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夢菲,趙林華
(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 100029)
郁證,廣義上包括體質、情志等因素所致的郁,是由于原本肝旺,或體質虛弱,復加情志所傷引起氣機郁滯,肝失疏泄,脾失健運,心失所養,臟腑氣血陰陽失調而成,主要見于西醫學的焦慮癥、抑郁癥、癔癥、神經衰弱、更年期綜合征及反應性精神病等。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和人們精神壓力的增大,郁證已經是成年人最常見的精神疾病之一,患病率越來越高。郁證患者不僅心理遭受折磨,也會伴隨一些生理變化如食欲下降、排便紊亂,行為失調,對人際交往排斥,還伴有睡眠障礙,易于疲勞等,并潛在威脅生命安全,已經成為嚴重的公共健康問題。中醫治療郁證有著獨特的優勢,仝小林院士臨床常以制香附、佛手、香櫞三味藥物組方開郁。三藥各有側重,又相互兼顧,相互配伍,協同發揮開郁理氣之功效。
仝小林院士“慢病十態”理論認為,“郁態”主要是由氣機不暢、情志不舒所導致,以情緒抑郁、心中煩悶、胸脅脹滿、咽中如有梗物、善怒易哭為主要特征。郁態有郁、躁程度的不同。氣郁、躁動是氣機運行不暢發生和發展的兩個階段,情緒是判斷氣機郁滯程度的重要依據。氣郁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胸脅脹滿、胸悶嘆氣、精神緊張、性急易怒,躁動主要表現為躁動不安、心神不寧、煩躁欲哭等[1]。
《素問·本病論》曰:“人或恚怒,氣逆上而不下,即傷肝也?!备螝庥艚Y日久,則血行不暢,血液瘀滯,而為瘀血,出現胸脅刺痛,甚至癥積腫塊?!芭右愿螢橄忍臁?,會出現經期異常,經行不暢、經行腹痛,甚或痛經、閉經不孕等。郁證不治,久則成瘀。瘀病審因論治,若因態為郁,也可用開郁之法輔佐。如甲狀腺結節、乳腺增生、子宮肌瘤之“三聯”疾病在現代婦女之中尤其多發。所謂“三聯”,即臨床3 個部位的類似疾病常聯合或相繼出現。仝小林院士認為三聯征的中醫病機“皆屬于郁”,并提出了“郁則散之,虛則補之”的治則[2],在辨證審因的基礎上以開郁之靶藥而助治瘀、治結節。
若肝病影響脾土,導致脾失健運,納食不化,出現胸脅脹滿、腹脹腹痛或腸鳴泄瀉等癥,則為“土虛木乘”“肝氣乘脾”或“肝脾不調”。“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若飲食過度,脾土蓄積的痰濕過于沉重,不僅肝膽制約不了脾胃,脾胃將反侮肝膽,削弱其正常的疏泄功能,出現嘔惡,口苦,舌苔厚膩,肥胖,胸脅脹痛,且優柔寡斷,具體表現為脂肪肝、膽結石、肥胖、腫瘤等病證。因此,恢復肝氣之條達、脾胃之健運乃開郁之主要著手點。仝小林教授在治療脾胃病時,也常從治郁入手。郁結散則升降常,升降常則中州健,中州健則氣機調暢,氣機調則精微布散,氣血周流[3]。
仝小林院士基于多年臨床實踐探索,提出“態靶結合”辨證組方思想,集辨證論治、辨癥論治、辨病論治和審因論治為一體[4],借鑒現代醫學對疾病的診斷及病理生理分析,按照中醫思維,通過審視疾病全過程,厘清疾病發展各個階段特點,歸納核心病機進行論治。其中對于氣郁之態,仝院士多以制香附、佛手、香櫞三味藥組方。其中制香附疏肝解郁,理氣寬中,調經止痛,性味濃烈,功效偏側重于肝。佛手疏肝理氣,和胃止痛,燥濕化痰,藥性平和,功效偏側重于胃。因香附性味更加濃烈,《本草匯言》曰:“獨用、多用、久用,耗氣損血”,佛手相較之更為安全有效。對于氣陰虧虛者,更宜用后者。香櫞疏肝解郁,理氣寬中,燥濕化痰,與佛手一樣有謙謙君子之風。相較佛手,佛手理肝胃之氣而止痛之力略強,香櫞理脾肺之氣而化痰止咳之力略勝。三藥各有側重,又相輔相成,臨床合用可取得良好效果。
香附味辛、微苦、微甘,平。歸肝、脾、三焦經。《本草綱目》載“香附之氣平而不寒,香而能竄,其味多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北酒沸料阈猩ⅲ犊嗍栊梗魅敫谓?,善理肝氣之郁結并止痛,為疏肝解郁之要藥。味辛能行,入脾經,尚有行氣寬中之功,也常用于治療脾胃氣滯證。醋炙能夠增強其疏肝止痛之作用。現代藥理學研究發現,香附所含揮發油有雌激素樣作用,其水煎劑可明顯增加膽汁流量、促進膽汁分泌,并對肝細胞有保護作用,抑制腸管收縮,且能夠鎮痛、安定。
佛手是香櫞的變種,其味辛、苦、酸,溫。歸肝、脾、胃、肺經。《本草再新》言其:“治氣舒肝,和胃化痰,破積,治噎膈反胃,消癥瘕瘰疬?!北酒沸料阈猩ⅲ犊嗍栊?,善于疏肝解郁,行氣止痛。用于治療肝胃氣滯,胸脅脹痛。此外,本品入脾胃經,能理氣和中止痛??芍纹⑽笟鉁涓姑浲矗瑖I惡食少等癥??鄿卦餄穸担料阌帜苄袣?,故濕痰咳嗽、痰多胸悶者也可用之。
香櫞始載于《本草拾遺》:“去氣,除心頭痰水”。性味辛、苦、酸,溫。歸肝、脾、肺經。辛能行散,苦能疏泄,入肝經,能疏肝理氣而止痛。氣香醒脾,辛行苦泄,入脾胃以行氣寬中。苦燥降泄以化痰止咳,辛行入肺而理氣寬胸。用治濕痰咳嗽、痰多胸悶等?,F代藥理學研究證實,香櫞有促進胃腸蠕動,健胃及祛痰作用。有學者研究認為香櫞、佛手抗抑郁作用的機制,可能是通過避免過度應激刺激所致機體內分泌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和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功能紊亂而發揮抗抑郁作用[5]。
《中國藥典》2020 版記載,香附的臨床用量范圍為6~10 g,佛手為3~10 g,香櫞為3~10 g。郁證多無急癥,長期的憂思郁悶,是造成氣機郁滯進而發病的基礎。因此治療時小劑量難以起效。仝院士在倡導精準辨證下“重劑起沉疴”。對于本三味小方,仝院士臨床常用量均為 9~15 g。
仝院士用此三味小方在郁證的基礎上,根據疾病背景差異進行適當加減。如此三味適用于糖尿病性胃輕癱之肝郁氣滯,肝胃不和證。糖尿病性胃輕癱的基本病機是氣機郁滯,以肝主氣機,故當重視疏肝理氣。但痞滿以胃為中心,所以必用香櫞、佛手調理中氣、消痞除滿。此外,與柴胡、郁金等同用可治肝郁胸脅脹痛;與木香、香附、砂仁等同用可治脾胃氣滯之脘腹脹痛、嘔惡食少等;與絲瓜絡、瓜蔞皮、陳皮等配伍還可治療咳嗽日久痰多,胸膺作痛,腫瘤結節等。再如,仝院士認為女性結節、腫塊、增生、囊腫等疾病的發生均與精神情志因素相關,即肝氣不舒,長期的憂思郁悶是發病的基礎。而仝院士治療三聯征時多會用莪術、三七、浙貝母,活血化瘀以消癥結同時也起到未雨綢繆的作用,抑制腫塊或結節的生長或惡變。
王某,女,14 歲,2021 年1 月4 日初診。主訴:發現泌乳1 周?,F病史:患者于2019 年底診斷為抑郁狀態,服藥物治療,效果不佳。于2020 年11 月改為魯拉西酮、來提普治療,于2020 年12 月4 日泌乳正常(PRL 25.23 ng/mL),于12 月底出現泌乳,量少,無乳房脹痛,近半年體質量增加10 kg??滔掳Y:服西藥后胃部不適,偶惡心、嘔吐,用藥后頭痛,納眠可,大便成形,小便調,情緒低落。舌淡胖齒痕,苔白微膩,脈沉弦小滑數。既往史:無。過敏史:無。個人史:12 歲月經初潮,末次月經12 月20 日,量中,持續4 日?,F用藥:魯拉西酮 40 mg,日1 次,來提普1片,日1 次。輔助檢查:2021 年1 月2 日于宣武醫院查PRL 38.39 ng/mL,ALT 55 U/L。西醫診斷:抑郁狀態。中醫診斷:郁證。中醫辨證:肝氣郁結證。治法:疏肝解郁,理氣和中。處方:醋香附15 g,香櫞15 g,佛手15 g,生麥芽60 g,當歸15 g,炙淫羊藿15 g,仙茅15 g,炒酸棗仁15 g,生姜9 g。早晚飯中吃。服上方2 個月?;颊呙谌橥耆?,體質量增長較快,情緒好轉,抑郁狀態改善。
按:PRL 即泌乳素,為腦垂體分泌促進乳腺發育的激素。其偏高有多種病因,生理因素如妊娠、哺乳期,而患者年僅14 歲,排除此類原因。藥理性因素也可使PRL 增高,如多巴胺受體阻滯劑,而患者服用的抗精神病的藥物、抗抑郁藥物正是此類。因此,盡管此病主訴在泌乳,但核心矛盾還是郁,若郁證得治,西藥即可減輕,其副作用也得以消除。脈沉弦小滑數,即反映肝氣郁結甚?;颊呖滔路魉幒笪覆坎贿m,舌淡胖齒痕,苔白微膩,此為肝郁脾虛之征,故用醋香附、香櫞、佛手疏肝解郁,理氣寬中。再加生麥芽健脾和胃通乳;仙茅、淫羊藿壯腎陽;炒酸棗仁養肝、寧心安神;生姜調和臟腑陰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