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方溶
近年來,我國飼養寵物犬的家庭數量不斷增加,隨之而來的是因養犬造成的一系列問題的不斷增加。寵物犬不良行為是目前困擾養犬人群最嚴重的問題之一,寵物犬常見不良行為有過度興奮、攻擊物體、護食等。犬不能像人那樣思考,理解人的行為,僅憑記憶和本能行事,犬不良行為常常是犬的本能反應。犬作為當下飼養數最多的寵物,其不良行為會對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產生巨大的影響。
對于犬來說,過度興奮、攻擊物體、護食等行為是其自然屬性、本能行為,是在自然條件下作為犬本應該具備的生理特性,而對人們來說這是不良行為。
當犬長時間未見到犬主,見到犬主后往往會非常興奮。此時犬主與犬接觸,犬會以撲、跳等形式回應犬主,一般當犬表現出這種行為,犬主通常會有以下兩種反應:積極地回應它、撫摸它,或者用拍打和推開的方式驅逐他們的寵物犬。事實上,任何形式的碰觸對大部分犬來說都屬于一種獎勵的形式,所以它們會把主人要他們離開的行為理解為要和它們玩耍的意思,使得犬撲人的行為被固化。
犬的攻擊性行為可以分為3 類:一是犬只有在面對其他犬或動物時才有攻擊性行為,如犬與犬之間相互斗毆;二是犬對人具有攻擊性行為;三是犬會為了保護食物、玩具、零食等物品出現攻擊性行為。犬是一種群居動物,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犬都寧可當追隨者而不是領袖。可是當犬進入人類群體中,如果缺乏強有力的領導者給予指引,當犬被迫進入領導角色時,極易產生攻擊性。所以想要矯正犬的攻擊行為,重點在于犬主能夠確立其在家庭群體中的領袖地位。
幼犬經常會出現啃咬玩具、牽引帶、犬籠等物品的行為,更甚者會啃咬電線、沙發、拖鞋等生活用品,這是因為幼犬在生長期需要磨牙,所以說這對幼犬來說是一種正常行為,會隨年齡的增長逐漸消失。撕咬欲望過強對于成年犬來說卻是異常的行為。大多數情況,這種行為的產生與犬的情緒狀態有關,對于一些犬來說可能屬于一種惡癖。
在犬不良行為形成的眾多原因中,犬主對犬的態度是最大的因素。許多犬主沒有合理、科學飼養寵物犬的概念。犬主對犬的溺愛也體現在訓練的過程中,犬的訓練過程不止有正強化,還需要有負強化、正懲罰、負懲罰等,正強化是為了增加犬正確行為發生的頻率,而懲罰是為了減少不正確行為發生的頻率。由于犬主對犬的溺愛,不會在犬做出不正確行為時及時牽引和制止,時刻由著犬的性子來,也不會刺激犬,或者在犬做出不正確行為時不給予任何的反饋。久而久之犬會認為不正確行為也是得到主人認可的,甚至目無主人,服從性極差。犬主在犬完成口令后不適當的獎勵也會引起相應的問題,首先是訓練中犬每完成一個動作都給予獎食,養成犬每做一個動作就等獎食的習慣;其次是使用大塊的獎食,使獎食成了犬食,結果喪失了獎勵的作用。
犬主普遍認為,犬的行為完全是一種本能表現。但事實上,犬的行為是先天遺傳與后天訓養結果的綜合體現。寵物犬先天的非條件反射因素主要有爬跨行為、追捕生物、吠叫、領地習性等。這些非條件反射是訓養的根本,善于利用這些天性能更有效地訓練寵物犬。由于犬主缺乏對犬自然習性的了解,不僅低估了犬的能力,而且只能用相當簡單的方法訓練犬的一些基本動作,在實際中扼殺寵物犬天性的例子也很多見。
犬主在訓練時,對待犬就像對待有意識和行動能力的人一樣,是因為犬主忽視了人與犬在高級神經活動中的區別,以為犬能完全理解人的語言,這本質上也是對犬的天性沒有充分的認識。如果犬對命令不能正確執行,就認為犬有“不聽話”“不愿干”“存心搗蛋”的心理。當犬出現錯誤或動作不規范時,犬主不是耐心地糾正,而是板起臉,用強刺激來刺激犬,甚至懲罰犬,來達到“教育”和“處罰”的目的。
寵物犬不良行為產生的原因可以歸結于犬主對犬天性不了解以及用對待人類的方式對待犬,并且錯過了訓練犬的最佳時期。警犬訓練則是利用犬的天性建立條件反射,通過嚴格的日常管理,規范犬的自由行為,從而克服犬的許多不良行為。
美國職業訓犬師Joseph A.Dobson在《犬的訓養》一書中提出:“若能了解犬的自然習性并應用于訓練犬,將會增進人與犬的關系,提高犬的能力。”犬的性格主要與遺傳及生活環境相關,遺傳因素尤為重要,所以犬的性格因品種、個體情況的不同具有不同的特征。犬主不僅要根據犬的特性,因犬制宜對其進行服從性訓練,而且要根據犬的生物節律,在不同的時段對犬進行穿插訓練。
犬主在展開訓練之前要對寵物犬犬種的習性有充分的認識,訓練方法因犬而異。不適宜的訓練方法往往令寵物犬難以接收,從而引起主人在訓練過程中失望、焦躁等負面情緒,由此再加強訓練強度以期達到目的,這往往是背離犬的天性的,日復一日就形成了惡性循環。犬主在了解犬特性的同時,也要善于利用犬的工作動力。工作動力又稱為內驅力,不僅包含犬為先天維持基本生理需求所產生的力量,也包括后天出于情感和社會責任感所形成的驅動力。
在幼犬的成長階段的培養至關重要,4~12 周齡是犬一生中最關鍵和可塑性最大的時期,尤其是5周齡幼犬很樂意接近陌生人和物,但過了這個年齡后,它對陌生事物就會回避。犬的不良行為有2 種典型特性,一種是突然出現的不良行為現象,一種是逐步養成的不良行為習慣。在幼犬期,各種行為都處在萌芽和發展期,此時提供良好的外界環境,糾正幼犬的不良行為非常重要。在這個關鍵時期,加強對幼犬的訓練意識,是犬主飼養寵物犬過程中必須重視的問題。
警犬訓練過程中常用聲音刺激,強化犬對各種聲音的適應能力。犬主在訓練寵物犬的過程中也要善用聲音刺激,并且以堅定、平和的語調為主。犬能夠區別每個家庭成員的說話語調和腳步輕重,乃至能區別心跳、呼吸聲音的大小和頻率等。對主人的聲音,犬會表現出安詳、愉快的行為,但是當面對外人和異常的聲音,犬會產生困惑、懷疑、警惕等心理,伴以防御和攻擊等行為。
犬主不僅可以通過對犬聽覺的刺激,也可以附加對視覺和感官的刺激,口令、手勢結合使用。由于犬不能用語言與人類交流,它更傾向于通過犬主的肢體語言、神情、聲調等感受犬主的意愿,從犬主肢體語言中獲得的信息遠超過口頭指令。所以犬主的口令和手勢是相輔相成的,能在一定范圍內控制犬的行為,增強犬的服從性。并且多變的肢體語言比起單純的口令,在能引起幼犬的視覺注意的同時,也強化了幼犬的注意力。例如在犬訓練過程中用“好”等親和肯定的口令鼓勵犬的同時,也可邊用手撫拍犬,讓犬明白在什么狀態下主人才高興。
警犬服從性是指警犬服從訓導員的指揮,能夠按照訓導員的要求,產生一定的行為。警犬服從性是建立在訓導員與犬之間的親密、理解、默契關系的基礎上,通過人和犬之間不斷地以各種形式進行交流,建立和強化犬的條件反射而形成的。而在寵物犬的訓練中,犬主始終處于主導地位,只有在人的指揮下,犬的訓練才能發揮作用。服從性科目是警犬訓練的根本,并且運用一定的方法可以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在沒有受過專業培訓的犬主群體中具有很強的參考價值。將警犬服從性訓練方法運用到寵物犬身上,不僅能夠使民眾更加了解警犬的訓練內容,更加可以為犬不良行為對犬主造成的生活問題提供1個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