空間。
在網絡技術的高速發展下,互聯網中出現非常多的檢索攻擊,這些檢索工具在不斷下沉市場、細分用戶的發展過程中,為各種信息都提供了非常便捷且精準的檢索服務,如全文、分類、主體、關鍵詞等檢索方式,都為不同的專業非專業人群提供了更加自由、便捷的信息檢索渠道,在高效圖書館的數據檢索中尤為明顯。在這樣的環境下,信息搜索擺脫了傳統檢索需要專業人士、機構的引導或者操作,讓信息更加透明,也為社會上對信息有需求的群眾提供了透明、公平、簡單、便捷的信息環境。目前,廣大讀者僅通過智能網絡設備,就能從互聯上進行有效的信息緊縮,從而獲取目標信息[2]。
高校圖書館信息化服務的核心就是要提升工作人員的服務理念,而這些服務理念已經有別于傳統理念,傳統的理念、服務方式已經不再適合當下的時代,同時也阻礙了圖書館信息化服務在當下的發展。而當下服務理念“為了讀者”,就決定了工作人員要以人為本,將所有的服務以讀者為核心,了解讀者所需、索要,通過信息反饋、調查、搜集等,實現讀者的各種合理的需要。另外,也需要通過讀者的各種信息數據,進而通過科學的方式挖掘讀者的閱讀習慣、傾向,從而構建個人模型,為讀者提供更加便捷、智能的服務。最后,在信息化的環境下,服務也需要逐步邁向個性化,為不同的人提供不同的定制服務,同時實現線上線下有針對性的服務。這樣才能開拓服務空間,提升服務質量。
隨著網絡技術逐漸向智能化發展,人們在習慣了網絡發展的同時,對圖書館提供的服務要求更加多元化,圖書館只有不斷提升信息服務的便捷性、時效性等,才能滿足讀者的需求。所以高校圖書館要不斷開拓信息服務渠道,實現多元化的服務范圍。如構建網絡服務平臺,加強讀者和圖書館的交流,以及讀者之間的交流,提高讀者在服務平臺的體驗感。結合互聯網平臺,開發屬于高校圖書館的微信、微博、快手、抖音等,開拓服務范圍,立足大數據技術,構建個性化服務習題。這樣才能拉近讀者的距離,讓讀者享受更加智能、便捷的信息化服務。
綜上所述,我國已經進入網絡時代,高校圖書館要樹立能夠適應時代發展的服務理念,從被動服務走向主動服務,從單一服務走向多元化服務,從一個渠道開拓多個渠道進行服務,同時根據自身服務群體特點,構建相應的定制服務體系,應用信息技術,為相應的讀者群體提供更加專業、便捷、智能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