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鵬,熊積鵬
(金昌市金川區農業農村局,甘肅 金昌 737100)
1.1.1 疫苗質量不達標 部分養殖戶為了貪圖便宜購買的無質量保證的疫苗,有效抗原含量低或疫苗滅活不夠,無法刺激機體產生免疫應答或由于疫苗毒力太強而引起發病,導致免疫失敗。
1.1.2 血清型不符 含有多個血清型的病原(如口蹄疫、禽流感等),其相應的疫苗不產生免疫交叉,接種某一種血清型的疫苗只能產生相應血清型抗體,當其他血清型的病原感染時便會導致免疫失敗。
1.1.3 使用過期、失效疫苗 一是未按要求儲存或運輸致使疫苗失效,免疫接種時又未認真檢查核對疫苗是否有效。二是個別防疫人員在接種前未對疫苗的包裝、標簽、批準文號、生產批號、出廠日期、失效期等內容進行核實,在沒有引起重視的情況下使用了過期或失效疫苗導致免疫失敗。
1.2.1 母源抗體的影響 幼畜在出生后7 d內通過吮吸母乳可獲取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從而獲得強有力的自然被動免疫保護力。幼畜從母乳中獲得的母源抗體還未消散就接種疫苗,母源抗體會將抗原中和,進而影響自主免疫力的產生。幼畜過早地進行首次疫苗接種,往往會導致免疫失敗。
1.2.2 早期感染 養殖環境消毒不徹底、防疫人員自身防護不到位及免疫器具消毒不嚴格導致畜禽被強毒病原微生物感染,若接種疫苗時已發病或處于潛伏期,不僅不能產生預期的免疫效果,還會加劇疫病的臨床癥狀。
1.2.3 免疫抑制 因維生素E、維生素A、硒等微量元素的缺乏造成畜禽營養不良;或胸腺、脾臟等發育不全造成的先天性免疫系統缺陷;或法氏囊炎、藍耳病、豬瘟等引起的機體免疫抑制性疫病;或長期使用頭孢、磺胺等抗生素,免疫時會殺滅活菌,導致活菌類疫苗免疫無效;或重金屬、黃曲霉毒素等有毒物質攝入過量引起中毒等都會造成抗原對免疫系統的刺激性減弱,甚至是免疫無應答,從而形成免疫抑制。
1.2.4 處于應激狀態 畜禽受到強應激因素的刺激,如溫度驟升驟降、巨響受驚、捕捉擁擠、混群轉場、機械擠壓、通風不良等,使血漿皮質醇濃度顯著升高,抑制了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作用的發揮,從而產生了免疫功能抑制。
1.2.5 產生免疫干擾 同時接種兩種或多種疫苗后,可能會因疫苗含有的有效抗原所產生特異性反應的受體相似或相同而產生競爭作用,也可能會因一種抗原產生的抗體與其他抗原結合而影響其他抗原特異性抗體的生成,從而產生免疫干擾現象。
1.3.1 疫苗管理不當 疫苗是一種較特殊的生物制品,對保存溫度等環境條件的要求非常嚴苛。個別防疫人員由于責任意識不到位,不重視疫苗管理,未將疫苗在適宜的溫度、濕度環境中保存,致使疫苗效價下降、免疫原性變差,從而導致免疫失敗。
1.3.2 疫苗稀釋不當 溫度驟升會使疫苗中致弱的微生物死亡,凍干苗從零下十幾度的冰箱中取出之后立即用稀釋液稀釋會降低免疫效力。使用過期或質量不合格的稀釋液,或與疫苗不匹配的稀釋液會降低疫苗效價,甚至完全失效。此外,疫苗稀釋后暴露在烈日或高溫下,不采取避光、降溫措施,或未在規定時間內使用均會導致免疫失敗。
1.3.3 免疫操作不規范 接種針頭過短或過長、注射部位不精準、消毒不當、未按照說明書規定的劑量進行免疫等不規范的免疫操作都會影響機體免疫抗體的正常產生。
1.3.4 免疫程序不科學 由于缺乏免疫基礎知識,直接將別處的免疫程序機械照搬,或直接根據多個免疫程序重組一個新的免疫程序,未充分考慮當地及周邊主要流行疫病和畜群母源抗體水平等,導致免疫程序不實際、不科學、不實用。
1.3.5 未對畜禽進行健康檢查 免疫之前不按相關要求進行畜禽臨床健康檢查,對畜禽的免疫史、病史等情況不了解,對營養不良、生病、臨產的畜禽未加以區分,在全群免疫之后往往發生不良反應,導致免疫失敗。
養殖戶和防疫人員要增強疫苗質量安全意識,購買信譽度好、質量有保障的疫苗生產廠家生產的疫苗,并嚴格按疫苗要求的溫度保存和運輸疫苗。通常情況下,凍干苗的保存溫度低于-15℃,滅活苗的保存溫度為2~8℃。運輸及儲存過程中嚴禁烈日曝曬,確保溫度相對穩定,禁止溫度忽高忽低或反復凍融。確保全過程冷鏈保存運輸,做到“苗不離冰”,從而保證疫苗質量。
免疫人員要樹立強烈的責任意識,規范的免疫操作是免疫成功的前提。免疫前要仔細檢查疫苗,有過期、分層、標簽不清、破損、失真空等情況的疫苗一律廢棄不用。仔細閱讀疫苗使用說明書,格外重視“注意事項”。在做好自身消毒和個人防護的前提下先進行小群試驗,確認無異常后再進行全群免疫。
疫苗稀釋時要選用與其匹配的稀釋液,充分搖勻,全程避光冷藏,在規定時間內用完(常溫下應在90 min內用完),未在規定時間內用完的疫苗堅決不再使用。疫苗稀釋后使用時間的長短與畜禽產生免疫抗體保護率的大小呈負相關,超過3 h后再接種免疫保護率幾乎為0。做好個人防護,注射器具要消毒徹底,根據畜體大小選用合適的針頭,不隨意改變免疫劑量,堅持“一畜一針頭”的原則,嚴格按照說明書的免疫劑量注射,做到消毒精準、免疫劑量精準、免疫部位精準。免疫結束后疫苗瓶、剩余的疫苗要回收并進行嚴格的無害化處理,不得隨意丟棄。
根據實際情況科學制定符合當地疫情防控需要的免疫程序,在充分了解當地和周邊地區疫情發生和流行情況的前提下,選擇相應的血清型或亞型疫苗。根據畜群抗體保護率和母源抗體水平,科學確定首免日齡,以不發生免疫抑制和免疫干擾為原則合理安排活苗和滅活苗的接種時間,同一種疫苗按毒力先弱后強的順序接種。
認真填寫免疫檔案,將疫苗名稱、生產廠家、批號、有效期、圈舍號、畜禽日齡、免疫數量、免疫方式、免疫劑量、免疫日期、免疫人員姓名等信息準確完整地記錄于檔案,可將已接種疫苗的標簽粘貼于免疫檔案內備查。確保建立的免疫檔案完整、真實、可靠。
仔細觀察畜禽臨床健康狀況,畜禽發生疫病要及時治療。幼齡和懷孕前后期的畜禽不宜接種或暫緩接種,確保接種疫苗的畜禽健康狀況良好。免疫之后密切觀察畜群,發現異常情況時立即采取救治措施,減輕免疫副反應,避免畜禽死亡,減少損失。免疫前后3~5d在飲水中添加速溶多維電解質可降低應激反應。尤其注意免疫抑制病的防控。確保畜禽飼料營養豐富、均衡,禁止飼喂霉變飼料。加強運動鍛煉,全面提高畜禽機體免疫力。
高度重視畜禽免疫的各環節是免疫成功的關鍵,在規范免疫的同時要強化日常飼養管理,確保畜禽飼料營養全面、均衡,強化日常衛生消毒工作,建立健全生物安全體系,并采取綜合性的疫病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