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璟,霍子東,李 彬,魏曉云
(甘肅省畜牧技術推廣總站,甘肅 蘭州 730030)
養羊是甘肅高寒牧區牧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但由于牧民文化程度相對偏低,飼養管理水平不高,對動物疫病防控的認識程度不足、重視度不夠,致使羊只抗病能力下降,容易感染疫病。課題組通過實地調研,走訪牧戶,與基層獸醫工作者交流,認為在高寒牧區建立養羊防疫安全體系,需要重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做好安全免疫;二是做好日常飼養管理。
調查發現,多數牧民每年只做1~2次常規免疫,對新購買的羊很少補免;許多牧民免疫意識較為淡薄,疫苗接種記錄不詳細,不明確下次免疫時間安排;不同防疫員因所處的地理環境不同,所承擔的防疫工作量差異較大,對待防疫工作的態度也不盡相同[1]。就高寒牧區的實際情況而言,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是一項綜合工程,事關多個環節,每一個環節都很重要,每一項工作都不能掉以輕心。
高寒牧區要想從根本上筑牢疫病防控安全體系,就要做好基礎知識培訓,從而樹立起群防群治的理念,實現動物疫病的社會化防控?;鶎臃酪邌T和廣大牧民應轉變養殖觀念,強化防疫意識,可根據條件,舉辦各種規模不一、內容不一、形式不一的培訓班,加大宣傳力度,切實提高基層畜牧獸醫工作人員和養殖人員的專業水平。
動物疫苗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動物疫病防控的成敗。從走訪情況來看,牧民所用疫苗主要由縣(區)動物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統一配發,但還是有部分牧民到獸藥經營店去購買,因此疫苗品質難以保障?;鶎臃酪呷藛T應教會牧民正確選擇疫苗產品,把好疫苗質量關,特別留意疫苗的外觀、生產日期、生產廠家、批號等[2]。
疫苗的安全運輸與儲存非常重要,對溫度要求很嚴格,疫苗過冷、過熱、過時都不行,直接關系到疫苗的免疫效力。牧區地廣人稀,交通不便,村級防疫員攜帶冷藏箱從早到晚行動,一天之內疫苗保存溫度很難保持嚴格標準,有些防疫員把疫苗發放到牧民家中,但未即時注射。由此看來,做好冷鏈工作存在難度。只有防疫員與牧民共同做好疫苗的運輸及貯放,才能保證應有的免疫效果。
疫苗使用前應擦凈疫苗瓶,用酒精進行外部消毒,包括注射針頭及其他操作器械,等消毒液完全揮發后,再開始抽取疫苗、稀釋等。用溫開水稀釋疫苗會影響疫苗效力,應該用專用稀釋液或生理鹽水。注射疫苗時,應該在潔凈的圈舍內,羊體接種部位保持干凈,嚴格按照說明書操作,做到“一羊一針”,注射劑量不可隨意加大或減少,且把握好使用時間,活疫苗稀釋后最好在2 h內用完。
注射疫苗前7 d和后10 d內,禁止注射和飼喂抗病毒藥物、干擾素、免疫抑制劑。患病羊只等到病愈后才能進行免疫接種,不可在注射疫苗的同時灌服驅蟲類藥物[3]。部分疫苗可以聯合注射,最好在獸醫的正確指導下使用。有些疫苗注射后會出現過敏反應,可在注射前備好抗過敏藥物。此外,對牧民多做宣傳引導,使用過的疫苗空瓶等廢棄物不得隨意丟棄[4]。
飼養管理的好壞不僅對羊的生長發育起著關鍵作用,也對健康、整群防疫意義重大,良好的體質是抵御疫病的先決條件,“放牧+舍飼”的養殖方式需要農牧戶熟練掌握舍飼管理、放牧管理、飼草料加工、青貯制作等實用技術。
為有效利用草場、保護草場,可采取四季輪牧、小區輪牧、圍欄放牧等多種方式。也可按季節劃分,將草場劃分為春夏秋冬四季草場,根據不同群體安排草場。地勢稍平坦、牧草較茂盛的草場,優先考慮核心群和育成羊[5]。這樣既能合理利用和保護草場,又能減少羊只游走時消耗熱能,還能控制寄生蟲的感染。此外,還可為產羔母羊群建設單獨的圍欄草場。
堅持“早出晚歸、跟群放牧、找草放牧、小群放牧”的放牧原則,做好飲水工作。為了確保羊只的優良性狀得到充分發揮,要力爭做到“三抓膘、兩搶青、一搶茬、一補飼”工作,做好冬季保膘保胎工作。
早出晚歸、跟群放牧、找草放牧、小群放牧是延長放牧時間和采食時間,促進抓膘、保膘的主要措施。但要注意在氣候突變的情況下,懷孕母羊要適當推遲出牧時間?!叭ケ臁?,一是抓好剪毛前的滿膘,它是提高剪毛量的基礎。即在5月底到6月底加強放牧管理,抓好“搶青”工作,防止“跑青”,勤換放牧草場,做到羊群強弱分清[6]。二是抓好配種前的滿膘。進入8月份,為防止羊“搶倒青”和搶茬而過度游走消耗能量,應讓羊群充分利用茬子地遺留的莖葉、籽實以及田間雜草,做到配種抓膘兩不誤。三是抓好產羔前的滿膘??莶萜谥饕拍寥蝿帐潜1?、保胎,確保羊只安全越冬,應根據草場情況及羊只的膘情適時補飼,補給一定量的精料及飼草,抓好羊只的飲水工作,防止缺水引起的掉膘。同時,加強保暖,放牧時盡量避風。
天氣轉寒、牧草枯黃后,應做好羊群的補飼工作。補飼包括青干草和精飼料,原則是先少后多,逐步增加,保證膘情,減少浪費。必要時,根據個體大小、體質狀況進行分群補飼、精準補飼。嚴禁飼喂發霉、變質、冰凍飼料,不飲冰凍水。同時,做好防寒保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