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蒙
(吉林省四平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吉林 四平 136000)
在檔案開放利用過程中的生態環境監測檔案,主要指的是在環境監測的相關工作中所形成的相關記錄、數據以及能夠反映生態環境監測管理以及監測工作的有關文件材料,而其中主要劃分為環境監測數據檔案、環境監測人員技術檔案、環境監測行政檔案、環境監測技術檔案、環境監測儀器檔案、環境監測化學試劑安全管理檔案等多個類別[1]。在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的環境監測工作中主要涵蓋了生物、地表水、噪聲、地下水、土壤以及大氣等多個領域,由此可見其監測范圍的廣泛和繁雜,針對于此,生態環境監測檔案管理也需要具備較強的專業性和顯著的跨學科性,并且具有更高的保存價值。生態環境監測檔案中會全面且完整地記錄下每一個區域在不同階段、時期其環境的變化狀況、管理標準以及變化走向等,為生態環境監測檔案保留了相對全面的環境數據,從而為各區域環保事件追責、環境政策的制定等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提高區域環境治理工作的質量[2]。本文針對生態環境監測檔案的管理與開放應用關鍵展開綜述。
生態環境監測工作的開展目的在于確保環保工作順利開展,從而為我國經濟社會健康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能更為直觀地觀察到生態環境監測工作的成效。在生態環境監測工作每一個環節中均需要檔案資料的支持,因此,需要對檔案管理制度和利用環節進行完善和優化,進而真正體現生態環境監測檔案的價值。
根據實際情況分析發現如下幾點問題。第一,管理部門對于生態環境監測檔案管理的重視程度有所欠缺,無法對生態環境監測檔案工作投入過多的支持,進而導致檔案管理理念相對落后,使得檔案管理受到極大的影響。第二,檔案管理制度無創新,在實際的檔案管理過程中無法結合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的管理制度,對于相關的管理環節無法開展合理且科學的規范,從而使得檔案管理工作無法嚴格遵循相關規章制度要求進行操作。第三,檔案利用率低下,在檔案管理中雖然檔案的整理和分類工作得到了重視,但在此過程中卻忽略了檔案利用環節的設計問題,使得檔案相關信息資料沒有得到整合和分析。第四,檔案管理人員綜合素養欠缺,對于管理人員的培訓力度不足,且管理人員工作積極性相對較低,使得其在工作中無法通過多種方式提升自我專業能力水平,對于相關的信息設備操作熟練度相對較低,使得生態環境監測檔案管理工作效率和質量受到影響[3]。
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應當重視生態環境監測檔案管理工作,根據當前生態環境監測工作實際情況和需求,對檔案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在進行生態環境監測的各項工作中需要各職能部門相互協作,從而保障生態環境監測各項工作順利完成,準確地對收集的相關環境數據進行合理利用,進而為環保管理工作提供支持。由于當前生態環境監測檔案管理模式有所滯后,對此,相關管理部門應當對相關管理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加大投入力度,對于相關管理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從而提高檔案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水平[4]。并且,相關管理部門也需要摒棄傳統的管理理念,積極引進先進、科學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使得檔案管理模式得到質的飛躍,有效提高管理人員工作積極性,通過多種方式提升自我專業技能水平。
現階段的檔案管理模式無創新,其無法根據實際的監測工作需求制定相關的管理制度,使得監測工作的開展無法較好地適應我國社會發展需求和生態保護需求。針對此類情況,檔案管理部門應當根據生態環境監測的實際情況和需求,對檔案管理制度進行完善和優化,將檔案管理流程進行全面的整合,并構建健全的檔案管理體系,進而對生態環境監測活動進行全覆蓋,與此同時,在檔案管理工作中也需要對每個環節制定個性化的管理要求,在日常工作中應當嚴格遵循相關規章制度完成工作,從而提高檔案管理質量和效率。檔案資料主要來源于生態環境監測數據,為了確保資料數據的真實性和有效性,應當根據實際的生態環境監測工作情況,對相關數據的整合和收集進行完善和規范,從而提高相關數據收集符合標準要求,進而針對收集的資料開展分類工作,提高檔案管理的質量。與此同時,相關管理部門應當建立健全的監管制度,對于管理流程進行實時的監督和管理,定期對于檔案管理的記錄和數據資料等進行復查核對,從而確保資料數據的真實性,根據檔案管理活動中出現的不足和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進而制定針對性的應對措施。
生態環境監測部門由于對于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有所欠缺,進而導致檔案管理人員的配置不合理,管理人員缺乏專業的技能水平,使得檔案管理工作受到極大程度的限制。并且管理人員管理思路相對固化,工作積極性不高,在信息化技術的應用中大量的數字化數據信息均需要檔案管理人員進行整合和分析,但由于其信息知識技能欠缺,導致檔案管理工作無法高效開展[5]。針對于此,應當為檔案管理人員定期開展相關的教育培訓,根據以往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制定教育培訓內容,從而提高其專業技能水平。與此同時,也需要定期為管理人員開展信息知識技能的相關教育培訓,使得管理人員通過信息設備和信息化技術針對生態環境監測數據進行科學分析和處理,從而提高檔案管理的水平。并且,也需要加強檔案管理人員的德育教育,確保檔案管理的真實性,從而有效提高其職業素養,塑造良好的思想品質。
在生態環境監測的各項工作的開展中融入信息技術能讓大量的監測數據通過數字化的方式一一呈現,在此過程中則需要檔案管理的每個環節均合理運用信息設備和相關技術,從而提高檔案資料的管理質量,實現檔案數字信息化管理。在檔案數字化管理的過程中對檔案管理環節進行完善和優化,讓檔案管理人員根據檔案管理的標準和要求,通過相關信息設備對相關的數據資料進行自動錄入和整理工作。與此同時,也需要根據檔案管理制度的相關要求建立健全的信息化管理平臺,從而對管理環節進行有效整合,從而實現檔案數字化管理。對此,也需要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進程,根據實際情況配置充足的信息設備,確保各個管理環節能合理運用信息設備進行處理,并且也需要對網絡通信環境進行建立,從而確保相關的信息資料可以通過網絡渠道進行有效的傳輸,進而真正意義上實現檔案資源共享。在檔案管理中也需要積極引進大數據技術、物聯網以及云計算等先進的信息技術,對檔案管理工作進行完善,從而提高檔案信息化管理高效運作。
在目前的生態環境監測檔案管理相關工作中,相關人員對于檔案管理開發利用的重視程度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檔案管理人員過于重視資料的收集、整理等工作,但卻無法對其中相關的信息數據進行有效的開發,使得檔案管理的價值無法全面的發揮。針對于此,檔案管理部門應當將以往固化的管理理念進行轉變,對于檔案資源的利用環節應當更加合理化和科學化,從而體現檔案價值。并且檔案管理人員也應當提高自身服務意識,為檔案使用者提供更為高效且全面的服務,值得注意的是需要符合生態環境監測相關工作開展的需求,從而提高檔案利用率。同時,也需要加強對檔案管理人員的教育培訓力度,讓其熟練掌握使用環節的相關標準和要求,積極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提高自身管理水平,轉變管理思想。
生態環境監測檔案管理工作與各項監測活動的每個環節環環相扣,因此,需要相關的管理部門對于每個管理流程進行規范和整合,從而提高相關資料數據的收集效率,相關管理部門也需要積極引進先進的信息技術,進而對相關的數據信息進行合理分析和整合,從中精準地提取出有價值信息,同時也需要對資料展開規范的分類,通過數字化管理對數據資料進行存儲,使得管理投入進一步降低。在此過程中,也需要結合實際需求對檢索機制進行優化,如搜索關鍵詞等,因此,需要符合使用者的實際需求對相關資料進行完整的定位,從而提高檔案管理服務質量。
現階段在生態環境監測檔案的利用環節中僅僅只能進行相應的查詢和調用等檔案服務,無法全面地滿足使用者需求,也使得檔案利用價值無法直觀的體現。對此,相關管理部門應當對檔案利用環節進行再次的優化和完善,使得檔案利用模式得到有效的擴展,通過信息化技術的運用對相關檔案進行精準的定位和利用,從而提高檔案利用率。
生態環境監測檔案管理的各項工作可為各項監測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并對環保管理的實施和相關決策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檔案管理部門應當結合生態環境監測相關活動的需求將以往的管理理念進行轉變,積極引進先進的信息技術,從而提高生態環境監測檔案管理的質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