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昕鳳
(山東省圖書館,山東 濟南 250100)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數字化已經成為了21世紀的主要代表特征,而數字圖書館便是這一時代下的產物,作為一項新興事物,我國也為此展開了積極探索。數字圖書館建設過程當中,與傳統的知識產權產生了嚴重的版權沖突問題,數字圖書館被著作權人聲稱濫用版權,嚴重損害其利益,出版界也只有數字技術,使得非法復制品數量增多,使相關人員的利益受到了嚴重的虧損。因此,本文便從此入手,探討現有數字圖書館下所面臨的知識產權問題。
知識產權又稱為知識所屬權,顧名思義,是對無形的精神知識擁有的所屬權,若擁有該項產品的知識產權,則具有支配權,使用權,贈與權。而數字圖書館知識產權是將相關資料進行數字化儲存。在數字圖書館的使用和建設過程中,對圖書館知識產權問題必須要有詳細的考慮,在數據庫、網絡傳輸、電子出版等過程中,容易造成侵權。但是數字圖書館知識產權的法律體系更加復雜,其依附于網絡也受制于網絡。數字圖書館是網絡的基礎,但網絡是圖書館的保護屏障,二者是相互依存的關系[1]。
知識產權作為一種重要性產權具有非常明顯的特征,對相關文獻及資料查找后發現,知識產權主要有以下特征:
2.1 無形性。知識產權相比于其他產權來說,最大的區別就是其具有無形性,是一種無形財產,區別于有形財產,其保護對象并沒有實體,是無形成果的精神知識。所以數字圖書館要合理的使用《著作權法》,此法律中明確規定了圖書館對文獻資源的合理使用權。
2.2 地域性。知識產權具有地域性。即權利人的保護范圍受一定地域限制。一般來說,在一個國家申請知識產權,該知識產權僅能在該國家境內有效,受該國家的法律保護,并沒有跨越國界。因此,具有明顯的地域色彩,僅少數簽有國際公約或者多邊協定除外。
2.3 獨占性。知識產權具有獨占性。顧名思義,若產權以外的人不經過知識產權所有者的許可,則不得擅用此項權利,如若違反,將受到法律的制裁。
2.4 時效性。知識產權具有時效性。在我國,知識產權的保護受到時間的限制,限制期限因知識產權具體種類的不同而不同。通常來講,時效性表明該知識產權在一定期限內受到法律的一致保護,期限過后,該保護失效。所以要增強數字圖書館知識產權方面的法律意識。
知識只有經過利用與繼承,才能夠實現價值。在資源共享的環節中,則可以使信息資源進行增值。在網絡環境下,數字圖書館逐步建設起來,網絡數字的知識產權的傳播更具有廉價和無償性的特征,而這些特征與知識產權本身的保護產生了矛盾。因此對知識產權進行規定和限制,都是十分必要的。而現階段數字圖書館的建設初期,存在著一系列的知識產權問題,在筆者對相關文獻和書籍進行充分閱讀后,將問題主要總結為以下三個方面:
在數字圖書館知識產權組織管理的方面,國內已經從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和圖書館聯盟以及圖書館共同體等多個角度進行了探索和實踐。“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是解決圖書館資源建設中“作品授權難”的重要方法,簡而言之,知識產權集體管理組織作為中間機構,一方面,從產權所有者那里獲得了作品使用的授權許可。另一方面,也將其集中管理和獲得授權的作品授權給作品的最終用戶,從而減少繁瑣的操作程序,并且帶來了批量化操作的便利,以避免侵權的風險。“圖書館聯盟”是不同區域、不同級別和不同類型圖書館聯合的重要形式,圖書館聯盟遵循了共同制定的協議與合同,可實現圖書館之間互通互補、共建以及共享,圖書館聯盟的建立,便可以有效地擴大聯盟成員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形成圖書館知識產權聯盟組織,才能更好地保護知識產權。
調查研究顯示,我國知識產權存在著相關問題的原因中,保護不當是首要原因,它帶來的直接結果是相關企業以及科研工作人員的知識產權量少。雖然明知此成果是自己的產品,但由于沒有相關證據表明這一類產品歸自己所有,因此,無論是有意或者無意,都極易發生侵權或被他人侵權的現象。當然,就現階段我國公民來說,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仍舊薄弱,使得被侵權還未知的現象發生的較為普遍。
數字圖書館是目前世界各國正積極探索的一項重要工程,在我國也處于建設初期,數字圖書館的建設和一般企業一樣,存在著域名保護問題,域名的保護是知識產權中的一大重要部分,只有對域名進行充分保護,才能使版權問題及共享問題得到解決,這些問題的解決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為了避免數字圖書館中的知識產權被侵犯,首先要建立政策性和系統性支持,出臺針對數字圖書館的知識產權保護辦法和實施細則,構建制度完備、策略成熟、防護有效、系統強大的數字圖書館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并且根據數字圖書館中的數字信息,分門別類的進行有針對性的保護。目前我國主要通過相關技術支持以及政策支持兩方面進行數字信息的具體保護,常見的保護措施有水印加載技術、數字加密技術等,這些技術如若能得到有效運用,便可以解決我國的數字圖書館知識產權保護問題。
1.1 數據加密技術。數字加密技術即將想要加密的文件進行轉換,將其變成無意義的數字文字,接收方想要閱讀該文檔,必須對其進行解密,其作為最常見的主動安全防御策略被相關廣大企業所運用,是最可靠的保障。其形式能夠滿足信息的完整性,綜合性需要,被廣泛應用。
1.2 水印加載技術。水印加載技術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能看到的一種技術應用,它隱藏在相關文檔中,是一種宣誓版權的措施,其將水印隱含在數字化作品中,從而顯示版權信息。當作品展示在用戶的互聯網中的電腦屏幕上,不管用戶怎樣使用該作品,均會展現出版權信息,使得翻印、影印、截屏、拓印等盜竊圖書信息的手段變得無濟于事。
1.3 軟件加密技術。軟件加密技術,顧名思義,及對相關知識產權中特定的軟件設置及數字化作品進行不同的級別的加密用來說明和控制。例如,不同客戶對數字圖書館進行訪問時,對其加以區別分辨,并根據安全策略,對數字信息資源進行集中管理,對相關數字轉換的信息進行控制,甚至可以控制到相關文件,具有較強的安全性,是數字圖書館可以采用的一種高級技術。
1.4 數字簽名技術。數字簽名技術采用的是公開秘鑰體制,使用者可以利用此技術完成身份認定和權利認定,而利用者則可以利用數字簽名證實該數據是否準確,是否正版,是否侵權。因此,數字簽名能夠確認用戶的身份,同時能夠防止詐騙和作偽證,作為現階段知識產權的保護措施之一,是一種合法、有效使用的重要手段。
1.5 CA認證技術。CA認證技術是一項被業界公認的保障網絡安全核心技術,引入CA認證技術,使得數字圖書館開放網絡的安全問題得以迎刃而解。通過CA機構,用戶可以向該機構申請獲得CA認證,如果用戶利用CA認證書進行非法復制,非機構則可以根據相關情況進行調查和起訴,從而起到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作用。
1.6 入侵檢測技術。當入侵檢測技術檢測客戶是否被侵犯知識產權時,入侵檢測技術就可以提供實時的入侵檢測,并且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例如可以跟蹤恢復相關的數據和斷開網絡的連接。當發現該用戶的使用不到位,具有攻擊特征的時候,便可以進行檢測,對此攻擊行為作出警報,同時采取保護措施,因此它可以對付來自于內部網絡和外部網絡的攻擊,能夠有效阻止黑客的入侵。
2.1 普及相關法律。數字圖書館的非盈利性,本就區別于其他社會機構,它無償提供各種信息資源,將資源共享。相關部門應該本著尊重知識,尊重作者的理念來加強數字圖書館方面的立法,立足于實際,循序漸進普及相關法律,捍衛法律的尊嚴。并且還應該加強公民的法制教育,讓廣大公民自覺遵循相關法律法規,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3]。
2.2 頒布報酬與賠償標準。在明確相關立法條款的前提下,應頒布相應的報酬與賠償標準。在圖書館數字化的過程中,會用到大量的著作權人的作品,因此,只有通過法律來明確著作權人收取報酬的標準性和合法性。出臺相關法律對著作權集中管理并頒布賠償標準,對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行為指定法律與賠償標準,可有效減少侵權現象發生。
綜上所述,在數字圖書館建設時期,我們必須緊跟時代步伐,建設好數字圖書館,但就其出現的知識產權現象,我們也應該從政策上及技術上給予支持,并且必要的技術支持能夠對網絡信息及數字圖書館的合法權益進行補充,并有效促進我國的科研能力的發展。因此,在數字網絡化的發展環境下,法律措施與技術手段相結合,是未來的數字圖書館知識產權保護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