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偉
(豐潤區中醫醫院,河北 唐山 063000)
國家醫療成本已根據當地醫療成本進行調整,但尚未實施[1]。改變醫院服務成本意味著:交換價格是基于相關醫療服務對相關醫療機構的經濟杠桿效應,并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相關服務的質量,在醫療價格方面有很多問題,導致醫療資源不公平醫院的財務管理不能充分發揮其重要作用,嚴重制約了醫院的供給和發展[2]。本文對醫院財務管理相關文獻進行回顧,對醫院價格調整對醫院財務管理的直接影響及其對策進行綜述與總結。
衛生資源配置缺乏科學數據和醫療總費用高是該領域的普遍問題。近年來,全國醫療總成本持續上升,國家也在調整醫療的服務成本,但醫療資源的科學配置仍然不足,一是醫院自身盈利能力差;二是競爭激烈,然而醫院數量少,導致衛生資源浪費[3]。
從社會服務的角度來看,醫療服務屬于公共物品的范疇。與其他普通商品不同,醫療服務具有一定的福利性和商品性,不向國家繳納相關稅費。同時,政府會給他們一些補貼。因此,醫療行業服務價格的實質性調整基本上是由政府管理和控制的,即政府根據國民經濟水平、市場發展等因素確定近似的服務價格區間,再確定具體的醫療服務價格。整體而言,醫療服務的價格大多低于服務價值,導致部分出現門診或治療的亂收費的現象,不利于整個行業的良性競爭,給患者帶來更大的利益經濟壓力[4]。
不合理的價格設置是醫療服務價格中的一個突出問題。近年來,有關部門對醫療服務實行低價政策,對醫療服務價格進行了統一的調整和政策。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后,醫療機構的利益構成發生了一定程度的變化,政府能夠提供的補貼相對較少,甚至一度成為一種補貼形式,不利于醫院的成本控制。為了平衡這一點,政府多次調整醫院的收費要求。但是與其他商品相比,醫療服務的培訓周期較長,成本較高,技術更新速度較快,因此,醫生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導致醫院運營和服務成本較高。
一般來說,服務的需求和價格之間存在持續的聯系。在衛生部門,醫院服務的主要執行者大多數是衛生工作者,這對醫療服務的專業性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大多數患者通常沒有明確的醫療信息,這增加了醫療服務的成本。這個行業的特點是醫院等醫療機構財務控制困難,在實踐中,醫療成本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有關部門應采取宏觀調控,有效監測和確保衛生資源的充分利用[5]。
醫療收支差額減少的主要原因是取消了藥品加收入,醫療服務費用補償不足,政府財政投入無法完全補償藥品零差價減少的合理收入。
門診患者醫療負擔明顯減輕,門診患者醫療負擔基本保持不變,住院患者平均費用和住院病床天數收費水平較上年下降,住院患者醫療負擔明顯減輕。
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型設備的檢查和檢查次數有所增加或減少:從事磁共振的人數有所增加,人均門診和住院費用有所減少;增加X射線計算機掃描,減少門診和人均住院費用;增加彩色多普勒超聲,降低門診和人均住院費用,增加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人次,門診和住院人均成本降低,檢查費用增加。人均門診和住院費用增加,檢查和大型設備的價格下降后,價格具有吸引力,因此,人數顯著增加。
作為經營者,醫院的目標自然是利潤最大化。但是,作為一個福利分配者,其目標是最大限度地減輕群眾負擔,提供優質服務。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在制定醫療服務價格時,應盡可能反映醫務人員的技術黃金含量,并在此基礎上,適當放寬醫院開展特殊醫療服務的方式和范圍。政府應出臺相關政策,支持醫院開展滿足個性化醫療需求的醫療服務項目,如亞健康人群的診療項目和白領等職業病高發人群的康復理療項目。此類特殊項目的價格由醫院根據患者需求及其他相關規定自行確定,與一般醫療服務項目的價格差額予以公開,以彌補醫務人員的技術勞動價值。
分發揮管理者的工作價值是提高醫院財務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從本質上講,人才是推動集體不斷進步和創新的關鍵。因此,在不斷變化的醫療服務價格中,充分發揮財務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和工作能力是提高財務管理靈活性的重要手段之一。一方面,各級醫院管理者應加強溝通和交流,根據當前服務價格調整財務管理方案,確保醫院財務管理充分適應服務價格的變化;另一方面,財務管理者應清楚了解服務價格的變化,特別是價格調整對財務管理的影響,在日常管理中,對服務價格變化的相關信息保持一定的敏感度,不斷提升自己,確保財務管理的及時響應和適應[6]。
完善價格管理體系,醫療機構應積極探索、建立和完善相應的醫療服務價格管理體系,將基礎管理體系與評價體系相結合,加強對監督評價體系的反思。績效評估體系在不斷改進新技術、控制醫療成本、管理醫療服務價格調整、新項目成本自控系統和價格申報系統的基礎上,提高了收費管理的效率。完善和制度化醫療服務價格管理體系,規范和制度化醫療服務價格管理,確保醫院正常運營和發展,是一項重要的工作[7]。
相關管理部門遵循“總量控制、結構調整、升降、逐步到位”的基本原則,根據醫院的經濟運行和技術發展,建立動態醫療服務價格調整機制,理順醫療服務項目的比價關系[8]。通過完善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體系,明確觸發機制,借助大數據對價格和成本進行監控和成本核算,實現準確的價格調整,使能夠反映醫務人員技術服務價值的項目價格回到合理水平,在不增加患者整體負擔的情況下解決價格結構性矛盾[9-10]。相關部門應定期對各部門收費進行審核,定期邀請相關醫護專業人員合理分析新材料、新設備的實際收費范圍,有效分析相關高值醫用耗材的實際損耗,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證醫院物資的合理利用,防止資源浪費[11-12]。
醫院價格是醫院財務管理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正確有效調整價格能夠降低患者就醫的負擔,提高醫院對外形象,今后還需不斷完善相關制度,進一步加快醫療服務價格調整步伐,加大價格調整力度。一方面,應考慮取消藥品標示和經濟補償政策,同時調整醫療服務價格進行補償;另一方面,通過規范診療行為,降低藥品和耗材費用,騰出空間,逐步理順醫療服務的比價關系,建立合理動態的價格調整制度,開展醫院項目成本的核算,確保醫院與患者的經濟效益都達到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