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師范大學,河北 石家莊 050000)
2016年4月,教育部副部長杜占元在第二次教育信息化工作會議上指出:“十三五”期間,要圍繞教育信息化的重點、難點,在“深化”上做文章,促進教育信息化深化應用,融合創新。信息技術對教育的革命性影響日趨明顯,智慧課堂就是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發展起來的,它通過互聯網、大數據等先進信息技術,豐富課堂教學資源、優化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果,推進教學傳統模式的變革。
智慧課堂是指以建構主義、聯通主義等學習理論為指導,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為宗旨,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智能信息技術打造智能、高效的課堂;其實質是通過構建“云-臺-端”整體架構,創設網絡化、數據化、交互化、智能化學習環境,支持線上線下一體化、課內課外一體化、虛擬現實一體化的全場景教學應用;旨在推動學科智慧教學模式創新,真正實現個性化學習和因材施教,并促進轉識成智、實現智慧發展[1]。智慧課堂是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模式的深度融合,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智慧課堂教學模式以智慧教室為基礎,例如,PBL教室、TBL教室、VR智慧教室等,智慧課堂利用智能信息技術打造智能、高效的課堂以“智能化”為核心進行系統優化升級。它通過先進的信息技術,構建智能化的教學場景,實現教學全領域、全場景、全過程應用開展智能教育教學應用的最佳實踐,將所學的抽象知識點通過投影、3D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等生動形象展示給學生。除此之外,大數據學習平臺、移動終端設備、電子書包等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下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不再局限課堂[2]。
傳統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互動僅僅是通過簡單的問答進行,且很難實現與每一位學生的良性互動。智慧課堂打破了師生互動的局限性和時空限制,加強了動態性,師生之間不僅可以在課堂上進行互動,在課下也可以通過移動終端設備進行交流,交流的內容也由簡單的問題式轉變為探究式,可以就某一議題與學生深入探究,師生之間的互動實現了由一對多向一對一的轉變。
傳統教學模式是以課堂教學為主,為保證教學效果,教師的教學設計是根據班內學生的平均水平設計的,忽視了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智慧課堂利用大數據,通過課前測評、跟蹤評價等,對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并以數據的形式呈現給教師,幫助教師更準確地分析學情,因材施教,針對每個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的不同,制定個性化的教學設計。同時,根據數據分析結果和學生學習需求有針對性地向學生推送學習資料,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數據及時查漏補缺,利用學習系統生成學習計劃,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有效性。
智慧課堂中的教學評價貫穿于整個過程,而不是簡單的通過考試進行終結性評價。這種過程性評價不僅考察學生的考試成績,而且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小組合作能力、核心素養養成等各方面的綜合評價,并將評價結果及時反饋給教師、學生,教師可以通過評價反饋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度和學生的能力發展情況,學生也可以根據評價結果及時調整學習方法實現教師學生雙邊發展。
智慧課堂是以智慧教室為基礎的,智慧教室將先進的互聯網、大數據、VR、人工智能等技術融入傳統教室之中,不僅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而且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協作學習、跟蹤評價等。但目前教師對智慧課堂的理解僅停留在發展智慧教室的技術層面,而忽略了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勢。高中思想政治課內容大多是比較抽象沉悶的知識點,學生理解相對困難,因而要將智慧教室的作用從簡單的PPT投映拓展至全方位、多元化的技術運用。教師可以借助Flash動畫、VR等技術,構建教學情境,刺激學生感官,讓學生置身于生活化的場景中,真正參與到課堂中,將知識的被動接受轉變為對知識的主動探索。
課前資源共享,有效預習。課前預習是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有效的課前預習可以幫助學生在課堂上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高中思想政治課的內容相對其他學科邏輯性較弱,需要學生用邏輯思維、理性思維進行歸納整合,智慧課堂模式下,教師在課前以電子書包為媒介,將知識點整合上傳,同時可以鏈接相關案例視頻,網站等幫助學生理解,學生通過下載的資源包進行學習,標注難點,反饋給教師。學生自主預習后,教師將預習測試題通過學習平臺推送給學生,測評結束后,對測評結果進行大數據分析,根據分析結果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
課中創設情境,合作探究。高中思想政治課理論性較強,很多知識距離高中學生生活較遠,同時,思想政治課注重學生三觀的培養,傳統教學模式強調的是單向灌輸,易導致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為此,教師可以利用智慧教室創設情境,情境的設置要具有生動性、情感性、生活性,同時巧妙地將時政新聞、網絡爆梗等融入其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情境中,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給予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時間。
課后學以致用,拓展延伸。課后對知識的鞏固是至關重要的,傳統教學模式下的課后鞏固通常以簡單的練習題為主,這種方式只能加強對學生對知識的識記,而無法確保學生是否真正理解掌握。智慧課堂可以利用學生對游戲的興趣,通過闖關的形式復習知識點,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也可以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此外,設置具有實踐性的課后練習,以小組為單位投身于社會實踐,在實踐中實現所學知識的運用鞏固,事件后將實踐成果上傳至移動終端設備,實現成果共享。
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是智慧課堂的核心所在,與傳統教學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智慧課堂模式下學生是課堂的主體。
3.1 知識接受者向知識構建者轉變
智慧課堂教學模式對學生的要求不僅僅是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掌握學習方法,能夠運用掌握的知識去學習新知識,去分析解決問題。因而更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以此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高中思想政治課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鑄魂育人的重要課程,也是完成立德樹人任務的重要科目,但高中思想政治課是一門理論性強、生活性弱的課程,傳統教學模式主要依靠教師講授和學生被動接受,難以真正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因而要促進學生由知識接受者向知識構建者轉變,根據智慧教室提供的學習資源,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真正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3.2 知識型教師向智慧型教師轉變
在學生學習上,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也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促進者,通過智慧課堂,高中思想政治教師要主動構建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幫助學生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在學生品德養成上,高中思想政治教師要發揮言傳身教的作用,變說教者為引導者。由知識型教師向智慧型教師轉變,以學生為主體,在學生學習與品德養成兩方面發揮引導作用。
智慧課堂教學模式作為互聯網和大數據信息技術的產物,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加強了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對于推動傳統教學模式變革具有重大意義。在時代發展潮流下,廣大教師要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將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真正落實到課堂教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