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師范大學附屬蕪湖醫院(蕪湖市第二人民醫院),安徽 蕪湖 241000)
在全媒體時代,信息傳播速度不斷加快,媒介環境發生巨大變化,社會輿情對醫院宣傳工作的影響越來越大。但是筆者認為,媒體傳播環境的變化為醫院宣傳工作帶來挑戰的同時,也帶來一定的發展機遇,因此,醫院應該充分發揮新媒體優勢,立足醫院特色,強化媒體宣傳隊伍建設,掌握媒體技術運作規律,實施立體化宣傳策略,精準定位,從而提升宣傳效果。
在全媒體時代,互聯網、大數據技術的應用范圍逐漸擴張,媒體覆蓋率越來越廣,信息傳播速度和更新速度逐漸加快。因此,醫院宣傳工作便呈現出多樣化、互動性、豐富性的特點,以自媒體宣傳為主導,以信息化技術為傳播途徑,創新溝通渠道,醫院方與患者方之間通過交流互動平臺可以實現良性溝通,患者滿意度逐漸提高,醫院服務水平也逐漸提升[1]。其次,全媒體信息傳播方式可以更好地體現醫院特色,樹立品牌形象,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提高全體員工的工作使命感,實現工作既定目標的同時,提升醫院服務質量,并接受群眾檢驗和監督,倒逼醫院做到“嚴細實”,從而樹立醫院文化,實現“名醫”“名院”的目標。
在新媒體環境下,要想實現醫院宣傳工作的創新,就應該結合時代背景,強化組織架構。隨著人們接收信息方式和速度的轉變,醫療信息、就診信息、患者信息之間逐漸形成互動體系,因此,醫院可以借助新媒體傳播的實時性和有效性,構建宣傳體系。這種宣傳體系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方面,是溝通體系的建立,醫院宣傳部門應該堅定政治方向,與群眾始終保持密切的聯系,搭建宣傳平臺,做好醫院和群眾的溝通紐帶,以醫院公益性為核心,以服務群眾為基本準則,及時回復群眾疑問,科學解答群眾問題,做好醫學科普,在百姓心中建立良好形象。另一方面,醫院宣傳部門還應該進行科學“跨界重組”,在管理渠道和運營渠道中,構建“新聞宣傳結構”,充分發揮新媒體信息傳播的高效性和及時性,解答醫學專業問題,發揮醫院宣傳軟實力[2]。
在傳統的醫院宣傳工作中,多數醫院采用線下宣傳方式,比如宣傳標語、社會公益活動、入戶走訪等,這樣的宣傳方式雖然可以擴大醫院影響力,但是實際效果并不明顯,并且時效較短。因此,筆者認為醫院應該充分利用全媒體平臺,將新媒體平臺與醫院咨詢、就診系統相連接,通過大數據分析,整理出群眾比較關心的幾大問題,比如40-55周歲的中老年人對于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比較感興趣,20-35周歲的青年群體對心臟疾病、頸椎病、腰椎病等“辦公室常見病”比較感興趣。因此,醫院可以根據不同群體之間的關注重點,精準定位宣傳用戶,傳播醫學信息,找準宣傳亮點,從群眾感興趣的熱點問題入手,定期精準推送消息,提供特色網絡咨詢服務和預約診療服務,從不同的宣傳角度來傳達醫院信息,宣傳醫療典型事例,介紹各個科室的專家團隊,并且與各個媒體實現有效對接,打響醫院知名度,同時,也能增強公眾對醫院的滿意度和信任度,從側面對醫院形象進行宣傳和推廣。
在“互聯網+”的現實背景下,傳統宣傳方式已經不能滿足醫院需求,因此,筆者認為醫院應該將新型網絡信息宣傳平臺當作“主陣地”,既要發揮傳統媒體(報紙、廣播、電視)的作用,也要發揮新媒體(短視頻平臺、微博、微信、電子屏、醫院官方網站、公眾號等)的作用,宣傳先進診療技術,將人物典型事跡、醫德醫風、就醫環境、醫院規章制度、行業內技術水平、行業口碑等作為“醫院新名片”,充分發揮互聯網平臺的“金話筒”作用,突出醫療服務亮點,彰顯醫院服務診療特色。全面更新宣傳理念,確保信息溝通順暢,最大化地滿足群眾合理需求,讓醫院內部之間、醫患之間保持良好溝通,架起互動橋梁,爭取讓各個年齡、各個社會地位、各種社會群體都能享受到科普宣傳和服務。針對群體特點,采取合適的宣傳方式。
科學技術的不斷提升,加快了信息傳播速度,但是在全媒體時代,一些網絡信息呈現爆炸式的增長,海量化的數據層出不窮,其中不乏有一些不真實的數據和新聞消息,群眾一時之間難辨真假,容易引起恐慌,甚至對一些聳人聽聞的“小道消息”深信不疑,不利于廣大群眾科學防控疾病,甚至對醫院形象產生不良影響。因此,筆者認為,新媒體時代醫院應該加強網絡輿情管控,在為群眾建立“發聲”平臺的同時也要重視輿情監控,避免輿論的無序傳播和蔓延。樹立良好形象,引導正確輿論走向,做到不護短,不隱瞞、不回避、不抱怨,尊重民眾輿論表達,第一時間通過新聞媒體向公眾澄清事實,動態化監測輿情的同時,報告事件進展,打消公眾疑慮,明確輿情處理計劃并及時跟進。
綜上所述,媒體傳播環境的變化為醫院宣傳工作帶來挑戰的同時,也帶來一定的發展機遇。因此筆者認為,在全媒體時代,醫院應該創新宣傳工作,充分利用新媒體優勢,構建宣傳體系,精準傳播信息,擴大宣傳途徑,及時處理危機事件,立足醫院特色,強化媒體宣傳隊伍建設,掌握媒體技術運作規律,實施立體化宣傳策略,精準定位,從而提升宣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