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君英
(焦作市圖書館,河南 焦作 454000)
公共圖書館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產物,具有豐富的資源,而且服務對象非常廣泛,同時具有多種多樣的服務活動,為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了一定的條件,并提供了相對應的場所。中國的文化自信正是驗證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和積極的當代意義。公共圖書館作為文化前沿陣地,怎樣更好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目前需要思考的問題。
公共圖書館在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閱讀推廣工作中具有渠道、資源以及實踐三大方面的優勢。公共圖書館是人民群眾的汲取精神食糧的基地,承載著提升全民文化素養的職能,這也為推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奠定了渠道優勢。不僅如此,公共圖書館作為保存、傳承、收集以及匯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場所,其具有的傳統文化資源具有一定的全面性、系統性以及豐富性,這是公共圖書館的資源優勢。除此之外,公共圖書館開展的諸多閱讀推廣活動,吸引了很多具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者和研究人員,積極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和底蘊,并積極探索弘揚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的途徑,從而在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活動中積極踐行,實現了公共圖書館在推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踐行優勢[1]。
一般情況下,公共圖書館在進行推廣閱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最主要的就是收集相關文件和開展讀者活動,并沒有構建和完善、合適的推廣體系,推廣體系構建不完善的原因非常多,一方面是由于工作人員只注重活動開展的本身,缺乏理論性和規劃性,缺少實踐結果的反饋,導致公共圖書館在推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各自為政,沒有統一的指導;另外一方面,推廣體系缺少一定的連貫性和系列性,在推廣傳播過程中使用的活動、方式以及主題沒有一定的連貫和堅持,無法有效激發讀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無法保證閱讀推廣活動的參與度和效果[2]。
公共圖書館最基本的職能屬性就是公眾社會教育,能夠直接展現出自身是人民群眾直接獲取知識文化的課堂和場所,并且突顯出自身的公益性。但在近幾年新型城鎮化發展越來越快,當地政府的財政都偏向于建設能夠直接改善城市形象的基礎設施設備,特別是有一部分地區缺少一定的財政資金發展文化。在這種背景下,公共圖書館因為缺少一定的資源投入,只是保持基本功能能夠運轉和實現,無法真正有效地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廣活動。不僅如此,有一部分基層圖書館,尤其是縣級以下的圖書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專業學者比較匱乏,開展的推廣活動少之又少,并且無法保證質量,導致人民群眾參與度比較低,更加無法正確理解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無法建立推廣宣傳的文化氛圍。
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的發展,人們整體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不同年齡段的人們都面臨著相對應的升學、就業以及工作等各種生活的壓力。在這個背景下,讀者越來越把閱讀精力都放在提升應試和專業技能方面,比較偏向實用主義。比如,根據某一所高校圖書館的實際統計了解到,借閱圖書排行榜當中,前十名都沒有我國經典傳統文化書籍,而且在排行榜前一百之內都無法見到四大名著、古典詩詞等經典名著。在這樣的思想背景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閱讀觀念比較淺薄,推廣閱讀具有一定的難度。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公共圖書館是閱讀推廣的主體,需要嚴格把控推廣內容,始終秉持著準確的政治方向。推廣閱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工作不是簡單的一項任務,是長期持續的一個過程。但是根據實際情況來看,大部分公共圖書館的推廣閱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工作力度比較小,并且推廣的內容也只是一些基礎的國學經典,方式也只有講座和誦讀,即使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吸引一些讀者參加,但是因為活動缺少一定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并且國學經典是比較難理解、難讀懂,造成讀者在閱讀國學經典時缺乏興趣和情感,無法形成相對應的閱讀習慣,從而公共圖書館也無法形成特色閱讀品牌[3]。在推廣閱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動當中要打破傳統思想,取其精華,創新發展,建立整體化、系統化的設計觀念。中華民族具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在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優秀傳統文化更加具有歷史和博學的特點,在選擇推廣內容方面,一定要謹慎,需要與時俱進,真正與當下的生活相結合,并且要具備一定的操作性和接受度,這樣能夠讓更多的讀者參與進來。例如,當今家庭教育成為社會問題,我們可以就家庭教育的主題去尋找一些相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也可以就受眾群體去尋找。總之傳統文化、經典導讀禮樂教化以及國學知識等各個方面,都可以著手建立多元的內容板塊,深入了解其中容易推廣并且容易接受的內容。我國各個公共圖書館的地方文獻,能夠充分地反饋出當地的現狀與歷史。可以利用傳統節慶、手工藝品以及民間表演等方式充分地展現出地方風俗習性和文學藝術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也是優秀最主要的部分之一,也是在推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地域文化的有效方式。
公共圖書館在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閱讀推廣工作過程中,需要建立專門的部室、專門的崗位、專門的人員,建設并實施規范化的評估標準。
第一,需要創建專業隊伍,進行調查研究讀者閱讀方式、讀者閱讀要求以及讀者閱讀興趣,根據調查結果進行研究設計推廣內容、推廣模式以及推廣主題等。與此同時,還需要建立效能評估制度,及時進行跟蹤評估推廣效果,并第一時間進行反饋,這樣可以及時進行調整我們的推廣模式、內容以及主題。
第二,建立宣傳執行隊伍對活動舉辦進行策劃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當中的瑰寶有很多形式,而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怎樣推廣、如何推廣以及誰來推廣,這些都直接決定推廣工作的效果。因此,推廣工作人員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學功底和文學素養,并且還需要具有相對應的社交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因此,可以在公共圖書館當中選拔具有這些方面特長的工作人員來擔任推廣人員,不僅如此,還需要和當地各個高校進行合作,邀請這方面專業的學者到圖書館內擔任閱讀推廣人員,并定期開展公益培訓、講座以及吟誦等活動,同時主要陣地是公共圖書館館舍,還需要進入機關、社區、企業以及學校等,擴充活動場地,擴寬活動涉及面。
第三,需要建立具有一定權威性的評估團隊,科學合理地進行評估閱讀推廣活動。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閱讀推廣過程中,實效評估過程也是保證活動效果的一個方法,并且對活動項目的服務流程標準化建設、數據分析以及管理常態化都有著一定的作用,有利于反映出真實的閱讀推廣效果,能夠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根本上走入讀者心中,并進行傳承與弘揚。
國家積極鼓勵在公共圖書館建設、服務以及管理過程中充分地發揮出科技的作用,進一步促進使用現代傳播技術以及現代信息技術,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公共圖書館的服務能力。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帶動了智能產業快速發展,公共圖書館不斷找尋智能化以及網絡化的傳播方式。比如,在2015年某個圖書館借用喜馬拉雅網絡平臺,開通了管網電臺,用“聽書”的方式展現出閱讀的美。因此,公共圖書館需要抓緊這個機遇,在新媒體時代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在互動性、可視化以及快速化的發展趨勢下,在閱讀分眾化和碎片化的要求下,利用各自公共圖書館的微信公眾號、視頻號以及抖音賬號,向廣大人民群眾推送國學經典、區域文化以及國學常識等,充分地發展、調動潛在的讀者,利用創新的方式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及其中包含的道德理念、哲學思想和人文精神等。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閱讀推廣最有效的長期發展方式就是多元合作以及整合資源,結合圖書館內和館外的資源,增強企業、高校、文博單位、文藝院團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等團體之間的合作,并且創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志愿者團隊,多元合作不但能夠有效緩解公共圖書館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閱讀推廣過程中資金匱乏、方式單一以及人才缺少等問題,還能夠有利于擴大推廣范圍,能夠讓推廣工作從根本上深入人民群眾當中。比如,在推廣內容過程中,公共圖書館需要和各個高校以及文化部門進行合作,進一步完善推廣的內容,能夠讓讀者吸收更豐富的知識,能夠讓收獲更加充實。在開展實際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和社區、公益組織、學校以及企業、機關等社會力量進行合作,最大程度提升讀者的參與度。在宣傳傳播的過程中,積極探究新媒體的傳播模式,建立線下和線上立體傳播平臺,使推送更加的精準,最大程度上提升推廣效率。
綜上所述,公共圖書館是國家文化水平發展的主要標志,也是培養群眾文化自信的主要場地。利用圖書館內的資源并充分結合當地特色文化和當地企事業團體,能夠有利于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閱讀推廣,調動讀者的閱讀積極性、主動性以及認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