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歡,王 玉,王微微,袁建波,徐運娥
(遵義醫科大學微生物學教研室,貴州 遵義 563003)
醫學微生物學主要研究與醫學有關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學特性、致病性和免疫機制,以及特異性診斷、防治措施等,以控制和消滅感染性疾病,以及與之有關的免疫損傷等疾病,達到保障和提高人類健康水平的目的[1]。醫學微生物學是基礎醫學中的一門重要學科,同時也是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培養方案中較早與臨床疾病有緊密關聯的學科,是由基礎醫學到臨床醫學的過渡學科。醫學院校對醫學微生物學的教學普遍分為理論和實驗教學兩方面,學生對醫學微生物學的理論學習可為學習臨床各科的感染性疾病、傳染病、超敏反應性疾病和腫瘤疾病等奠定重要的理論基礎。實驗教學是醫學微生物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課程學習中能夠讓學生掌握常見微生物學操作技術,也能讓學生借助相關儀器觀察到肉眼無法分辨的微生物,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醫學微生物學的基本知識。
微生物學作為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橋梁學科,在教學中涉及的微生物種類繁多,形態特點各異,邏輯性不強,容易混淆,不同微生物之間可能既具有共性又各具有特性。對不同微生物的鑒定方法也有所異同,因此對學生來說,學習微生物學這門課程常會感到困惑,難以理解掌握。傳統以教師講解為主的“填塞式”教學方式無法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案例教學法則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2],以學生為主導,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將基礎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有效結合,學生可全面、系統地學習理論知識,同時也利于培養學生收集醫學信息、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3-4]。
根據2019年WHO公布的全球威脅人類健康前10位的疾病中感染性疾病占其中6項,表明目前感染性疾病已是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對感染性疾病的預防、診治均極其依賴病原微生物的發現與生物特性分析。細菌形態學涂片檢查法是一種快速輔助診斷方法,在感染性疾病的診斷中具有重要價值[5]。如臨床痰液標本,在涂片中未發現病原體,同時,可見大量淋巴細胞應考慮為病毒感染;抗酸染色如在鏡下發現抗酸桿菌,提示樣本很可能來源于結核病患者;如發現革蘭陽性雙球菌,矛尖相對,有莢膜則可能疑似肺炎鏈球菌感染[6]。大多數醫院并未開展厭氧培養技術,對有厭氧菌混合感染的標本,單純的需氧培養細菌可能并不能發現致病菌,此時涂片檢查尤為重要,通過涂片檢查可提示是否有厭氧菌感染。因此,臨床標本庫的建立為學生學習醫學微生物學提供了重要材料,對病原微生物形態的觀察及學習其判定方法在學生未來臨床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對臨床檢驗專業學生今后臨床實踐具有很大的實際意義。此外對臨床醫生來說,新病原體的出現、細菌耐藥性的增加、條件致病菌的致病率不斷上升等因素均使其在疾病的診治及患者預后判斷等方面對微生物檢驗的依賴程度大大提高。通過收集大量具有典型臨床癥狀的涂片標本構建微生物學樣本庫,讓學生更好地將鏡下病原微生物的形態結構特征與其致病性相聯系,為學生今后進入臨床工作奠定基礎。
案例教學法的應用可使抽象、枯燥的理論轉變為生動、直觀的案例,使學生學習更加主動,通過學習的理論知識結合案例線索進行積極思考[7]。在臨床微生物學檢驗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方法將微生物學理論知識點與臨床案例有效聯系在一起,學生不僅可全面、系統地學習理論知識,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診斷分析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8]。通過與臨床醫院合作,獲取多種臨床案例記錄,并針對病原微生物標本進行涂片染色,如條件允許還可通過影像學方式保存采集患者典型癥狀,方便顯示將顯微鏡采集的涂片標本鏡下形態與患者典型癥狀相聯系,了解細菌的致病性。如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皮膚化膿性感染患者可采集患者癤、癰、膿腫部位的膿液,進行革蘭染色涂片標本的制備,在鏡下可見細菌革蘭染色陽性,成葡萄串樣排列。又如淋病是我國目前流行的發病率最高的性傳播疾病,而淋球菌是其致病菌,淋球菌鏡下特征為革蘭染色陰性,在膿液標本中常位于中性粒細胞內。如在疑似淋病患者的泌尿生殖道膿性分泌物等標本中發現中性粒細胞內有革蘭陰性雙球菌是具有診斷價值的。不同臨床標本,細菌鏡下形態及排列方式可能會有差異,那么,可通過對同一疾病、不同患者的涂片標本進行分析比較;同時,結合患者局部典型癥狀分析,加強對此病原微生物致病性的掌握,為今后的臨床工作奠定堅實基礎。同時需注意的是,以案例為基礎的臨床感染性疾病微生物樣本庫的建立和更新是一項細致和長期的工作,是一個不斷完善補充的過程,需與臨床緊密合作,獲取豐富、典型的案例及樣本,且樣本庫在建立過程中應遵循標準化、信息化等原則[9]。臨床感染性疾病微生物樣本庫的建立對微生物學教學具有以下重要意義。
3.1完成實驗室標本到臨床微生物樣本的更新 目前,大部分院校醫學微生物學實驗課主要示教實驗室儲存的細菌菌種的標本[10],這些標本與臨床實際分離得到的細菌標本在形態、排列上有一些差異,不能反映臨床實際情況。而且目前存在微生物學標本數量較少、某些細菌形態不典型、標本種類較少、缺乏常見病原菌標本等問題。
3.2獲得具有獨立版權的教學資源 “互聯網+”時代可輕易獲取豐富的醫學資源,同時,獲取醫學資源的渠道也有了很大擴展,但隨之而來的是教師教學資源版權意識的提升[11]。作為獨立的教學團隊,擁有一套完整版權的微生物樣本庫(包含臨床案例、病原微生物檢查結果、病原微生物涂片、對應治療方案、療效分析等)可為微生物學、檢驗醫學、感染性疾病教學、臨床各科室教學提供基本素材,具有重要的教學意義。
3.3提高教學質量 微生物學作為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橋梁學科,其相關疾病一旦診斷,將具有較為清晰的發病機制、診斷標準、治療方案及療效觀察,這類疾病是學生在基礎醫學學習過程中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教學的較合適的案例來源,這類案例相對來說易于理解、分析。對教學過程進行設計可按病程和檢驗流程設置問題,啟發學生思考以更好地掌握相關病原菌特點[12]。這樣可使學生免于復雜的疾病發病機制的理論依據探索,從而進一步解放思維,更好地探討案例所涉及的醫學倫理、臨床溝通及社會問題等。
綜上所述,醫學微生物學是一門與臨床密切相關的學科,也是檢驗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微生物涂片鏡檢對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臨床微生物涂片庫的建立為授課教師提供了豐富的素材資源,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和重組性,可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選擇涂片標本用于教學。在課堂教學中交互性強,可充分調動學生視覺、聽覺等,提高教學效率,收到良好教學效果。同時,將病原微生物樣本中鏡下微生物的形態特征與臨床疾病相聯系,更加鞏固了學生理論課上所學知識。微生物樣本庫的建立可顯著提高教學質量,有力推動形態學科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