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維彬 朱 朋 張 璐 于盛偉
(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山東 煙臺 264100)
隨著《“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和《關于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指導意見》的印發,積極發展健身休閑運動,促進人民健康,已經全面上升為國家戰略。人們的“體育強身”思想意識逐漸上升為當前更高層次文化水平,逐漸實現了由“體育塑身”向“體育塑人”的轉變。休閑體育和健康產業兩者作為新型產業、綠色朝陽產業,有無限發展的空間和生命力。煙臺作為全國最宜居城市,有豐富的健康養生資源,加強煙臺市休閑體育和健康產業的協同發展已經成為政府增進社會凝聚力、促進社會和諧、提升群眾幸福感指數和提高山東省核心競爭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全面深入系統研究健康中國背景下煙臺市休閑體育產業與健康產業有效融合發展,是基于實施國家、山東省經濟文化社會民生生態環保的必然需求。
隨著體育消費不斷增加,以及全民健康層次和健身水平的提高,體育和健康在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等方面的綜合發展效應突出。根據《山東省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數據和我省創建醫養結合示范省的發展目標相比,煙臺在休閑體育產業與健康產業融合發展方面尚有一定差距。一方面,體育和健康產業又屬于不同的行業,主管部門不同,協同管理比較困難的,兩產業在信息交互、資源共享、人才傳遞與溝通等方面還存在失聯狀態。一方面,雖然出現了一批融合發展的理論研究成果和實踐案例,但是在理論研究的深度、廣度與實踐驗證的可操作性方面仍然存在片面、零散以及表象化、針對性缺失等問題,體育和健康產業集聚融合特征不明顯[1]。相對于未來市場需求數據,對于煙臺市新舊動能轉換升級、拉動經濟增長方面潛力明顯,兼容度髙,輻射范圍廣,促進作用大,資源集約性強、經濟附加值髙等特點在體育和健康產業中日益凸顯,休閑體育與健康的發展蘊藏著龐大的消費需求和市場機會。
煙臺休閑體育產業和健康業在資源、市場、經濟基礎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優勢,更要堅持政府主導,將融合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吸收國家和省市出臺的促進產業融合政策,建立和完善相關規章制度扶持與引導,創新體制機制,加強頂層設計,強化產業融合基礎。同時,體育與醫養健康的相關部門、企業和高校開展聯動運作機制,實地調研產業融合發展狀況,制定科學可行的融合措施,優化資源配置,規范產業融合發展布局,建立產業基地群、示范圈,同時建立健全融合管理機制,切實將融合政策落地,去引導資金、技術、“通識型”人才的投入,強化產業融合發展動力[2]。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互聯網技術的深入發展,“互聯網+”與體育健康產業的結合大勢所趨。首先,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可以建立全民體育健康數據檔案,幫助政府和相關部門、企業實現休閑體育和健康產業的精細化和細致化管理;其次,能夠更快地拓展休閑體育健康產業產品制造領域和消費市場,增加休閑體育和健康智能化體驗,降低參與門檻,構建“互聯網+體育健康”產業整體生態格局,進一步優化供給;同時,還能形成對消費市場的資金走向、人才流動、文化傳播等動態觀察,主動把握消費群體的需求愿望,及時調整產業融合策略以滿足市場需求[3]。
通過深入宣傳煙臺特色為著力點,以休閑體育和健康品牌為切入點,將煙臺由一個旅游目的地向休閑體育和健康度假目的地轉變,例如,將煙臺本地大櫻桃、葡萄酒、金沙灘、黃金海岸特色產品相結合,舉辦大櫻桃馬拉松、葡萄酒馬拉松、黃金海岸馬拉松、養馬島馬拉松、昆崳山馬拉松等,通過舉辦特色馬拉松活動,讓跑者在享受快樂的同時,理解煙臺獨特的文化和人文,從而推廣城市形象,打造體育健康品牌,進而提升煙臺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例。
抓住全民體育健身戰略發展機遇,豐富休閑體育和健康產業融合載體,以我國體育健康產業融合發展的核心內容為抓手,針對消費群體、層次和需求,加大休閑體育與醫養結合等方面融合,創新休閑體育和健康形式,進一步增加產業的吸引力,有利于提升全民體育健康意識,提升生活幸福指數,助力醫養結合示范省建設,推動體育健康設施投入,實現產業融合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4]。
依托全運會、省運會、全民健身日和學校體育聯賽等綜合性賽事,創新整合休閑體育健康資源,深挖產業融合的文化內涵,提高城市影響力。積極引進和培育國際精品傳統體育健康賽事,促進國際國家級等髙水平賽事數量和服務水平。激發市場機制活力,拓寬市場準入機制,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和市場補充的開發方式,探索建立融合特色賽事,鼓勵社會創建休閑體育健康俱樂部,豐富競賽組織主體,營造豐富多彩的體育健康氛圍,形成一種全方位、多層次的融合發展模式。同時,融合旅游資源,結合煙臺本地特色,開展各種休閑體育和健康主題旅游,豐富商業業態,拉動旅游消費;完善配套服務,提升休閑體育和健康融合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