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山東監管辦黨組成員 盧延國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上關于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論述,是對能源安全新戰略的豐富和發展,拓展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整體布局,是實現我國“雙碳”目標的重要舉措。這一重要論述為“3060”愿景下的電力發展確立了時代方位、錨定了科學坐標、指明了發展方向,標志著我國電力行業進入了全面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發展的新階段,踏上了電力能源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
作為世界第一大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是一場硬仗,更是一場大考。能源領域是我國碳排放的最大領域,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80%以上,電力行業碳排放在能源行業占比超過40%,是最大的碳排放單一行業,構建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是電力行業完成“雙碳”目標的最關鍵舉措,決定著電力能源高質量發展和電力安全可靠供應,直接關乎我國“雙碳”目標的實現。“十四五”是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也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四梁八柱”的關鍵期、窗口期。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對于我們進一步增強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的使命感、責任感,提高我們的政治自覺、行動自覺,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這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選擇。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長遠大計。實現“雙碳”目標,能源是主戰場,電力是主力軍。黨的十八大以來,在能源安全新戰略的指引下,我國能源結構調整突飛猛進,到2020年煤炭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歷史性降至56.8%,為生態文明建設作出重要貢獻。但能源發展面臨的資源環境仍然嚴峻,必須堅定不移推進能源轉型變革,樹立綠色低碳的鮮明導向,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歷史和全局高度,以構建人類能源命運共同體的宏大視角,精準發力,做出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的重大決策,是能源領域特別是電力行業踐行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遵循,是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的內在要求,是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的新動力,必將對我國“雙碳”目標的如期實現發揮關鍵性、全局性的戰略作用。
這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舉措。新能源為主體是新型電力系統的核心特征,是電力行業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前提。“主體”包括了兩個層次的含義:即裝機主體和電量主體。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呈現出時間短、速度快、成就大的突出特征。截至2020年底,水電裝機3.7億千瓦、風電裝機2.8億千瓦、光伏發電裝機2.5億千瓦、生物質發電裝機0.295億千瓦,分別連續16年、11年、6年和3年穩居全球首位,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打下了堅實基礎。預計2030年風電和太陽能發電裝機達到12億千瓦以上,規模超過煤電,成為裝機主體;到2060年前,新能源發電量占比有望超過50%,成為電量主體。同時,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在2030年和2060年將分別達到39%和70%以上,遠遠高于當前27%的水平。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關鍵,而傳統的電力系統無法實現高比例新能源消納,作為碳排放占社會排放總量30%多的電力行業,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有效發揮電網能源資源配置的樞紐平臺作用,提升更大范圍優化配置資源能力,是關鍵之舉,勢在必行。
這是加快電力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綠色是電力高質量發展的底色,綠色發展是電力高質量發展的基本要求。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能源轉型,電力的應用領域不斷拓展,電力服務需求和消費理念日益多元化、個性化、低碳化,電力行業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只有從根本宗旨、問題導向、憂患意識出發,完整準確全面地把握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才能為供需精準對接、滿足能源需求、挖掘潛在價值、降低社會能耗、促進產業升級提供強有力的平臺支撐,才能以高質量電力供給為美好生活充電、為提升我國經濟總體效率助力、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服務、為美麗中國賦能。
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是黨中央在碳達峰、碳中和已成為我國堅定發展方向、納入國家總體發展戰略的時代背景下,站在全局高度,全面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綜合研判國內國際能源發展特別是電力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變化做出的重大決策,有著深刻的戰略考量。能源電力行業當前最為緊迫的任務就是緊緊圍繞新型電力系統的戰略定位和發展目標,凝聚行業共識,加快協同創新,確保新型電力系統朝著數字化、清潔化、智慧化的正確方向前進。
牢牢把握新能源為主體這個核心特征。電力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承載著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可靠動力的重要責任與使命,在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重要意義。黨中央做出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的重大決策,就是要其在實現“雙碳”目標中科學定位、走在前列,發揮引領和示范作用。電力系統要提高政治站位,聚焦國家戰略,把握新型電力系統發展的目標、定位和任務,努力滿足新能源大規模、高比例接入的新要求、積極適應新能源倍增發展的新形勢、著力打造科技創新這個新引擎,全面保障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和電力可靠供應,以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實際成效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堅強可靠的動力保障。
全面堅持系統觀念這個基本原則。堅持系統觀念是“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也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保障。新型電力系統無論是建設還是運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堅持系統觀念,要自覺把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作為生態文明整體布局的重要內容,與“雙碳”目標的實現統籌規劃。作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主力軍,新型電力系統的構建必須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凝聚全社會、全行業的力量共同推動。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涉及領域多,覆蓋面廣,時間跨度長,將帶來能源布局、消費方式、能源技術等多方面的深刻變化,既需要政府統籌規劃,也需要凝聚行業發展合力,以加強與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合作,加強標準體系建設,促進發輸配用各領域、源網荷儲各環節以及電力與其他能源系統協調聯動。同時,加強國際交流合作,為構建共建共享、包容互惠的能源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力量。
始終把新發展理念貫穿全過程。新發展理念是一個系統的理論體系,回答了關于包括電力發展在內的經濟社會發展的目的、動力、方式、路徑等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揭示了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是新時代必須遵循的原則。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是一場廣泛、深刻的變革,它一方面加速推動電力行業清潔低碳轉型的步伐,對電源側、負荷側和電網側進行系統性重塑,另一方面充分發揮其他行業電氣化進程中減排效益,助力工業、交通、城建等部門和全社會的深度脫碳,作用和影響遠遠超出電力系統本身。無論是控制化石能源總量、提高利用效能,還是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深化電力體制改革,都離不開新發展理念的指引。新型電力系統在國民經濟中的保障作用、在實現“雙碳”目標、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關鍵作用,決定了必須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從全過程、全鏈條、全生命周期來謀劃和設計,切實轉變發展方式,適應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新形勢,實現電力行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新型電力系統為“雙碳”背景下的能源電力高質量發展繪制了宏偉藍圖,提供了根本遵循。當前主要任務是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圍繞即將出臺的2030年前碳達峰的行動方案,堅持全國一盤棋,不冒進、不跑偏,上下聯動、精準發力,拿出抓鐵有痕的勁頭,以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實際成效助力“雙碳”目標各項任務舉措逐項落地落實。
深化電力體制改革。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意味著電力系統將發生廣泛和深刻的變革。深化電力體制改革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前提,也是重要的保障。通過改革著重解決電力系統向適應大規模高比例新能源方向演進和新能源為主體帶來的系統建設和運行成本的推升,綜合考量市場和民生、效率和公平。推動完善電價和電力調度交易機制,加強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建設,推進電力市場化交易,不斷豐富符合新型電力系統運行的配套機制和市場模式。利用靈活的市場機制釋放源網荷儲各環節潛力,將電價保持在合理范圍,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積極構建適應我國國情的電力市場化價格形成機制,既要防止電價過低阻礙能源轉型進程,也要防止電價過高影響公共服務供給和實體經濟競爭力。
實行全面節約戰略。節能提高能效被國際社會公認為最清潔、最經濟的“第一能源”。實踐證明,節能提高能效并不只是彌補能源供應不足的輔助手段,更是滿足能源需求增長、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措施,是降低環境污染、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有效途徑,也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必然選擇。新型電力系統的構建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在系統建設過程中要恪守節能是第一能源的理念,更要在包括發電側、用電側在內的整個電力系統、在全社會堅持節能優先的方針不動搖,把提升能效作為能源轉型的一個核心指標和重要抓手,堅決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把節能優先的理念措施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和各領域。預計到2060年,我國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將超過70%,一定意義講,節能節的就是電能。電力需求的增加帶來的是電力系統可靠供應和安全運行挑戰的加劇。要加快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空間格局,讓節約能源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和助推新型電力系統構建的強大動力。
大力實施科技攻關行動。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是重大的體制機制創新,面臨許多重大技術難題和挑戰,特別是新型電力系統高比例新能源廣泛接入、高彈性電網靈活可靠配置資源、高度電氣化終端負荷多元互動、基礎設施多網融合數字賦能,都需要技術進步和科技創新提供支撐保障,必須把科技創新擺在核心地位,可以說抓住了科技創新就抓住了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全局的牛鼻子。要以綠色低碳為方向,以重大技術攻關為重點,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凝聚產業鏈上下游創新合力,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突出戰略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圍繞基礎理論、關鍵核心技術,開展行業協同科技創新,大力實施新型電力系統科技攻關行動計劃。持續跟蹤顛覆性技術發展趨勢,加大基礎研究力度,集中力量攻關,逐步縮小差距,突破一批核心部件,推出一批高端產品,力爭趕超跨越,形成一批中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