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松
(營口市鲅魚圈區公共文化服務中心,遼寧 營口 115007)
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微博、微信、知乎等社交工具已經成為人們信息互動的主要平臺,用戶數據呈現出不斷增長的趨勢,對閱讀活動造成重要影響,其閱讀方式與閱讀時間逐漸移動化與碎片化,而網絡環境下圖書館經典閱讀的推廣可以有效提升圖書館的職能效果,更好地滿足網絡環境下讀者的經典閱讀需求。本文通過對讀者經典閱讀的閱讀環境與閱讀特點進行深度剖析,并以此對網絡環境下圖書館經典閱讀的推廣提出有力措施。
經典閱讀指的是在某一領域中具有典范、權威作用,對行業乃至人類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的著作閱讀。比如《時間簡史》《詩經》《春秋》等著作的閱讀都屬于經典閱讀的范疇。進行經典閱讀可以陶冶情操、培養讀者的文學素養并且對讀者的全方位發展有促進作用。并且因為我國歷史悠久,流傳下的文學著作類別也更為齊全,進行經典閱讀可以完成中華文化的傳承有與發展,提升民族自豪感,了解各個地區的人文風情,平靜人們浮躁的心靈[1]。
隨著網絡環境的不斷構建,讀者的閱讀內容逐漸娛樂化,讀者更傾向于熱點事件、娛樂新聞、影視劇的觀看,其中新媒體的碎片化閱讀更是讀者的首選內容。因為當下人們生活的節奏加快,很難把發散的思維聚集起來完成整本經典著作的閱讀。而網絡信息時代,人們更加提倡“輕松”閱讀,其主要的形式為圖片較多文字較少,對閱讀只進行數量方面的追求,更有甚者以打卡式閱讀這樣的閱讀方式不僅不能對文章內容的本質進行學習了解,甚至會讓讀者養成不良的閱讀習慣。針對當下教育模式,讀者的閱讀內容的選擇更偏向于備考書籍,其閱讀的目的逐漸功利化,并且對于經典著作閱讀的比重較低,不能促進讀者的全方面發展。后現代化的特征在經典閱讀中主要以人們對于當下社會娛樂方式的滿足感為主,讀者心態過于浮躁不能對閱讀中深層次的文章內涵進行探討。
信息化時代的發展讓閱讀活動形成了以網絡文化為中心的熱潮,因為網絡文化憑借互聯網的優勢可以滿足讀者大量知識儲備的需求,并且較傳統閱讀而言更為方便快捷,更符合當下時代人們的思維方式。網絡文化的發展起源于互聯網的科學技術,在網絡文化盛行的現在,人們不再需要去圖書館進行書籍的借閱,僅僅是通過互聯網平臺就可以完成書籍的閱讀活動,所以對于紙質書籍的購買和閱讀意愿大幅度降低,而網絡閱讀的人數則呈現出不斷增長的趨勢。現階段網絡文化盛行對于經典文化的傳播有極大的影響,因為網絡文化中閱讀內容更為豐富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讀者具有較高的閱讀興趣,而經典著作閱讀中讀者的感受大多為晦澀難懂,并且對經典著作中深層次的含義理解不足,對圖書館經典閱讀的發展造成影響[2]。
據調查研究表明,數字化閱讀的方式在網絡文化中占比最大,是當下社會人們使用最為頻繁的閱讀方式,并且其使用率仍持續增長,而傳統的紙質書籍與報紙刊物的閱讀率逐漸降低。網絡在線閱讀、電子閱讀器等方式都是數字化閱讀的主要代表。
除了專用的閱讀器以外,閱讀內容的碎片化也是數字化閱讀的主要形式,以微信、微博等互聯網社交平臺為例,讀者可以將經典著作中的某個語句、段落進行切割再發表出去,而互聯網上其余的人也都可以看見其發表的內容完成閱讀活動,這樣的方式更加適用于名句、文學素材的積累。同時,如果遇到感興趣的內容,讀者可以通過其進行檢索獲取其中有價值的信息,而不需要采用傳統閱讀中將整本著作通讀一遍的方式獲取信息,極大地便利于人們的生活,但也對經典著作的傳承造成了消極的影響。
在網絡時代,電子書籍閱讀的方式被人們所喜愛,甚至于通過互聯網進行經典閱讀活動,具調查研究表明有20%的學生在知乎、豆瓣等問卷進行經典閱讀活動,同時,一些媒體也在不斷地推廣經典閱讀。以網易為例,就推出了重溫經典計劃,通過對經典圖書中共同版權的書籍進行精包裝并將其推廣給平臺用戶,其平臺客戶端的用戶就可以將平臺作為媒介對圖書展開免費的閱讀。除此之外,線上還存在很多閱讀類的平臺與軟件,為客戶提供了免費的電子書籍,促進經典閱讀的推廣[3]。
因為生活節奏加快,讀者閱讀的總體時間與頻率降低,大部分的讀者僅僅是將閱讀當作業余的娛樂方式,而大學生作為閱讀活動的主要群體,因為學業的影響,他們更期望于微型化的閱讀,圖書館應該滿足讀者的需求,通過資源整合的方式對閱讀資源進行優化,并以“以微見著”的理念對經典名著的內容片面化處理,增加經典閱讀在學生閱讀中的占比,引導學生從經典著作的方向展開閱讀活動。公共圖書館和高校圖書館可以采用書評的形式,引導讀者對書中的精華部分展開閱讀,增加讀者的閱讀興趣。信息化的時代對于圖書館與讀者之間的交流互動極為重視,很多圖書館利用線上傳播的優勢進行經典閱讀的宣傳,引導人們使用電子設備展開經典閱讀。
網絡環境下讀者對于閱讀內容提出了多元化的需求,圖書館可以利用讀者的閱讀需求開設特設的閱讀書庫,將專業化較強的書籍內容推薦給大學生和專業技術人員閱讀。同時圖書館應該致力于舒適閱讀環境的營造,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心情舒暢,增強閱讀體驗。并且在圖書館閱讀環境的營造中,要參考人情化的閱讀理念,其圖書館內部書籍應該采用大開架進行擺列并且采取開放閱讀,讓所有的讀者都可以對經典圖書展開閱讀。在圖書館結構設置中應該將閱覽室打通,滿足讀者在圖書館自由穿行進行書籍的借閱。同時考慮圖書館的功能設置,針對專業的學者配備硬件設施,為其提供研究閱覽的模式,方便學者進行文獻的查找。
為了增加圖書館經典閱讀的推廣效果,其管理人員可以構建出新型的管理平臺,讓用戶在紙質書籍閱讀的同時,還可以通過信息化平臺進行信息管理,促進多個平臺系統的不同類型資源進行共享。因為圖書館需要滿足各個年齡階段不同人群對于書籍以及經典閱讀的需求,圖書館應該與圖書出版商建立緊密的聯系,以大學生為例,圖書館可以聯合學校教務部門與出版商開展合作,以優秀的教學資源為導向,建立面向大學生的數字資源導航平臺,學生在展開不同學科內容或者經典閱讀時,可以在平臺進行文獻檢索,從不同渠道獲取信息資源。
圖書館可以基于社交平臺的用戶信息進行平臺功能的拓展,在具備檢索、借閱等基本功能外,還可以展開0PCA檢索、活動信息的推廣、活動預約等功能,讓讀者使用移動終端就可以完成對圖書館內經典圖書的資訊查詢和預約。同時積極促進新應用的開發,在新應用中將讀者的閱讀興趣作為重要思考,通過經典閱讀主題的發散,在圖書館內開展趣味性的閱讀排名,并對排名較高的讀者進行獎勵,或通過閱讀積分的方式引導讀者展開經典閱讀活動。
在當下圖書館可以開展導讀式的推廣活動,通過在互聯網平臺發布書籍的相關資訊,對讀者在社會快節奏下的養成淺閱讀習慣與無營養的閱讀習慣進行優化。其導讀方式的確立應該以讀者的閱讀需求為目標,才能激發讀者進行經典閱讀活動的興趣。管理人員在對導讀內容進行編輯時,可以從倡導讀者進行經典書籍閱讀的文章入手,將其發布在社交平臺中培養讀者展開經典閱讀的積極性。并且管理人員可以對閱讀的方法模式進行介紹,引導讀者對自身閱讀習慣進行優化。以公共圖書館為例,可以開展主題導讀的活動,以制定經典圖書相關的主題來吸引讀者參與經典書籍閱讀的推廣活動。
圖書館經典閱讀可以通過閱讀推廣的網站信息建設來完成,其主要方式是智能化目錄系統的使用為網站用戶進行閱讀內容的推送,提升讀者檢索的效率,并以互聯網平臺為基礎完成管理人員與讀者的互動。隨著移動手機用戶數量的增加,圖書館可以進行數字化閱讀平臺的構建,讀者可以從移動終端進行預約服務為書籍的借閱查詢提供便利,并通過互聯網的資源優勢對行業內的專家學者的書評、意見進行轉載,引導讀者進行經典閱讀,并且間斷性地對讀者的需求進行調查反饋,增加圖書館經典閱讀的推廣效果。其圖書館管理人員可以利用“互聯網+”的成果,在微博、微信等用戶數據較高的社交平臺進行經典書籍的推廣,這樣的方式因為受眾群體較多不僅增加了其推廣的覆蓋范圍,還為圖書館的經典書籍的推廣活動提供便利。除此之外,可以建立圖書閱讀的經驗分享空間,讓讀者在其中進行書籍閱讀的交流活動,并進行經典書籍的閱讀心得體會的分享。現階段圖書館應該致力于培養讀者經典閱讀的興趣習慣,增加針對經典圖書的閱讀推廣活動,讓其能夠適應網絡環境的發展,并利用網絡資源的優勢為經典閱讀推廣活動助力[4]。
網絡環境的構建對讀者的閱讀需求與閱讀方式造成很大的影響,現階段圖書館的管理中應該迎接時代的挑戰與機遇,對經典閱讀推廣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創新其經典閱讀推廣的方法策略,并以此提升圖書館經典閱讀推廣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