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成市文化館,山東 榮成 264300)
文化和旅游之間融合發展,簡稱為文旅融合發展,也是當下黨和國家建設的重要方針。在文化中融入旅游,不但可以提高服務的品質,也能讓中華優秀文化能進一步深入傳播。在旅游中融入文化,不僅滿足了人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愿望,也讓內容的供給得到了豐富。因而,市場要做好對文旅融合發展的引導監管工作,利用相關市場機制優化資源配置,為群眾提供優質服務。
一直以來,文化館帶給群眾的現象都是以開展社會宣傳活動、普及群眾科學文化知識等綜合性的事業文化單位以及活動場所,財政的不斷投入也讓文化建設發展得更為壯大。由于旅游產業帶來的經濟效益,使得在文旅發展過程中,對文化館的角色定位不甚清晰,導致文化館的未來走向還有待考量。
成立文化館的目的之一是為了培養民眾的文化觀念。經過長時間的發展,當前的文化館已成為具備公益性質的事業單位,針對文化普及中的教育宣傳工作擔任重要角色[1]。也讓群眾對于文化服務的需求也愈加多樣化,然而,當前文旅融合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讓文化館的發展停滯不前。文化基礎設施的供給缺乏,也讓文化館在職能轉變過程中存在很多不合理現象。所以,應結合當下時代的發展特征,作出相應的時代職能轉變,再結合群眾的文化需要,及時對文旅融合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作出改進。
人才流失緊缺、結構不合理等問題一直都是文化館待解決的問題。再加上當前新技術的使用,大眾需求的多樣化,也讓人才的稀缺成為應文化館發展創新的重要因素。因而,文化館須得在對時代發展作出相應服務內容改變的同時,不斷對服務的手段及方式進行創新。缺少相應的激勵政策和績效考核評價也給文化館的人才隊伍建設帶來阻礙。
文化館的工作內容涉及范圍相對較廣,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以及地方文化藝術的搜集、傳承保護、普及宣傳等都包含在內,其意義是希望借助這些知識加大群眾對歷史性和民族性為基礎的對文化的認同感,因而要群眾提高對國家的認同感與自豪感,讓文化自信觀念深入群眾心中。提高群眾對文化藝術和歷史科學意識的人文價值升華認知,能讓群眾的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受到特定文化旅游裝置的影響,讓群眾對于傳統文化獲得更多的感觸。因此,重視文旅融合發展,不僅能對大眾產生深刻影響,也能影響他們參與到藝術生產中,提高文化館工作效率的同時,讓文化館在文化交流、文化服務以及文化傳播時能更好地進行開發利用和傳承保護,達到提高群眾文化品位的作用。
豐富且極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可以讓文化館發揚運用文化藝術資源的長處,在進行創新的同時又讓具備個性化的文化藝術為旅游產業帶來有力支撐。我國人均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也讓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消費升級趨勢也愈加明顯,多元個性化的消費需求也逐漸成為大眾消費的主流,在此基礎上對衍生的不同消費業態進行融合也是具有重要作用的。旅游文化不僅可以帶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帶來的文化效益也是最為重要的力量,優秀的傳統文化對旅游產業進行改進升級,使得“文化旅游精品”形式也被更多人所熟知,這樣不但能滿足不同消費群眾的基礎需求,也能讓人們的參與感、幸福感以及獲得感得到顯著提升。因此,大力推行文化生態保護以及旅游業的發展,讓群眾文化、傳統技藝和表演藝術三類文化服務對接相關旅游產業,在探索出更多的文化旅游項目及線路的同時,還能讓傳統文化館生存空間的壁壘得到突破[2]。
場地設備受限、投入經費不足、缺少人才,技術滯后、理論研究薄弱等問題使得當下文化館的建設存在問題,也影響著文化館的發展創新,使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構建過程中,其職能作用無法得到有效運用。現如今,文旅融合發展的進程不斷加快,也讓文化館工作的職能范圍出現了更多的文旅融合綜合體系,也讓文化館的發展訴求逐漸向多元化拓展,為群眾滿足更加多樣化的文化需求。因而,文化館要加大同市場和資源平臺的合作進度,加快推進文旅產業融合、市場融合,使文化產品供給方式、渠道以及類型得到充分的展現。利用已有的方式讓文化產業得到帶動發展,也為傳統文化館的工作打開了新的思路,新時代為文化館帶來機會的同時,讓傳統文化館的職能得到延伸,也為傳統文化館的發展帶來新的變革方式。
綜上所述,文旅融合是一項大的系統工程,而文化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的主體,不僅要依靠專業的文化骨干力量,發展人才隊伍建設,完善人才管理,充分調動文化資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文化館的整體水平,實現文化館在文旅融合內的長期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