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東
據統計,2020 年全球暴恐襲擊比2019 年減少了3.7%,但襲擊造成的死亡人數,卻增加了17%。出現此種“倒掛”現象的主因,是暴恐分子越來越多地將人員密集場所作為實施暴恐活動的首選場所。根據歷年來披露的暴恐案件可知,恐怖襲擊最常見的3 種方式和手段是爆炸、持械砍殺、車輛沖撞,而且多發生在人群密集場所。
為更好地服務反恐處突工作,除了常規的發揮震懾作用以外,警犬如何在人流密集場所發揮出撲咬功能,及時制止暴力行為、制伏暴恐分子,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2021年1月至3月間,浙江省公安廳機場分局警犬基地通過集中摸索訓練,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將訓練方法介紹如下。
傳統的警犬撲咬訓練,對象是單一明確的助訓員,這是在疏散人群后的理想工作狀態。一旦面對大量流動人群,警犬很容易失去撲咬目標。此時,帶犬民警是不敢指揮犬撲咬的,否則可能造成更為嚴重的后果。如何做到精準識別撲咬對象,是警犬在人群密集場所撲咬訓練的重點和難點,也是警犬在人群密集場所使用的瓶頸。曾有人嘗試引入激光筆指引訓練,但是面對運動中的目標和復雜人流,這一訓練方法也很難取得理想效果。
警犬在人群密集場所對目標實施精準撲咬的前提,是精準識別目標。如果警犬依賴訓導員的指揮引導來識別目標,訓導員發出的信號滯后,難以適應瞬息萬變的現場環境。因此,我們應在訓練中訓練警犬自主發現目標。為了避免發生誤傷,目標與普通群眾之間必須有非常明顯的特征區分。實施暴恐行為的疑犯,其重要特征是持有各種犯罪器械。因此,可以從疑犯持械入手,建立警犬對持械人員的條件反射,從而解決在人群密集場所不敢隨意使用警犬撲咬的難題。
(一)訓練警犬撲咬持械挑逗的助訓員。助訓員左手戴明護袖,右手持刀、棍、棒等不同的器械揮舞,同時左手送護袖給警犬。訓練一段時間后,助訓員站在訓導員正面1 米處右手揮刀,同時訓導員放犬,讓犬咬到護袖,之后逐漸拉開距離,直到犬形成穩定的條件反射,做到不管多遠,只要看到揮刀,犬就會去撲咬持械分子,即“誰持刀就咬誰,誰揮刀就咬誰”“持刀揮刀就是撲咬信號”。
(二)訓練警犬撲咬靜止的持械助訓員。助訓員在充分調引犬的興奮性后,迅速靜止,如果犬不開口撲咬,助訓員手持器械假裝與犬廝打或做詭秘動作,持護袖在小范圍活動,待犬有撲咬的欲望時,助訓員站立不動,訓導員放犬撲咬。訓練多次后,犬就會逐漸形成撲咬靜止目標的能力,有效防止使用過程中不法分子站立或躺臥不動狀態下,犬圍著撲咬目標轉圈卻不開口咬的現象。
(三)加入靜止群眾的撲咬訓練。1 名群眾站在助訓員身邊不動(先在助訓員兩側,后在助訓員前后),訓導員指揮警犬撲咬持械助訓員。然后,逐漸過渡到多名群眾包圍在助訓員身邊靜止不動,警犬只撲咬持械助訓員。群眾的站位,從并列于助訓員兩側開始,逐步過渡到站在助訓員前后,直至多名人員包圍助訓員,留1 個口子供警犬突入,并且警犬只撲咬持械助訓員。
(四)加入移動群眾的撲咬訓練。訓導員控制好警犬,1 名群眾在助訓員身前單方向移動,訓導員放犬撲咬,警犬可以精準識別并撲咬持械助訓員。然后,加入多名群眾單方向移動,并逐步過渡到多名群眾多方向移動,甚至堵、沖、撞奔跑前進的警犬,警犬依然不錯咬、誤咬群眾,不丟失持械助訓員目標。最終,警犬面對密不透風的人墻,也會繞過人墻,直奔持械的助訓員。
(五)訓練警犬撲咬穿戴暗護袖的助訓員。在前幾步的訓練穩定后,助訓員換上暗護袖。按照上述訓練步驟,訓練中每次更換不同外衣,不同助訓員,不同器械(刀、棍、棒、斧、發令槍等),使警犬只咬手持器械的助訓員。
(六)警犬口籠撞擊訓練。訓練時警犬戴著口籠,按照上述步驟開展訓練,直至警犬會撞擊持械助訓員為止。
(七)在密集人群混亂奔跑狀態下,多犬對多名持械助訓員的撲咬訓練。這一訓練的重點是日常需注重警犬的挑選和配合,防止警犬放出后不去咬持械人員,而是襲擊其他警犬,出現互相打架的行為。在訓練磨合的過程中,訓導員要控制好放犬時機以及放犬角度。
(八)與其他抓捕技術的配合使用訓練。當警犬在人群中鎖定持械目標人員,并將其撲咬住后,其他抓捕人員應立即上前,利用棍叉、盾牌鎖定目標其他活動肢體,并上拷約束。訓導員根據具體情況令犬放口,并配合其他抓捕人員攜犬執行看守、押解。
(一)鞏固基礎,循序漸進。此科目訓練應一步一步進行,不可急于求成,不能跨躍式訓練,防止警犬產生不良聯系,鎖定不了持械目標,誤傷助訓群眾。
(二)防護措施要完備。每次訓練,應仔細檢查脖圈、牽引繩、口籠、護袖、靶衣,杜絕訓練器具脫落、斷裂、破損。
(三)挑選社會化訓養好、頭腦冷靜、咬口好、服從性好的警犬。應對警犬進行各種器械脫敏訓練,包括常見的刀、棍、棒、斧,以及不常見的鍬、鏟、鋼管等物。要經常對警犬進行環境、聲響等社會化適應訓練。
(四)助訓員要求經驗豐富,膽大心細。助訓員要能把警犬的撲咬注意力隨時吸引到自己身邊,在提高復雜難度和增長犬撲咬能力階段,必要時可以讓警犬的主人當助訓員。
(五)貼近實戰訓練,轉換不同的場景、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助訓員、不同的砍殺方式和砍殺路線。助訓群眾和助訓員動作、表情、情緒盡量做到逼真,訓練做到“假戲真做”。訓練后期,對犬進行疼痛耐受力和抗挫折訓練,把能夠預想到的場景都訓練到,一切為了實戰,做到訓練多流汗,戰時少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