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國芳
(東營職業學院,山東 東營 257091)
隨著社會經濟與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突發事件的種類越來越多。要提高對于新時期突發事件的應對能力,首先應該對突發事件有所了解。突發事件的類型有很多,主要包括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社會安全事件以及公共衛生事件。當產生突發事件時,如果沒有妥善處理,很有可能會擴大事態的嚴重性。自然災害類突發事件主要是由自然天氣造成的,例如,臺風、暴雨、暴雪等惡劣天氣造成的交通事故、基礎設施損壞以及人員傷亡等事件。事故災難類突發事件主要是指工程施工過程中出現的意外事故以及設備故障等。社會安全類突發事故出現的頻率較低,主要包括交通車輛內部乘客擁擠造成的踩踏事件、恐怖分子襲擊以及連環車禍等。公共衛生安全類突發事件是指嚴重危害公共衛生的事件,比如,污水、有毒氣體等廢料的大量排放、黑心廠家在加工商品時,在商品中添加了對人體有害的物質等類事件。在各類突發事件時,一定要結合實際情況采取合適的處理方式,將風險降到最低[1]。
相關研究數據表明,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教學規劃中還不能很好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更不用說實現專業課與思政課的完美融合。授課講師與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重視度都不夠,授課教師主要任務是完成課程內容的講解與課程考核,學生主要將時間放在專業知識的學習與人際交往上,一些學生甚至在思想政治課課堂上學習其他科目,對思政課程的學習與考核都是敷衍了事。部分高等院校以就業率和升學率為首要目標,提高學生課業壓力的同時壓榨其他核心素養發展課程,甚至有些高等院校都不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即便開展了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也無法提供專業的師資力量[2]。高等院校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良現狀之一就是對于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重視度不高,學生與教師在這方面都有責任。
高等院校有責任引導學生的思想信念,學校應該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建設,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不僅要加強學生對于思政政治的理論學習,還要培養學生處理突發性事件的能力。高等院校的大多數學生都處于剛成年的階段,個人的價值觀、世界觀與人生觀還不成熟,明辨是非的能力還有待提升。學生在剛步入校園的時候,接收到的信息良莠不齊,避免誤入歧途,學校應該也有責任引導學生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體系的培養。學校應該重視學生在思想教育方面的建設,對學生應該多加勉勵,幫助學生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同時也要幫助學生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例如,學校可以及時開展突發性事件思想教育主題的活動。可以在學生剛進入校園的時候,開展一系列以思想教育為主題的宣傳講座,輔導員要積極配合學校的工作安排,安排學生參加主題講座,確保每一個學生都接收到了思想政治教育。學校也可以安排入學的積極分子進行思想建設相關主題的演講,可以安排每一個班級選取20%的學生參加這個演講比賽,通過聆聽同齡人的演講,剛入學的學生更能共情,能提高學生對于思想教育建設的重視度。同時,也要發揮鼓勵教育的力量,為參加思想教育建設主題演講并表現優秀的學生頒發“思想教育建設先鋒”的獎章,鼓勵學生多參與配合學校組織的思想教育建設活動。學校也可以通過網絡宣傳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建設工作,可以在學校官網的通知欄發表學校組織的思想教育建設活動信息,避免學生出現消息不靈通的情況。再進行了一階段的思想教育建設以后,學校也可以在校園官網上面發布考試,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建設進行考核,可以設定一定的考核標準,如果考核結果達不到80分,則需要再次參加思想教育建設活動,直到測試通過為止。學校應該大力宣傳思想教育建設的重要意義,盡可能地幫助學生在剛進入校園的時候,就能樹立理想目標,充分利用大學的課余時間。
近年來,我國教育發展迅速,教育領域的許多研究成果都為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論支撐。高等院校將思想政治課與專業課融合是教育培養高素質綜合型人才的前提和基礎。傳統教育觀念中,高等院校人才培養更側重于培養技能型人才。只具備高技能顯然不符合新時代對高知人才提出的要求。高素質不應該只體現專業技能方面,還應該體現在個人思想方面。例如,學生在步入社會后處理突發性事件時,應該以怎樣的心態與方法應對突發性事件。這些問題都應該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每個人可能會遇到的突發性事件各不相同。只有從處事原則、心理教育以及應對能力方面進行培養教育,才能使每個學生具備較強的突發性事件應對能力。在專業課中引入突發性事件政治思想能夠為學生提供新的思考角度,幫助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技能與社會生活結合在一起,這對學生未來的發展也十分有利[3]。
在教育的過程中加重思政課的分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政治思想覺悟,引導學生主動去關心國家命運與社會時事,只有將個人命運與國家的發展牢牢結合在一起,才能樹立遠大理想,在個人成就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是高度符合的。在教育過程中應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作為指導思想,所以,將思政課與專業課融合起來是十分必要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后期的年齡階段,還未與社會進行接觸,個人獨立自主能力與明辨是非的能力還不夠強大,教師與學校有責任、有義務引導大學生構建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
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只有理論內容不足以大大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應該定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性實踐活動,讓學生切身體會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4]。還應該對突發性事件進行模擬,使學生具備一定的心理準備。實踐性活動以在校內舉辦思政活動和在校外走訪為主。實踐出真知,思想政治教育性實踐活動能夠為思政教育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有效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還能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學校可以舉辦重走紅色之路的思想教育活動。例如,可以組織學生參觀當地紅色旅游勝地并走訪革命老兵。在組織校外實踐活動時,首先一定要確保學生的生命安全,教師應該事先設計出游路線與出游方式;走訪過程中,學生也應該聽從教師與當地工作人員的指揮。在參觀紅色旅游勝地時,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述該旅游勝地背后的時代故事與寶貴的民族精神。比如,在參觀延安長征之路時,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述紅軍不畏艱難險阻,奮勇長征的事跡,用英雄人物的親身經歷來提高學生的思想感悟,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在組織走訪革命老兵的活動時,可以增加一些老兵與學生互動的環節。比如,可以組織革命老兵與學生參與擊鼓傳花游戲,停止擊鼓時,手中有花的人要為大家講述一件新鮮事。革命老兵可以為學生講述革命時的經歷,學生可以為革命老兵講述新時代的發展,革命老兵與學生的互動將中國的昨日與明日連接在一起。
任何領域的教學都不應該是填鴨式教學,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也不例外。學生在經過理論課程與實踐活動的學習后,內心應該積累了許多感悟,學校應該定期組織活動為學生提供思想政治覺悟抒發舞臺。學生在抒發思想政治感悟時,可以以演講比賽和翻轉課堂的形式。只有學生發自內心地抒發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悟,這門課程的開設才更有意義。
高等院校每學期可以開展一到兩次大型翻轉課堂活動,要求以思想政治領域為活動主題,可以單獨組隊,也可以多人組隊。學生每一學期開始的時候,就可以著手準備思想政治教育的翻轉課堂,經過小組討論后,向教師匯報翻轉課堂的主題與人員分工。活動實際進行過程中,每一小組擁有二十分鐘左右的講述時間,學生可以利用多媒體文件來豐富整個翻轉課堂。翻轉課堂結束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于該活動的感悟寫一篇日記,字數不限。除此之外,還可以組織辯論比賽,比賽的題目可以以“突發性事件的應對方式”為主題。我思故我在,辯論場上雙方都需要眾多論點與論據來說服對方,在準備辯論比賽的過程中就是對學生的思想進行訓練。比如,學生可以就思想政治問題進行辯論,雙方隊伍人數不得超過六人,由教師作為評委。學生可以從社會熱點中尋找辯論賽主題,例如,“是否應該延遲退休”“是否應該提高納稅門檻”,也可以由雙方自擬主題。辯論雙方需要自行協商正反方,并向學院申報辯論賽活動。辯論過程中,抽選一名學生對雙方辯詞進行記錄,供日后所用。
高等院校對于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不重視,導致其教育的低實效性。高等院校應該加強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將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切實對學生應對突發性事件的能力進行培養。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政治思想從內心深處覺醒,并構建一個良好的世界觀、價值觀與人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