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詩垚 郭 旦 張春亮
以信息化為核心的互聯網浪潮還沒褪去,數字時代已經來臨。數字化不僅僅是政府大幅度提高社會治理能力的工具,還是所有技術提升效率的必由之路。警犬技術作為一個傳統手段,面臨的挑戰可想而知。作為一名警犬訓導員,應該做的,是主動思考如何在與其他技術手段的合作與競爭中,摸清規律,認清方向,在實戰中不斷總結經驗,交出滿意的解決方案。筆者現通過對近一年來帶犬參與的案件進行提煉,總結出在數字化浪潮中堅守警犬技術認為警犬技術人員應提高以下能力,以在警犬工作中發揮主導作用。
如果把破案手段都放在一個工具箱里,那么圖偵、技偵、DNA、指紋等技術,這些都是偵查人員最喜歡使用的工具。最先拿出來的,肯定不是警犬技術。警犬技術因為諸多原因,通常都排在了這些工具后面,甚至是在人海戰術之后才被想起。對于這種現象,我們要理性分析才能正確面對,然后才能有正確的心態去工作。不然,警犬技術還沒出場,就已經矮人一截。
筆者認為,目前警犬技術出刑偵現場的密度,相對于以前正在減少,是因為其他工具已經解決了大部分的案件。面對這個事實,不必沮喪,反而應該以俯視的姿態看待。數字化建設,只有開始,沒有結束,在數字孿生城市里,“數據孤島”和“城市黑洞”將會一直存在,在這區域,除了傳統刑偵手段,其他工具根本無能為力。在這個事實面前,這些工具變得更像是在為警犬技術而工作,為警犬技術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近年來,警犬技術出現場次數在減少,但案件成功率卻在上升。所以在參與破案的時候,訓導員既要有“黑洞范圍,由我主宰”的主動心態,又要在其他技術工具暫時未能顯示作用的時候,發揮警犬技術迅速反應的優勢,搶占先機。例如:“2020·5·1故意傷害致死案”中,圖偵技術人員通過視頻追蹤,已經追蹤到接近犯罪嫌疑人藏匿地點不到600米。在圖偵技術人員還在尋找監控的時候,警犬技術同步上線,警犬通過搜索血跡搜獲作案交通工具,并圈定了犯罪嫌疑人藏匿的重點區域,最后成功抓獲嫌疑人。利用視頻監控工作成果,可以為警犬的使用爭取更多的機會外,還節省很多體力,可以把使用的范圍大幅縮小,可以把好鋼用在刀刃上。通過警犬的靈敏的嗅覺和其他特殊優勢,為偵查破案提供強了有力的支撐。社會在不斷發展,警犬訓導員的能力也應當隨著提升。訓導員應該更多地接觸先進的科技手段,結合使用視頻監控、天眼系統、無人機、電子地圖等,以及傳統的調查走訪,將這些傳統的與現代的技術手段和經驗相結合,思維能力將會大幅提升,警犬的使用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提升效率。
首先是加強適應不同時間、地段等環境的能力。因為案件發生的時間和地段隨機性很強,城市中的各個角落都有可能成為案件的發生地。例如:“2020·3·16故意傷害致死案”中,是早晨在一個路橋工地旁的雜草叢用犬;“2020·9·28命案”中,是午飯時間在山地叢林用 犬;“2018·11·12故 意 傷 害案”中,是下午在職工宿舍樓用犬;“2020·5·1故意傷害致死案”中,是凌晨在郊區鄉村用犬。這些用犬時間和環境是警犬訓導員不可預測也無法控制的,使用警犬的隨機性很強。城市中復雜的環境,密集的人流,繁雜的人群,郊區鄉村群眾飼養的家禽,看家護院的家犬,夜間的手電筒強光等等,都對警犬很強的干擾。在重大案事件現場,到處彌漫的緊張氣氛也會令訓導員自身本能地出現一些情緒反應,這也會導致警犬出現異常。這就需要訓導員在平時的訓練中,設置不同的環境,精心設計訓練方案,貼近實戰多訓練。打好了這些基礎,才能夠做到隨時能出動,出動有效用。
其次是加強快速應變能力,引導警犬完成跨越工作方向的任務。例如:“2020·9·28命案”中,警犬訓導員引導警犬完成了搜索血跡和追蹤的任務。該案中一人員在山上受傷后,從半山腰跌落至山谷,下落不明。警犬訓導員在使用警犬搜索血跡時,考慮到傷者雖受傷流血卻保有行動能力,其行走跡線上必然留有血跡,警犬一定能通過嗅聞搜索到。警犬搜索到氣味,犬的表現就可以成為訓導員判斷路線的依據。這樣,訓導員工作的重點就放在讓犬一直能感受到氣味迅速推進,不輕易讓犬示警。在搜索的過程中,強弱交替的血跡氣味讓警犬一路興奮,直到后來在山谷里發現一死亡人員,其間兩頭犬都只讓示警一次。警犬沿著血跡滴落的路線持續搜索,找到正確的方向,完成了追蹤的任務。
一個訓導員如果只能對警犬示警的信號做出判斷,那這個訓導員做得還不夠好。出刑偵現場,在犬的身上發現更多的信息,可以體現訓導員對犬的把控能力。這個能力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訓導員通過平時的訓練,已經能很好閱讀犬在不同環境下的肢體語言;另一方面,訓導員本身就以犬為本,通過更多的學習,熟練掌握了犬的行為原理,除了自己的犬,和其他犬都能建立很好的溝通能力
“2018·11·12故意傷害案”中,中心現場是員工宿舍。警犬在排查搜索過程中,搜索血跡的興奮性一直處于平衡狀態,但經過一宿舍門的墻角時,尾巴翹起的角度增加,擺動的頻率加快,訓導員判斷,這是一個不可錯過的信號。雖然警犬沒有示警,但訓導員將這處標記為重點,讓后面的同事進行排查和跟進。同事經過仔細勘察,發現了一處疑似被清洗過的血跡痕跡。訓導員再次指揮警犬小范圍搜索,警犬最后果斷示警,為隨后對宿舍人員的排查并直接在宿舍內抓獲犯罪嫌疑人提供了方向。
“2020·3·16故意傷害致死案”中,訓導員攜警犬來到犯罪嫌疑人最后出現的視頻監控點,在一路橋工地附近展開追蹤。起點處雜草濃密,兩三米外根本看不清情況。警犬在搜索追蹤到十米之外就出現了遲疑,不再繼續前行,表現出畏懼的狀態,耳朵下趴,前腿放低,尾巴明顯下垂。訓導員繼續帶犬往前時,犬明顯恐懼,前腿下蹲,尾巴下垂夾在后腿中間。犬類在接觸到同類、大型哺乳動物或人類的尸體,會出現“死亡恐懼”的肢體語言。通過進一步確認,后來在前方草叢中找到了已經死亡的犯罪嫌疑人。
在具體的案件偵查期間,訓導員能夠正確閱讀警犬,識別其中的重要信息,確定重點區域,洞察前方是否會有危險情況,即說明該訓導員對犬具備了較強的把控能力,這也是在現場能夠有所突破的能力標志。可即便如此,一個能力再強的訓導員,也會因為受限于環境影響,不能只盯著犬看等意外因素,錯失很多重要信息。所以建議警犬訓導員在使用警犬的過程中要進行全程錄像,必要時應該在現場迅速回看,對警犬作業過程進行復盤。
數字化建設有開始,沒有終點。偵查破案的許多科技手段,早已經開始逐步實現信息化,乘上了摩爾定律的勢而加速迭代。在未來,通過數字化建設,其作用和效率將會更加突顯。如果每一位警犬訓導員,都能群策群力,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們就有信心化“危”為機,為警犬技術多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