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白城市委黨校,吉林 白城 137000)
在我國城市化建設背景下,城鄉發展差距逐漸加大,大量農村人口向城市涌入,不利于農村地區的繁榮發展。在此背景下,我國政府在十九大中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其包含了社會、生態、文化以及經濟等領域。在落實鄉村振興戰略中,文化振興屬于核心內容,通過鄉村文化建設能夠帶動社會以及經濟的發展。因此,當地政府要給予文化建設以高度重視,將文化作為振興鄉村的破題關鍵。
意識形態是文化發展的重要指導和土壤基礎,農村地區由于文化建設較為落后,農村居民在意識形態方面與城市居民存在一定差異,甚至存在一定的腐朽思想、封建主義,不利于鄉村振興。建設鄉村文化可以轉變以往固化的意識形態,利用先進文化在農村地區形成強大的引領力、整合力以及凝聚力,發揮文化的精神杠桿作用,促使廣大農村居民獲得精神文化的提升[1]。
在改革開放政策的引領下,城市是經濟建設的重心,城市居民受到多元文化的影響,思想更加開放,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但是由于農村地區較為閉塞,在社會發展的今天,依然存在一些封建迷信活動,對社會風氣和社會公德帶來負面影響,而低俗文化的發展與蔓延,也不利于地區的長治久安。通過建設鄉村文化可以用先進的文化武裝居民頭腦,凈化鄉村社會文明,推動農村地區和諧、健康發展。
與城市相比較,農村教育事業發展滯后,農村居民普遍文化素質不高,而居民素質決定了倫理取向、價值觀念和理想信念。鄉村文化建設屬于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其關系到農民群體的行為準則、行為取向、價值觀以及人生觀,通過建設鄉村文化,有助于培育新一代農民,豐富農民群體的文化世界和精神內涵,滿足農村居民對文化和精神的訴求,創設文明、和諧、積極的鄉村人文環境[2]。
鄉村振興的具體要求為:生活富裕、治理有效、鄉風文明、生態宜居、產業興旺,但是農村地區在長期經濟建設中,與城市相比較為滯后,產業結構較為單一,主要以養殖業和種植業為主,難以滿足當代農村居民的生活需求。而通過建設鄉村文化有助于拓寬農村居民的思維意識,在群體中形成強大的引領力和凝聚力,群策群力的嘗試新興產業,豐富農村地區的產業結構,實現產業的多元化發展,帶動了農村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工程,在建設過程中,硬件設施屬于基礎和前提,當地政府要給予基礎設施建設以高度重視,為農村居民提供文化服務設施。首先,當地政府、相關部門和各級領導要給予基礎設施以重視,并且增加文化事業資金投入,通過貸款貼息、定向資助、項目補貼以及政府采購等方式,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其次,充分結合當代農村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設基礎設施,例如在農村地區興建一定數量的廣場,滿足農村居民平時開展文化活動的需求,又例如興建規模較大的圖書館,鼓勵當地居民走進圖書館中借閱圖書,在當地掀起一股讀書浪潮;最后,對公共文化設施的資金使用情況開展監督管理,做好專項資金的審計和監督工作,并且及時向全社會公開,接受廣大民眾的監督。
鄉村文化建設滯后的主要原因為缺乏集體性的文化活動,村民對文化活動參與熱情不高,長此以往,不僅導致村民喪失集體感,甚至還會導致先進文化失去滋生的土壤,因此,當地文化部門要積極開展各項文化活動,鼓勵廣大農民朋友參與其中。首先,利用農閑時期、外出人口返鄉時期開展集體性文化活動,做好活動的宣傳工作,促使廣大村民參與其中,例如舉辦村際文化交流活動,培養村民的集體意識和文化意識;其次,充分利用農村地區的文化資源開展文化活動,例如利用農家書屋、文化廣場舉辦讀書交流、廣場舞比賽以及文藝匯演等活動,突出農民朋友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能夠極大滿足農民朋友的精神娛樂需求;最后,文化活動要具有時代性和集體性,符合大部分農村居民的精神訴求,起到先進文化傳播和傳承的作用。
鄉村地區在長期發展中形成了具有地域傳統和地區風俗的文化,在建設鄉村文化中,不僅要注重傳承傳統的優秀文化,還要注入具有時代性的先進文化,二者交相呼應,形成良好的文化生態。首先,要注重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挖掘其中蘊含的精髓,例如孝老愛親、扶危濟困、誠實守信、安居樂業等,通過農村居民喜聞樂見的形式加速文化交流傳統,以優秀傳統文化為導向,促使農村居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以及文化觀,成為一名現代社會需要的高素質農民;其次,加強紅色文化宣傳,農村地區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經過歷史的演變與發展,紅色文化已經在基層扎根,當地文化部門要充分挖掘地域紅色文化,豐富革命文化和紅色文化的內容,將其轉變為推動地區社會發展的動力,促使農村居民形成正確的人文精神和思想觀念;最后,對當地的文化資源進行整合,包括文獻資料、文物、遺跡、遺址等,充分利用其教育作用,在鄉村地區形成文化凝聚力和向心力。
總而言之,在我國經濟發展新形勢下,城鄉建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果,當代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獲得顯著改善。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導下,建設鄉村文化有助于推動戰略的全面執行,滿足當代居民的精神以及文化需求,凈化鄉村社會風氣、提升居民綜合素質、傳承鄉村先進文化,對促進鄉村地區的經濟以及文化發展具有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