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武江
(柳州市工人醫院,廣西 柳州 545005)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是指通過紅外感應器、射頻識別裝置、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根據約定協議,將各種物體和網絡連接,物理通過信息傳媒進行信息交換,從而實現智能化識別、跟蹤、定位和監管等功能。物聯網技術是信息科技產業的第三次革命。從架構上分解物聯網,可分為感知層、傳輸層、應用層三層級。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物聯網技術在醫療領域獲得了廣泛的應用[1]。物聯網技術在醫院內部主要應用于患者醫療信息、醫療設備及耗材信息、藥品信息、醫務人員管理信息等的儲存、查詢、統計和分析等方面。以發展的眼光看,今后隨著無線技術、移動通信技術等的發展,物聯網技術將在遠程醫療/護理、患者定位跟蹤、醫療垃圾處理等方面有廣泛的應用。
醫療耗材是用于診斷、治療、保健、康復等的消耗性器件設備,基于物聯網的醫用耗材管理系統是在綜合考慮耗材整個生命周期的前提下,對其采購、驗收、出入庫、儲備、使用、報廢等環節進行統一管理,實現管理流程成本最小化、效率最優化的管理方式。醫院耗材的管理、供應要適應醫院運營和發展實際,因此,要求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不斷嘗試調整,使管理結果不斷契合使用需求。為此,本文結合物聯網和醫用耗材管理特點,對耗材采購、儲存等環節的管理流程進行梳理和優化,旨在實現醫用耗材信息化全程監管。
醫院內各類醫用耗材的種類繁多、數量巨大。當前醫院內部多采用條形碼技術實現對于醫療耗材的管理,其主要通過將醫療耗材的基本資料(如采購時間、耗材名稱、使用科室、啟用時間、管理人等)通過條形碼方式附在耗材表面,以實現對耗材信息的查詢和管理。目前面對的主要問題是條形碼儲存信息過于簡單,加上只是在耗材采購、驗收、出入庫、轉移時才登記管理,管理手段相對單一,在耗材配置、使用、追溯等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例如,高值耗材相關資料較多,存檔、調用過程有諸多不便,醫學工程科及耗材科無法了解設備的使用動態實況;耗材在使用過程中信息反饋存在滯后現象等情況[2]。
基于物聯網的醫療耗材管理目標主要強調實時性和有序性兩方面。實時性就是要做到耗材管理的信息化,實現醫療耗材信息實時共享、實時傳輸,使管理者能夠實時動態地掌握耗材狀態。有序性主要通過對高值耗材的嵌入式標簽管理,為耗材使用者和管理者提供更豐富的使用信息,從而實現對耗材使用情況的統計和分析[3]。
當前醫院內部耗材管理系統已經搭建起了耗材管理平臺,而物聯網技術能夠更方便地實現設備信息交換,將現有管理平臺和物聯網技術的優勢相結合能夠更科學地管理耗材。醫療耗材管理系統主要通過對耗材全生命周期中采購、出入庫等環節進行管理,物聯網的主要功能就包括耗材使用期間內的信息采集、修改、查詢、追溯、質控和計量管理、維護保養、不良事件上報、報廢等。
物聯網技術的主要管理對象是醫療耗材產生的信息,包括設備固有的信息和使用過程中產生的所有新的信息。物聯網技術從架構上可分解為三層,感知層主要通過條碼技術、射頻傳感技術、聲像識別技術、磁條磁卡技術等。傳輸層主要依賴2G/3G/4G/5G網絡和WLAN,應用層主要依賴云計算和無線終端[4]。系統的主要模塊包含耗材信息采錄、儲存、傳輸、管理、分析、交互等模塊,利用嵌入式無線射頻識別設備實現耗材使用信息、工作狀態的實時采集,定時將采集信息向服務器傳回,管理者可對傳回信息加以統計分析,從而調整管理措施。
1.1 耗材采購現狀
醫用耗材的采購是確保醫用物資流轉于院內的前提,傳統的耗材采購模式主要是根據醫院業務開展情況,使用科室填寫申請單后向庫房提交采購申請,經由相關負責人審批后,按合同采購相應物資,供應商負責將物資配送至庫房入庫,庫房根據申請單將物資發放至科室。但迄今為止,物資采購、定價等上缺乏統一規章管理,難免使得耗材價格虛高,對醫療物資采購成本控制、品質控制還存在一定問題。當前醫院對于內部使用耗材的管理,通常只是依靠院內信息或者資源規劃系統的相關功能模塊,部分醫院尤其基層醫院還滯留與半手工工作模式。雖然院內物資管理信息平臺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物資信息錄入、供應商信息、采購計劃、訂單生成等問題,但仍舊面臨很多問題,一是完成招標后,要將供應商資質、基礎物資項目、供應商信息等錄入完成,需要進行維護的日常信息量很大。二是采購形式傳統,當采購計劃形成后,能生成訂單的都是通過郵件方式形成,自動化程度不高;三是配送監管制度不健全,無法實現對耗材配送時間的實時追蹤,導致耗材配送時間延長,對采購計劃的執行效率下降。四是對供應商的評估體系不完全,缺乏對具體供應商所提供耗材品質質量的評價機制,導致醫院在篩選供應商時存在盲區。
1.2 基于物聯網技術的醫用耗材采購管理系統
首先是系統的需求分析。從醫院需求角度出發,主要是減少采購日?;A業務工作量,例如,供應商資質審核和替換、供應商配送耗材的催發、耗材品質和價格監管、票據登記等。從供應商角度出發,其需要更方便地修改和提交資質信息,及時收取資質過期預警或更新提醒,實施收取醫院下達的訂單,及時對配送耗材數量、金額的統計管理[5]。
根據需求分析,對耗材采購流程進行優化。具體包括:第一,臨時采購流程。如果醫院因治療需要臨時使用的、沒有庫存的,且同時未按照新型耗材論證流程進入正式采購目錄的耗材,可以依據需求創建起新流程。使用科室可以在網上申請,將所需新耗材相關信息提交管理部門,進入網上審批流程,審批通過后庫房直接依據相關規定進行臨時采購。第二,供應商資質信息監管。供應商上傳并維護資質信息,醫院審核通過方能對其提供的耗材信息和資質信息進行維護,并及時接受醫院訂單。第三,采購耗材監控。通過采購制單對耗材注冊信息、效期、合同效期等進行監管,可以查看合同圖片和產品圖片來預防供應商提供假冒偽劣產品。第四,在線發送采購訂單,當采購計劃單審核通過后,自動生成訂單,通過微信或郵件方式實時通知供應商。第五,采購訂單追蹤和評價。利用物聯網術,建立起統一平臺,對醫院和供應商的協作流程進行規范化管理,通過“信息平臺+短信提醒”的采購方式了解訂單處理情況,提高采購效率。從訂單發起即刻開始追蹤記錄訂單,包括供應商確認訂單時間、配送耗材時間、入庫時間。院內使用耗材過程中要對耗材質量、配送的及時性等方面展開評價,評價結果信息收錄后進行統計分析,為醫院對供應商質量考核提供依據。
醫用耗材的采購環節優化后主要流程是:科室申請分新品種和已有品種。已有耗材品種根據既定流程即科室申請,庫房依計劃采購,對超出定額部分的,經其他審批流程后再采購。若為新品種,則適用臨時采購流程,科室發起網上申請,相關部門審批后信息進入庫房,庫房依據相關管理辦法進行采購,采購計劃依據物聯網技術向供應商終端傳輸,供應商確認訂單后及時配送。
2.1 醫用耗材出入庫現狀
醫用耗材儲存管理的目的是平衡耗材消耗量和采購量,在保證耗材庫存足夠、能正常申領的前提下,也要盡可能壓縮庫存成本。目前醫用耗材出入庫面臨的主要問題包括耗材入庫量、出庫量、申領科室等數據的錄入還主要依靠人工操作,人為因素的介入增大了財務付款、庫房統計等數據不對稱或失真的問題。加上耗材量大,人工操作方式要耗費大量人力,且人工失誤率也高。
2.2 基于物聯網技術的醫用耗材出入庫管理體系構建
構建起醫療耗材出入庫管理體系:第一,出入庫預警機制。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將人工出入庫方式替換為效率更高的出入庫管理機制,將工作人員從大量的發票錄入工作中解脫出來,減少人為因素造成的失誤。建立起出入庫預警體系能夠動態、科學、高效地完成出入庫操作及發票管理。第二,實現出入庫管理手段多元化。入庫方式可以通過輸入訂單號、掃描訂單隨行單、導入訂單信息等方式完成,賦予耗材入庫工作的高效性和準確性,減少人工失誤。第三,確保入庫訂單準確定,將訂單號視為唯一的標識碼,要查詢訂單信息、進行訂單溯源等活動時輸入訂單號即可實現,如此一來可以確保耗材生命周期各環節數據穩定性,也為補錄發票提供了財務報賬的依據。第四,庫存預警和有效期預警,通過科學的庫存量預警和有效期預警,能夠確保庫房儲存物資及時補貨,預防急用耗材資源短缺,同時確保耗材質量,防止因耗材效期造成的質量問題而影響臨床治療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