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斯斯
(河南省胸科醫院,河南 焦作 450000)
自2009年新醫改政策實施以來,公立醫院開始對績效考核的構建進行探索,因其具有社會和經濟效益的雙重價值屬性,因此,以公益性為導向,結合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和醫務人員激勵機制等多維度角度,構建符合公立醫院發展的績效考核模式。但是在實際情況中,多方的調度等因素使得績效考核管理存在一定的問題。2019年最新一次的醫改政策又為公立醫院的績效考核構建注入活力,有利于形成一套標準且規范的體系設計。
第一個階段是2009年至2014年,主要是確定績效考核的核心理念是以公益性為導向。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提出2011年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全面覆蓋城鄉居民;初步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等重點改革項目。第二個階段是2015年至2018年,作為發展階段,主要是將之前的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理念進行政策落地,實踐出真知。其基本思路是以公益性為宗旨;對機構和人員兩個層面進行評價,側重機構評價;下設二級指標和三級參考指標;分設公立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和衛生計生監督執法機構四類。第三個階段是2019年至今,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制度全面實施,以三級公立醫院為主要考核目標,新醫改政策有五大亮點,一是病案首頁數據建電子檔;二是設立標準參數;三是電子病歷分級評估;四是麻醉和病理醫師工作科室要上報;五是全面應用績效考核系統。醫療改革工作持續推進,常抓不懈,全面提高醫療質量水平[1]。
首先,堅持公益性為導向。公立醫院雖兼具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重屬性,但是公益性一直是醫改的主基調,如費用控制、患者滿意度等都是基于公益性為根本前提。其次,綜合性與獨立性交織。績效考核并不是一個單方面的政策,而是包含在醫改政策中不可或缺的環節,作為醫療衛生監管制度的組成部分之一,政策的重點要與整體方向保持一致,但同時,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管理作為單獨的板塊,其操作模式上具有獨立性。最后,智慧性。日新月異,現在有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的支持,績效考核的內容和手段都將更加全面且具體[2]。
公立醫院進行績效考核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公益性服務,因此,要對公立醫院的功能進行定位。績效考核是對職工的組織行為或者工作業績進行評估,一般分為年度、季度、月度考核,與職工的薪資、晉升等內容具有直接關聯的制度。公立醫院的績效考核管理,第一,要將政策目標與醫院的實際營業行為掛鉤,根據多項指標考核其服務質量。如醫院受理的病人中,微創手術的占比,電子病歷的應用等,從技術和細節等地方綜合考量。第二,要與其他制度協調發展。績效考核是一個雙向管理工具,一方面,對公立醫院的工作質量進行激勵或約束,醫院以此作為資源規劃和調配的依據;另一方面,對相關部門的考核提供數據支持,考核結果可用于醫保調整、醫療機構的資金分配、人員配置等多方面的統籌規劃。但是制度之間又是相互作用的,因此,要注重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分診制度等對績效考核的影響,把提高醫院質量作為直接目標[3]。2019年頒布的新醫改內容,在醫療質量、運營效率、持續發展、滿意度評價等四個方面提出考核要求,各地醫院可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做補充,如專科醫院只做一個或少數幾個醫學分科的工作,可以設立專科能力指標等。
當國家政策進行發布時,首先,要對政策目標進行解讀,解讀的主體包括兩個,一個是地方政府,一個是醫院。其次,要將政策轉變為實施細則,指導工作開展。地方政府要從宏觀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并結合當地的實際醫療情況作出準確的判斷,如醫院是否要擴建,人才引進等多方面,幫助政策可以落地實施。要注重關鍵點,如工作分工、監督機制、考核結果分析等。醫院則是要對現在醫院的能力進行評估,對一些疑難雜癥的處置方式,科研醫療的引進,醫聯體的協同發展等多方面進行深入研究。
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是一個不斷革新的過程,參與考核管理的部門很多,政府部門主要是作為政策實施的監督方,衛健委履行指標權重分析與計分的任務。考核的主體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政府對醫療機構的考核。從運營效率等四個方面入手,考核結果與財政補貼力度等掛鉤,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實行動態調整。第二個層次是醫院內部考核。從工作量、醫德醫風等方面入手,堅持成本效益原則,實行精細化管理。第三個層次是科室內部考核,將考核任務具體到人,從服務質量、技術難度等方面入手,進行二次績效分配,醫院行使監督權。層層遞進,通過多維考核主體全面落實醫療改革,并不斷補充和完善。再結合當地的宏觀環境,突出側重點,適應醫院生存發展的特點。
首先是對績效考核理解不到位。實行績效考核的出發點是為了服務公益性原則,但是許多公立醫院的領導在進行政策解讀時,沒有充分認識到變革的意義,錯誤地把績效考核作為基本管理制度,只要完成任務就算完成績效,過分關注醫務人員的個人業績評比,沒有注重深層次發展需求。其次,績效考核指標不夠細化。公立醫院的人員結構較為復雜,涉及醫療、醫技、后勤、行政等多個科室,在進行考核時會根據各科室的特點采取不統一的考核方法。但是在進行績效考核時,部分醫院并沒有根據差異性進行個性化考核指標設計,而是采用相同的考核,考核結果不能準確反映各科室的實際情況,績效考核工作變得被動,不利于長期的發展。第三,績效考核的信息化程度還不夠完善。部分公立醫院的信息化建設還比較薄弱,沒有適配度高的軟件協助工作開展,降低了績效考核的質量。且績效考核的結果存在滯后性,信息化不完善,使得反饋機制不及時,不能和被考核者形成良好的溝通,考核工作只停留在表面,未發揮其實際效用。
評估指標設計要科學合理。因為這不只是單次的考核行為,而是針對公立醫院發展的良性指標導向。績效考核指標應該與政策目標實現動態匹配,因此,需要從全局出發,并兼具時效管理。第一,公立醫院的指標權重需要因地制宜,結合當地需考核的二級和三級醫院的現狀和實際水平進行設計,使得績效考核結果更具參考性。當進行考核計分時,能夠客觀反映出醫院的服務質量。第二,醫院是動態發展的,政策也是不斷革新的,因此,要在基本框架不變的前提下,對一些指標設計進行動態的升級和調試,使其能夠與政策目標實現統一,有利于公立醫院的自省和長久發展。
完善信息化系統的設置,首先應當從信息數據采集入手。結合近年來技術發展的趨勢,在醫療衛生領域應用“互聯網+”成為必然,因此,要加強在各環節的信息化發展。考核指標的數據質量是考核結果科學合理的前提條件,導入信息化系統,可以客觀保證數據的質量,真實記錄數據。這也是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的內在要求,與此同時,還能倒逼醫院優化信息化建設。包括健全醫院的評價體系,和患者形成良好的溝通,了解并掌握患者的滿意度;建立統一的疾病分類編碼等醫療管理內容,在全國能夠形成統一標準,有利于患者就醫;幫助醫院更好深化改革,完善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對藥品、耗材等內容形成有效的監管,并且能夠依靠大數據技術實現變化趨勢的預測,具有前瞻性。
考核結果反饋可以做到承上啟下的作用。變通考核反饋渠道,及時發布考核結果。針對管理決策層,能夠直接掌握真實有效的數據信息,并且借此對個人的調度或者對醫院未來的規劃有較為科學且合理的數據支撐,由此作出較為準確的決策。針對個人層次,被考核主體進行階段性工作自查和反省,針對不良的表現周期及時調整,避免不良事態的蔓延。考核結果反饋從管理角度出發,優化內部管理和外部管理。并通過具體的行為將考核結果反饋轉變成工作提升舉措。在內部管理方面,公立醫院可以借績效考核結果規范醫務人員的行為習慣和診療工作的態度,被考核者可以根據考核結果進行橫向或者縱向的比較,而管理者可以借此縱觀全局,找出薄弱點。還可以檢驗醫院的績效考核是否與政策目標相偏離,是否堅持公益性第一原則。在外部管理方面,公立醫院的績效考核可以為相關部門提供決策依據,如資源的優化配置,醫院的運行監管等方面,可以進一步觀察并實現與醫院的良好互動,及時幫助解決醫院當下難題。
績效考核對公立醫院的長遠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從2009年實行新醫改至今,績效考核的改革是一項長效機制,要充分認識到每一個階段的政策目標重點,在堅持主旋律的前提下,深化醫院的績效考核管理。把握其特點,適應發展規律,更好地服務于醫療衛生體系。但也要認識到目前存在的問題,通過評估指標優化、信息化系統的建設、考核結果反饋等多個維度對績效考核進行全面升級,為公立醫院的長足發展助力,為實現良好的社會效應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