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師范大學,福建 福州 350000)
國防教育事業改革持續發展,新時期面對國際復雜局勢,培養更多高素質的人才,培養大學生的國防意識,有助于為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提供堅實保障。但是當前很多高校的大學生國防意識薄弱,未能時刻保持警惕狀態,狀態松懈,這樣一旦戰爭來到,將缺少足夠的生力軍支持。本文從剖析當前我國國防教育現狀入手,對阻礙高校國防教育發展的一系列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并探討在軍民融合的背景下,高校國防教育改革和創新發展的路徑。
在當前表面的和平下,仍然有很多國家和地區出現戰爭,局勢動蕩[1]。所以,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國現在乃至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處于并不安全的國際環境下,培養人們的國防意識,時刻保持警覺,是保障國家安全的必然選擇。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國當前高校國防教育力度薄弱,意識陳舊、淡化,大學生對國防教育存在消極情緒,這一現象十分令人擔憂。新時期應進一步加強國防教育,提升大學生的國防意識,保持高度積極性,切實提升高校國防教育水平。否則,大學生會長期沉浸在和平、安全的環境中,忘記戰爭的傷痛,國防教育流于表面。
國防教育并非是某個人,或是某一群人即可完成的任務,應該是全民性的教育,自上而下,全面培養中國公民的國防意識。但是,死板、滯后的國防教育理念根深蒂固,教育內容枯燥、乏味,缺少創新,極大地影響到國防教育水平[2]。所以,新時期一個主要問題則是如何保留傳統的同時,進一步創新國防教育方法,推動教育手段創新,提升教育吸引力和感染力,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制約國防教育發展的一個主要因素,則是高校國防教育投入不高,無論是教育方法、教育設施還是教育內容都存在很多不足。作為一項關乎國家經濟、政治的因素,全國各高校紛紛開展軍事技能訓練活動,并將國防教育滲透其中,本質上是為了促進學生密切交流,培養大學生的軍事素質。但是,國防教育涵蓋范圍較廣,涉及眾多內容,僅僅一個月的軍事技能訓練,是難以幫助大學生更加充分地吸收和掌握國防教育知識,在這樣背景下則迫切地需要開設軍事理論課程,推動高校國防教育更高層次發展[3]。
針對當前居民融合下高校國防教育中的問題,應契合實際情況,進一步創新,提出合理的措施踐行到實處,切實提升國防教育有效性。
軍民融合背景下,推動高校國防教育創新首要前提是加深軍民融合內涵認知和理解。軍民融合即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緊密結合,并深入貫徹融合在經濟社會發展體系中,以求實現科技、經濟、人才和教育全方位軍民融合,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發展提供堅實資源保障[4]。鑒于此,應契合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以及新時期國防教育發展要求,構建軍民融合創新機制,賦予國防教育持續發展動力與活力。各高校可以設立專門的國防討論小組,全面討論國防教育教學相關活動問題,調查在大學生嚴重如何看待國防教育學習,加深國防教育重要性認知和重視,指導后續的國防教育活動創新展開[5]。
國防教育是國防建設力量提升的重要保障,可以培養更多的高素質人才,以及先進技術支持,是現代化軍事建設發展的有效途徑。軍隊現代化,一個關鍵點則是培養現代化國防人才,素質高低關乎我國國防綜合實力。所以,即便在和平時期,仍然要積極組織軍事理論教學,定期組織軍事訓練活動,掌握一技之長,真正地成為國防教育骨干力量[6]。
國防教育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人們前赴后繼的探索奮斗,這就需要保證當代年輕人可以積極承擔國防建設重任,積極推動高校國防教育創新改革。以往高校國防教育中組織的軍事技能訓練活動,盡管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大學生加深軍事理論的認知和掌握,但理解存在片面、不足。故此,可以將國防教育課設作為必修課,在各個專業開設,同時建立配套的評優機制,設置軍事理論課程,定期組織測驗考核,鼓勵學生之間彼此交流和促進,明確自身不足所在,推動國防教育發展。另外,加強教師素質能力培養,鼓勵教師動態調整國防教育內容,實現良性互動,定期或不定期組織教師參加培訓,學習先進知識和經驗,將國防教育貫徹到實處,提升教育有效性的同時,輸送更多國防人才。
綜上所述,在軍民融合背景下國防教育亟待創新,高校應提高國防教育認知和重視,與時俱進轉變理念,在明確軍民融合重要性基礎上,推動國防教育理念和方法轉變,促使大學生養成居安思危意識和國防意識,保持高度積極性去學習國防知識,以便于推動高校國防教育水平持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