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醫藥大學,安徽 合肥 230000)
截至目前,古籍保護工作經過十多個年頭。回顧古籍保護工作的發展,在眾多層面已取得一定的成績。圍繞古籍保護開展工作,必須分清古籍保護內容。對于各項古籍的破損狀況分析,實現后續的古籍修復,這對于科學有效地保護古籍是非常重要的。
古籍修復內容需要依附一定的儀器,古籍修復工作本身就是結合文物實際,最大限度復原的一套傳統技術。數百年來,從工具到手段,這完完全全是在手動狀態下進行的。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逐步發展,人們也認識到了古籍修復工作開展的重要性。基于古籍修復工作內容的發展,它打破了傳統的憑肉眼、靠經驗、非科學性的修復工作,使后續的修復結果更具體性、細致性、科學性、精密性。但是就圖書館目前的古籍修復工作而言,多數時候其古籍修復工作停留在一個原始的狀態。對于古籍修復工作內容難以做出支撐,一些圖書館的設備還是一些傳統的切紙機、補漿機為主,工作室里只有一臺冷暖空調,連基本的抽風設備都沒有,古籍紙張纖維、生物顯微鏡、測酸劑等高科技儀器都沒有。
針對古籍修復工作發展狀況,后續建設一系列的修復檔案,對于修復重要資料做出保障也是十分重要的。它既是對于古跡修復過程中的一種客觀總結,也是一種經驗積累。它是留給后人的重要財富,對于古籍修復工作開展而言,有的圖書館建立古籍修復檔案之后并未對其作出高度重視,以往的修復工作沒有建立起一套細致的、完整的修復保留影像資料。現在對于某些古籍資料做出分析時,只能夠憑借記憶修復內容,這樣的工作讓后續古籍修復缺乏保障。
就目前古籍修復工作人員數量以及修復古籍數量來看,其仍然存在著比例方面的失調問題。當前全國收藏的3000多萬冊古籍嚴重破損,其需要超過修復的件數,有1000萬件,而修復人員則不足100人,這也說明大量的文件缺乏人員對其進行修復。后續有一大批修復人員面臨著轉行以及退休,以圖書館內的典藏為例,圖書館中的各類抄本、稿本以及刻本都是需要人員對其進行修復。但是多數時候,圖書館的古籍修復工作卻因此受到一定的限制。在人員短缺的情況之下,一些關鍵的圖書館修復內容也很難得到發展,如何培養與之匹配的圖書館修復人員是其工作的關鍵。
加強古籍修復人才培養也具有現實意義,在強化古籍人員培養建設的過程中,必須注重對當前的古籍修復人員培訓工作。在強化古籍修復人才建設的過程中,舉辦相應的古籍培訓班,通過培訓協調內容擴充其后續的修復力量。舉辦一些中高級班的系統培訓工作,由修復經驗豐富的教師親自指導3至5個月,因為古籍修復工作是一項專業性的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夠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之上融合現代科學技術,真正實現古籍修復更接近客觀實際。
做好古籍修復工作的檔案是十分重要的,修復檔案是記錄破損古籍現狀的基礎。在修復方案、修復情況以及修復過程之中,整理出相應的修復資料。可以說,古籍修復“以舊如舊”的原則是其修復的重點,面對古籍修復工作,一定要加強其保護建設,最大可能性地保持修復對象的原有風貌。這不僅是古籍修復工作的基本原則,也是整個文物修復工作的重點。對于古籍修復工作開始之前一定要確定出具體的修復方案,由于古籍修復工作開展過程中存在一系列的不確定性,所以可以按照古籍修復工作的開展方案對其做出還原,做好每一步的檔案記錄。修復人員對修復方案進行確定過程之中,對修復使用內容以及后續的修復材料加以記錄,形成新的檔案要素,這是后續古籍修復人員使用的重要材料。
加強古籍修復工作的資金投入十分重要。圖書館領導應該對于古籍修復工作的內容加強了解,在各方面加強投入為管籍修復工作的持續保障奠基,配置古籍修復所需要的必要工具。例如,配置專業的排風扇,古籍修復儀器,購買消毒設備,同時,還應該引進一些現代化設備。隨著中華古籍特長保護計劃的實施,圖書館古籍修復工作也迎來了新的變革機遇。按照古籍修復工作的實際內容,在提高古籍修復科研水平的基礎之上,真正實現對古籍的保護。
古籍修復工作與一般的圖書管理工作有一定的不同,除了配備相應的修復設備之外,還必須有專業的人員對其進行修復。可以說,古籍修復工作本身就是一項技術性較強,協作要求高的工作。參與修復的工作人員必須對于古籍修復工作加強共同認識,實現無縫對接。在完善古籍修復工作協同建設的過程中,建立屬于本館的崗位責任制度,讓修復工作有規可依。
古籍蘊含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它也是學者研究政治、經濟、文化的重要工具,古籍修復工作直接決定著后續中國遺產保護工作的開展狀況。本文結合古籍修復工作的開展現狀,提出必須加強古籍修復工作共享、注重人才培養、強化資金投入、做好檔案內容建設、明確精細化管理要素,保證古籍修復工作的合理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