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 莉
(四川省綿陽武都引水工程建設管理局,四川 綿陽 621000)
從實際業務難點出發,深入落實水利部“智慧水利”建設方針,以工程建設為基礎,充分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科技檔案等新興信息技術,推進“智慧武引”現代化灌區管理項目建設。人工智能是新時代推動科技跨越發展的重要力量。近年來,我國頒布了多項戰略規劃和綱要,全方面指引人工智能的發展。2016年5月,為加快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四個部門聯合發布了《“互聯網”+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是推進傳統經濟向新興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驅動力量。精準培養產業所需人才,對專業化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以“數據中心”為核心,以“網絡光纖通路”為脈絡,以信息監測站為觸點,搭建“智慧武引”科技檔案一體化平臺全面覆蓋防洪、灌溉、發電、城鄉工業生活供水等業務專題。實現武都引水灌區工程管理做到“心中有數、科學調度、高效管理”的總體目標[1]。
智慧水利的概念。一智慧水利這一概念最早源于美國,這一概念的關鍵詞是智能化、交互性以及自動化。智慧水利科技檔案是以信息工程、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最新技術以及科研成果為基礎,能夠自動、智能、即時地探測、記錄水以及存在環境科技檔案等信息,并借助互聯網技術將信息傳送到對應的數據庫之中,最后通過建模、云計算等技術完成數據分析、整理,并結合數據結果做出最佳決策,發布相關指令,確保對應的操作者以及操作設備能夠做出及時、正確的反應,有利于及時解決水利工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不僅能夠強化水利工程防范抵御水旱災害的能力,而且可以最大限度提升水資源利用率作為第一手資料[2]。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給檔案管理工作提供了諸多機遇。大數據是規模巨大,通過專業科技技術獲取、管理、處理并整理成為有用資訊的海量數據。其具有大量、高效、多樣和價值密度低的特點,被人們認為是人類新世界的“新財富”,價值堪比“石油”。在科技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檔案管理工作人員更多應偏向于主動獲取信息,檔案管理工作人員可以積極利用大數據處理技術,并對數據進行有效處理。首先,為檔案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多可能。信息量十分龐大,豐富了檔案信息;大數據時代存在多種技術,可以讓檔案管理人員利用多種方式高效完成檔案管理工作;可以使檔案管理工作更加完善。其次,降低管理成本。檔案管理人員可以將檔案儲存在數據庫中,可以減少材料消耗,也可以節約空間[3]。
策略首先,各級領導以及各個部門都要意識到檔案數據化及信息化建設的必要性,文件的生成通過對文檔的編輯和修改,可以使計算機仿真變得更加簡單。參數的定義在進行計算機的制造過程中,需要對其的工作原理、操作方式、設計要求等方面的資料收集,并將其整理成適合的格式以便于使用者使用。同時,也要加強對硬件的控制與測試,從而保證了軟件的可靠性與穩定性從而達到科學性的科技檔案。未來大數據整個過程會涉及眾多領域,特別是監測管理過程,涉及面很廣,而水利監管某一個指標中的信息不會是一時的,需要有一定的對比性,這就意味著會涵蓋過去、現在以及未來的信息中,因此,要實現信息多元性,尤其是對具有一定時間跨度的信息比較多。同時,在對信息進行傳輸的過程中,還會以視頻、數字、圖像、文字等不同形式進行。將檔案管理重點放在檔案數據中的信息上,積極挖掘、檔案數據信息的價值[4]。
在明確檔案數據化、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之后,信息化改革最重要的就是轉變檔案管理中逐級批準的模式,要最大程度上減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流程復雜問題,就需要讓逐級傳遞信息的群體,從而減少工作中流程煩瑣問題。用水戶在接收信息也能做到統一定時發送,確保每戶用水戶都能及時接收到水管單位推出的輸出水源信息,能最大程度上保障每戶用水戶的權益不受侵害,從而體現了科技檔案應用的優越性。例如擴大水利工程設施、大江大河湖泊等監測領域。同時,應優化檔案室環境,應完善硬件與軟件設備,應用最先進的計算機系統檔案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利用率。實現各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將重要的文件、材料等檔案都納入檔案中心[5]。
對于智慧水利科技檔案而言,在具體執行時,需要對獲取的信息數據通過數據庫進行匯聚、整合。第一,應完善檔案數據化管理制度,制定標準的檔案管理流程,落實責任制。制定細致、全面的管理制度,包括檔案收集制度、檔案傳輸制度、檔案權限管理、檔案安全等,使檔案管理能夠處于全方位、全過程監管之中,提升檔案管理部門的獨立性。第二,完善人員考核制度,定期對檔案管理人員進行理論與實踐兩方面考核制度,加強管理人員責任意識。第三,應完善監督制度,加強對檔案數據化管理的監督。監督人員要嚴格管理進出檔案室的人員,也要對檔案室管理人員進行監督[6]。
對檔案管理人員進行培訓是加強檔案數據化建設的關健環節,因而需構建一支高水平、高素質的檔案管理隊伍。應遵循“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在強化技術應用的同時,也必須關注檔案管理人才建設,尤其是專業型、綜合型人才的培養,以高素質專業檔案管理人才為目標,提升人在檔案管理現代化中的價值,切實制定出嚴格的培育制度與管理標準,讓管理人員產生“能力危機”,從而主動參與專業素質提升,適應檔案管理現代化變革和利用型科技型檔案的技術需求,根據需要招納經驗豐富、掌握專業知識且具有信息、大數據等技術應用能力的檔案管理人員,優化檔案管理隊伍[7]。
信息化管理雖然效率較高,發展機遇來臨的同時也帶來了各種各樣的挑戰,計算機網絡安全技術的發展面臨多種影響因素。因此,構建計算機網絡安全防線已經成了計算機網絡安全技術研究的重大課題之一,專家學者正不斷地實時監控,能夠抵擋大部分的計算機病毒進入,保障計算機存儲數據的安全。計算機使用者通過對電腦安全掃描,能夠及時將電腦中的病毒隔離、清除。但也可能會出現信息泄露等問題,因此,應保障檔案信息的保密性以及安全性。可以完善檔案數據化平臺科學的加以設置防火墻,并進行修復,確保檔案的安全性,且需要做好檔案備份工作,避免檔案丟失造成嚴重影響[8]。
武都引水工程是四川省“西水東調”總體規劃中具有防洪、灌溉、發電、城鄉工業生活供水、環境保護、旅游等綜合利用功能的大型骨干水利工程,被國家和四川省列為重點建設項目。武都引水工程共分二期建設,其中第一期工程包括取水樞紐、總干渠和涪梓灌區渠系及沉抗囤蓄水庫等,灌區范圍包括綿陽市的江油市、游仙區、梓潼縣、三臺縣、鹽亭縣和遂寧市的射洪縣,灌溉農田126.98萬畝。武都引水第二期工程包括武都水庫、灌區渠系工程和金峰囤蓄水庫等[9]。
武引二期工程包括武都水庫和二期灌區工程。武都水庫屬國家大(1)型水利工程,設計庫容5.72億立方米,在2018年“7.10”、2020年“8.10”特大洪水中發揮了巨大的防洪效益。武引二期灌區工程,主要建設全長108公里的西梓干渠、333公里的中小骨干渠系和庫容0.98億立方米的金峰水庫。控灌綿陽市的江油、梓潼、鹽亭,廣元市的劍閣,遂寧市的射洪,南充市的南部縣,灌面達105.32萬畝,受益人口達500多萬[10]。
“智慧武引科技檔案”信息化項目,是武都引水第二期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一期灌區信息化建設基礎上,結合二期灌區信息化建設需要,對武引系統信息化建設進行頂層設計和統籌建設,整合武引灌區各類水利信息資源,實現武引全灌區水利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水利精細化管理能力和水平,提升對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的應急決策能力,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為檔案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機遇,但也是檔案管理工作更加復雜,因此,需要樹立信息化管理理念、加強信息化建設、完善管理機制、充分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并增強檔案信息的安全性科技性,從而防范風險,充分發揮檔案的作用。同時,作為四川智慧水利試點工程和科技檔案為四川水利現代化進程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