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安寧
(山東省圖書館,山東 濟南 250100)
我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奮力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是由我國的國情決定的。當前,我國經濟迅猛發展,但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城鄉差距持續擴大,城鄉二元結構明顯。只有堅持城鄉協調發展理念,壯大鄉村發展新動能,才能統籌推進城鄉和諧發展。其中,推進鄉村文化振興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要注意發揮文化的引領作用。只有文化跟得上時代的進步,鄉村發展才能跟得上時代的腳步,才能讓鄉村留得住人,留得住人才。
鄉村圖書館對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這是因為,鄉村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根脈,是鄉村振興的推動力和支撐力[1];而鄉村圖書館是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陣地、精神源泉,是鄉村智力支持的重要載體[2]。因此,鄉村圖書館的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分析當下鄉村圖書館的建設現狀,以期為鄉村圖書館的建設與發展提供借鑒與參考。
為鄉村提供圖書借閱、文獻管理與信息服務,幫助村民提升文化素質,豐富村民文化生活的場所,有農家書屋、農民書社、農民書館、村圖書室等諸多稱謂,現統一稱為鄉村圖書館,以便將其作為共性整體予以探討[3]。鄉村圖書館初建時,態勢良好。但是,建設之路后續乏力,許多鄉村圖書館建成后不久即陷入簡單維持甚至癱瘓狀態。接下來本文將從政府、鄉村圖書館、村民三個主體維度分析鄉村圖書館建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1.1 政府保障政策不長效。近年來,我國頒布實施了一系列推進鄉村圖書館建設的政策、意見、方案等,制度建設日趨完善。例如,2017年我國頒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法律明文規定“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充分利用鄉鎮(街道)和村(社區)的綜合服務設施設立圖書室,服務城鄉居民”。一系列的政府大政方針政策都為鄉村圖書館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態勢,每次政策的導向和資源的投入都為其建設掀起浪潮。但是,通常評估過后,政府就不再有持續的資源補充和政策保障,導致鄉村圖書館的建設難以持續穩定發展。
1.2 政府財政投入機制不健全。以目前形勢來看,鄉村文化基礎設施落后,鄉村文化建設投入不足,制約了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政府財政投入不健全,鄉村圖書館的運營就沒有穩定持續的資源補充以及經費投入保障。基礎設施缺乏建設資金、圖書資源缺乏補充資金、現代化設備缺乏投入資金、管理人員缺乏工資待遇等問題都會導致鄉村圖書館事業停滯不前,不能持續健康發展,從而漸漸對村民失去吸引力,降低使用頻率淪為擺設。
2.1 基本資源短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因此,經費保障是鄉村圖書館事業維持和發展的基本要求。當前鄉村圖書館面臨的諸多無法持續運營的難題均與經費不足有關。很多鄉村圖書館因為缺乏經費導致圖書資源更新不及時,無法滿足村民的需求;基礎設施薄弱,館舍條件極其簡陋;現代化設備缺乏,不能滿足村民對網絡信息服務的需求。致使鄉村圖書館事業發展停滯,繁榮難以持續。
2.2 專業管理人才匱乏。人員問題是鄉村圖書館建設面臨的一大難題。鄉村圖書館通常位置偏遠,體制歸屬不清晰,工作人員流動性大,還有很多鄉村圖書館工作人員僅由村干部兼任,他們大多缺乏專業的圖書管理員素養和必備的圖書管理員技能,不了解圖書館工作的業務流程和標準規范,致使鄉村圖書館管理制度混亂。此外,工作人員工資待遇較低,很難吸引優秀的圖書管理人才到館工作。
3.1 鄉村居民閱讀意愿較弱。個人閱讀能力是讀者閱讀的前提,但鄉村村民中文盲基數較大。很多村民受教育年限較低,大部分村民是小學或初中學歷,高中或大專以上學歷者基本都選擇進城務工。青壯年勞動力的流失導致老人和兒童成為大部分鄉村人員的主力。村民的年齡、文化、習慣以及閱讀能力導致村民閱讀意愿較弱,鄉村圖書館使用率很低。
3.2 鄉村圖書館服務內容與鄉村現實脫節。鄉村圖書館面對的讀者主要是文化程度不高的村民,大多數村民終日為生活勞作奔波,能夠用來讀書的時間很少,能夠看懂的圖書也很少。很多鄉村圖書館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務忽視了鄉村居民的主體地位,所提供的服務并不符合村民的實際需求,與鄉村居民現實的文化需求脫節。使得村民參與性弱,鄉村圖書館無人問津。
鄉村文化建設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過程,鄉村圖書館不發展,鄉村文化振興就會受到牽制和掣肘,鄉村振興戰略就會失去動力源泉。因此,我們要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出發點,探索我國鄉村圖書館的建設發展策略,下面將分別從政府、鄉村圖書館、村民以及社會力量四個主體維度論述策略。
1.1 完善鄉村圖書館發展政策保障長效機制。鄉村圖書館的建設之路任重而道遠,探索其持續發展的可行之路,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為了確保鄉村圖書館的后續發展建設有序穩步推進,政府必須鞏固完善鄉村圖書館發展政策保障長效機制。要把鄉村圖書館建設成什么規模,提供什么服務,如何推動鄉村文化振興等,這些都應該有一個長效保障機制,動態對照檢驗發展水平,鄉村圖書館的長期建設才能有章可循。
1.2 建立鄉村圖書館經費保障法律機制。經費保障是鄉村圖書館發展的前提。鄉村圖書館作為公共圖書館,財政經費是其獲取經費的主要途徑。將鄉村圖書館的運營經費納入政府常規預算,建立鄉村圖書館經費保障法律機制,通過立法從根本上為鄉村圖書館的運營和發展提供強力保障。有了堅實的財力基礎,鄉村圖書館的書刊、設施、設備才能持續更新,才能吸引專業的圖書管理工作人員。
2.1 提供閱讀幫助,改善村民閱讀困難現狀。鄉村文盲、半文盲人口基數大,村民閱讀困難,這是鄉村圖書館圖書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針對這一現狀,鄉村圖書館可以探索提供閱讀幫助,幫助村民獲取有用信息。一是可以因地制宜開展掃盲服務,讓村民能夠讀書寫字。二是對村民進行計算機培訓,幫助村民使用信息技術。三是根據村民的閱讀興趣改進館藏結構,吸引村民閱讀。鄉村圖書館的管理只有以“服務村民”為宗旨,積極思考如何吸引村民讀書、為村民購置什么書等問題,才能讓鄉村圖書館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2.2 立足鄉村實際,探索多樣的“鄉村圖書館+”服務模式。“鄉村圖書館+”服務模式是指在發揮鄉村圖書館基本服務職能的基礎上,利用現有的館舍場地和館藏資源,豐富其服務內容和方式。服務內容必須立足當地實際,讓村民學有所用,才能吸引村民走近鄉村圖書館。一是探索“鄉村圖書館+繼續教育”,針對兒童開展學習輔導、讀書沙龍等活動,指導孩子學習和閱讀;針對老人開展公益講座,豐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針對青壯年組織專項技能培訓,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高質量的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就業、創業能力。二是探索“鄉村圖書館+電子商務”,組織電子商務培訓,讓村民學會利用電腦、手機等設備拓展線上平臺,幫助村民深入挖掘鄉村商業價值,推動鄉村經濟發展。
2.3 吸引優秀人才,打造專業的圖書管理工作人員隊伍。目前,鄉村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待遇較低,無法吸引優秀人才扎根。因此,要合理利用經費提高工作人員待遇,讓鄉村留得住優秀的圖書管理人員,打造專業的圖書管理員團隊。也可選擇村干部、村教師等具有一定威望和能力且了解當地情況的人員牽頭帶領鄉村圖書館建設。相關負責部門要定期對鄉村圖書館的工作人員進行專業的職業技能培訓,幫助其提高職業技能,與時俱進地參與鄉村圖書館建設。
當前鄉村圖書館的建設存在供需錯位的問題,這導致其使用率極低。在建設鄉村圖書館的過程中,要注意發揮村民的主體作用,推行信息資源配置“按需制單,百姓點單”的服務模式,以村民需求為導向提供精準供給。因此,圖書館選址、館藏資源種類、舉辦活動類型等都應該聽取村民的意見,讓村民當自己的家,而非鄉鎮政府的意志所決定,從而激活村民參與的積極性,讓其服務更為符合村民的需求。
營造社會慈善文化氛圍,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鄉村圖書館建設。一是政府可以采取“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多渠道辦館途徑,除政府財政撥款外,還可以集體眾籌辦館。政府可以制定激勵政策,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鄉村圖書館建設。二是高校可以鼓勵大學生參與鄉村圖書館建設實踐,豐富學生社會實踐的類型。三是城市圖書館可以建立結對幫扶制度,利用自身館藏、人才等資源扶持鄉村圖書館建設,實現兩者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只有全社會都重視參與鄉村圖書館建設,才能讓鄉村圖書館留住鄉愁,種下希望。
鄉村圖書館的建設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它在豐富鄉村文化、提高村民精神文明素質等方面有著重要作用,對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闡述了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圖書館的建設所面臨的問題,并提出了促進我國鄉村圖書館建設的策略。鄉村圖書館的建設任重而道遠,相信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鄉村圖書館一定會在鄉村這片土地積蓄營養,開枝散葉,為鄉村振興增添一抹亮麗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