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安徽發電有限公司 劉麗葵
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管理培訓中心 孫佳男
開展勞動競賽活動是提升職工工作熱情、增強企業發展活力的重要舉措。作為以火力發電為主營業務的省級公司黨群工作人員,在勞動競賽的具體組織實施過程中,筆者見證了其促進企業生產經營的突出成效,也深刻體會到:一個高水準的競賽活動不僅取決于定位、時機、規則體系、組織激勵等一系列要素的科學把控,還取決于對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變化的及時跟進、有效應對。只有與時俱進,深入探析、精心籌劃、持續完善,才能充分發揮其作用力和影響力。
勞動競賽活動的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定位及立項是否圍繞企業形勢任務、滿足中心工作需求。在電力緊缺時期,保發保供、度電必爭、搶趕工期、搶卸電煤、規范操作等突出工作量、工作時長、工作標準等的“強度型”“時效型”“標準型”競賽活動占據了較大比重,但隨著火力發電運營方式、環保要求、發展形勢的變化及“雙碳”目標的提出,著眼于提升企業生產水平、環保水平、盈利能力的“智能型”“綠色型”“內功型”競賽活動必須成為主流。
鑒于此,筆者所在公司近年來將技術革新、節能減排、降本增效等作為核心要素,圍繞企業生產、經營關鍵環節開展大量競賽活動,如整個公司系統同類別機組指標對口賽、運行值間小指標競賽、設備異常分析競賽、職工創新創效競賽等等,實現了生產一線員工人人可參與、生產流程各個環節均涉及,既讓“老黃牛”式不怕苦累、無私奉獻的團隊、員工獲表彰,也讓勇于攻堅、善于創新的團隊和技術精英們被激勵,引導職工在工作中既注重“量”與“標”,又注重“質”與“效”,追求工作熱情、技能并重和敬業、精業結合,競賽項目和參與人數不斷增加,公司投放到勞動競賽中的獎金也逐年提升。目前僅機組“對口賽”一個項目,全年獎勵額度就達到68萬元,參與人次達到13000次。
競賽規則是否科學、務實、可操作直接決定著活動的成效和魅力,一個優秀勞動競賽項目的規則體系,必須做到“爭先”與“創優”兼具。
通過此前對系統企業競賽效果欠佳項目的集中調研,我們發現,問題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一是不具備“可比”性,如不同設備或運行方式之間的生產指標競賽,不能體現公平、公正;二是競賽項目沒有設定“基準”指標,導致“帶病受獎”,例如在提高設備安全穩定性的競賽活動中,出現過“非停(非計劃停運)”值組仍能“勝出”,導致一面接受勞動競賽活動嘉獎、一面接受“非停”考核的尷尬局面;三是不具備“普適性”,如一些冷僻專業或特殊工作的競賽活動,不能體現廣泛性和權威性;四是沒有考慮參加對象的數量“底限”,根本就“競”不起來,或者不得不“矮子里邊拔將軍”。這些問題,導致有的項目沒有體現“爭先”,有的項目沒能做到“創優”,還有的一無是處,起不到激勵、促進作用,也影響競賽活動的口碑和權威。其中,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的問題尤為突出,通過圖1便可一目了然。

圖1
為此,公司在持續開展的最大規模勞動競賽——機組“對口賽”中,舉一反三、精心運籌,確保“爭先”與“創優”并重,根據公司以30萬千瓦和60萬千瓦兩種機組為主的實際,分類開展,對等比拼,同時在競賽的指標選取、權重核算、限制條件上與時俱進、不斷優化,從根本上杜絕上述弊端,不到三年內先后進行4次大的調整。
競賽采用月排名、季獎勵和年命名的方式進行,每月選取發電量、供電煤耗、廠用電率、發電油耗四項指標,先按權重折算得分、按得分進行排序、再按排序計分匯總成最終成績,每月發布成績,按季度選取綜合分值第一的30萬千瓦和60萬千瓦機組予以獎勵,累計機組四個季度的綜合分值第一的機組授予其“大唐安徽發電有限公司年度機組指標對口賽30萬千瓦優勝機組”和“大唐安徽發電有限公司年度機組指標對口賽60萬千瓦優勝機組”稱號。
其中,四項指標的權重為:發電量40%,供電煤耗30%,廠用電率20%,發電油耗10%。每月對各機組指標當月值進行排名,每項指標按排名依次計6、5、4、3、2、1分。排行榜如表1。

表1 一季度大唐安徽發電有限公司發電機組指標“對口賽”排行榜
競賽活動實施半年后,著眼于提升競賽活動的激勵時效和頻度,將競賽方案調整為月排名、月獎勵,半年度排名、獎勵及年命名,指標及折算體系未作調整,職工的參與熱情和關注度隨之提升。
活動開展一年后,由公司工會牽頭組織專題調研,在與多個職能部門及參與單位充分討論下,對競賽模式進行大范圍調整:一是鑒于省公司為謀求整體利益最大化,內部電量代發驟增,增加了委代電量的返還規定;二是為彰顯“對標”和“創優”,將“供電煤耗”指標調整為“供電煤耗目標確認值得分”,無論月度賽、半年度賽還是年度賽,都必須在已是省公司最先進水平的基礎上,再對標集團公司系統同類機組的平均值,實現趕超才予以表彰;三是凸顯利潤核心,增加了“單位邊際利潤”;四是根據機組“單位發電用油”開始出現較大不確定性的客觀實際,將此指標剔除;五是體現“紅線”和“底線”思維,增加了對環保事項的一票否決。
調整后各項指標的折算比例為:發電量40%,供電煤耗目標確認值得分30%,單位邊際利潤20%,廠用電率10%。調整后的排行榜如表2。

表2 大唐安徽發電有限公司發電機組指標“對口賽”排行榜(9月份)
進入活動開展的第三個年頭,伴隨著環保指標重要性的日趨提升,將環保綜合指標納入,以與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聯網的CEMS數據為準,每臺機組按照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濃度加權綜合指數進行統計和排序。同時,進一步提高了單位邊際利潤的比重。
調整后的五項指標分配權重為:發電量25%,單位邊際利潤25%,供電煤耗目標確認值得分20%,廠用電率10%,環保綜合指標20%。并明確,單臺機組出現污染受罰事件,當月、半年度和年度競賽均實行一票否決;出現一票否決時,實行順延表彰和獎勵。
本次調整主要是電量過剩導致機組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數受限,機組停備現象相比以往有所增加,為確保比賽結果公平公正,對參賽機組當月在役時間做出最低限制,體現“基準”控制,即:30萬千瓦、60萬千瓦機組當月在役時間分別不低于15日和10日方具備參賽資格,低于最低時限則退出比賽。同時,針對單臺機組非停及長周期運行,也明確了非常具體的考核及扣分、加分標準。即:在計算半年度和年度競賽綜合得分時,對競賽期間發生集團公司考核非停1次扣1分,發生省公司考核非停1次扣0.5分,無論發生哪一種非停,在當月的競賽評比中均實行一票否決;在計算年度競賽綜合得分時,針對單臺機組的長周期運行,每實現一個300天加1分,實現一個200天加0.6分,實現一個100天加0.3分,就高不就低,不重復累加。最大程度實現了對機組運行“全要素”的考量,避免了偏頗、空缺和無底線。表3為調整后發布的排行榜。

表3 大唐安徽發電有限公司發電機組指標“對口賽”排行榜(2018年7月份)
與時俱進的持續調整,使得機組“對口賽”既保障了參與主體的廣泛、可比,又保障了被表彰對象的先進和實施成效的顯著,充分發揮出了勞動競賽應有的激勵、引領作用,促進了系統機組整體運營水平的不斷提升。
相對大型發電公司而言,勞動競賽的基礎在各個發電單位。在重點抓好1~2項省公司層面大型競賽活動同時,更重要的是引領帶動、組織激勵、指導幫扶各個單位、各個層面的競賽活動蓬勃開展,因企制宜、遍地開花,營造濃厚的職工喜見樂參、工作不斷推進的良好氛圍。
為深化活動引領,公司以同類機組對口賽為龍頭,充分發揮其層層遞進、逐級細化的帶動、激勵作用。各個電廠依托該項賽事活動,進一步開展各運行值組、單元、班組及檢修分場(專業)、班組之間的競賽,如擁有兩臺60萬千瓦機組的當涂發電公司,圍繞機組對口賽堅持開展發電部值間指標勞動競賽、設備可靠性勞動競賽、“設備降缺陷”勞動競賽等,實現小賽與大賽、專業與系統的無縫對接,不斷提升機組各項指標和設備可靠性,該廠也成為全公司系統獲獎比例最高的發電企業。
為強化組織激勵,公司自2013起堅持每年評選優秀勞動競賽項目,其實質就是針對勞動競賽而組織開展的一項勞動競賽活動,評選對象為各基層單位開展的各級競賽項目,評選條件包括具體實效、活動覆蓋面、職工參與度及活動內容、規則等等,并對優秀項目進行表彰、獎勵,獎金發放范圍明確為勞動競賽的具體組織人員。這對各級工會組織、相關部門精心組織賽事活動起到了很好的激勵作用,也促進了競賽活動的創新、優化。
為加大指導支持,公司針對個別經費緊張的組織單位和比較特殊的項目予以精準幫扶。例如系統所轄的生物質能發電公司,其正式職工僅有36人,而管理人員、勞務輸出人員卻多達80人,擔負著兩臺機組的運行、維護重任。這種情況下,用極為有限的正式員工工資總額提取費用開展競賽活動無疑勉為其難,而正因為這樣的用工方式,充分激發運維人員工作熱情和積極主動性又尤為重要。為此,省公司工會每年專門針對該單位撥付勞動競賽專項費用,并對活動開展提出明確要求,保障了該廠的運行指標月度競賽和“每月一星”評比持續開展,在促進機組運營水平提升的同時,對穩定用工隊伍、增進用工人員與企業之間感情、培育共同的價值理念和目標追求都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