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龍
(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安徽 蕪湖 241000)
國內某跨海大橋主橋為半漂浮單側非對稱混合梁斜拉橋,長961 m,南邊跨鋼箱梁跨徑分別為(60+198)m,北邊跨混凝土箱梁跨徑分別為(49+58+61)m,跨中535 m為鋼箱梁結構,鋼混結合段位于跨中距北塔8.5~12.5 m范圍(見圖1)。里程樁號K13+168.000(主橋起點樁號)—K13+660.000(縱坡最高點樁號),坡度為1.5%,其中主跨中心樁號K13+603.5,距離最高點56.5 m,跨中合龍段位于坡度為1.5%的單向坡區段。K13+660.000—主橋終點樁號K14+129.000,該段坡度為-1.0%。南北岸跨中單懸臂各17片梁段,跨中合龍段鋼箱梁長4 m,含風嘴頂板全寬40.5 m,不含風嘴頂板寬34 m,中心線處梁高3.204 m,起吊重量81.3 t,為扁平流線型結構。跨中懸臂吊裝前,需完成南邊跨鋼箱梁及北邊跨預應力混凝土梁的施工內容。南邊跨鋼箱梁位于山頂,設存梁支架,滑移就位后于跨中梁段懸臂拼裝前定位焊接成整體[1]。本橋的設計基準溫度為20℃,合龍高程誤差控制在±15 mm以內,相對高程誤差控制在2 mm以內,軸線誤差控制在±10 mm以內[2]。

圖1 跨海大橋主橋橋型布置圖(m)Fig.1 Layout plan of main bridge of cross-sea bridge(m)
本橋龍口僅4 m,較國內其他類似橋梁長度短,受橋面吊機的局限性,采用北岸側橋面吊機起吊合龍段,南岸側配重加載的方案。南岸橋面吊機完成17號段鋼箱梁吊裝后,保持相對工況不動。北岸橋面吊機完成17號段鋼箱梁吊裝,前移11.25 m,提升系統后退1.75 cm,到達龍口位置。南岸側距懸臂端8.25~15.75 m的范圍內(7.5 m)壓載800 kN。
配切合龍和頂推合龍是兩種目前大跨度鋼箱梁跨中合龍的常規方案。頂推合龍時先解除塔梁臨時固結,頂推變位后不宜恢復,且局部穩定性控制難,但對成橋后的結構體系影響較小。配切合龍一般接近設計基準溫度下優選,對施工組織要求較高。南邊跨鋼箱梁先于跨中梁段吊裝前定位焊接,預先設定了2 cm彈性變形壓縮量。若按頂推合龍方案提前解除臨時約束,經計算,南塔塔偏11 cm(縱橋向),南側17號梁段單元產生4.3 cm(向上)的豎向變形,12.3 cm(小里程側)的縱橋向變形。合龍段廠內制造順橋向每邊加長10 cm,累計加長20 cm,結合模型計算,最終選用配切合龍作為合龍方案。
通過對南、北岸17號梁段的軸線、里程、標高聯測分析,高程:南側懸臂端當前誤差為+4 mm、北側懸臂端當前誤差為-2 mm,整個懸拼過程控制較好,合龍后兩側相對誤差可控制在10 mm以內。軸線:南、北兩側軸線相對誤差和絕對誤差均控制在10 mm以內,滿足合龍口軸線誤差控制要求,將繼續觀測其變化情況,合龍時根據監測數據,通過對拉的方式微調。里程:南側懸臂端整體偏短32 mm、北側偏短14 mm,里程偏差將通過合龍段(合龍段預留配切長度20 cm)調整。
龍口狀態受溫度影響較大,需嚴密監控,每2 h觀測1次,連續觀測48 h。采集的測量數據,采用回歸分析的方法找到預計合龍時溫度對應的合龍段長度。觀測主要內容包括大氣溫度,梁頂、底板溫度,合龍口頂底板寬度、軸線、高程等[3]。2020年8月14日15:00—16日上午5:00,對龍口連續觀測,15日凌晨3:00測得梁頂最低溫度24.4℃,15日15:00測得梁頂最高溫度37.7℃,溫差13.3℃。21:00—次日凌晨3:00為溫度較為穩定時間段,龍口變化趨勢也較穩定,為梁段進入龍口并完成合龍的最佳時間段。
兩側的懸臂長度達到265.5 m,當溫度變化時,合龍口寬度會發生相應改變。根據計算,每升溫或降溫5℃合龍口縮短或拉長3.2 cm。
本橋合龍時間選擇在23:00—次日凌晨3:00,該段時間梁面溫度變化區間30~25℃,根據上述溫度變化關系可知,龍口的寬度間隙可增加20 mm,滿足合龍段入口合龍的條件。
懸臂端配重是常見的一種龍口高程調整方式,經計算,受南北岸非對稱混合梁的影響,南、北岸17號梁段配重100 kN豎向變形分別為2.2 cm和2 cm。
合龍口軸線調節則通過安裝在兩側懸臂梁段頂板上的輔助設施完成[4]。輔助設施由臨時吊耳、鋼絲繩、10 t手拉葫蘆及卸扣組成。調整時4個葫蘆斜向對拉,將兩側鋼梁軸線調整至同一軸線上[4]。臨時吊耳:4個,位于第1道橫隔板上,距離鋼梁邊緣75 cm,與鋼梁頂板四邊角焊縫連接,每條焊縫長度150 mm,焊腳尺寸10 mm;鋼絲繩:直徑≥20 mm,長度36 m;手拉葫蘆:10 t、4個。經理論計算,每施加5 t對拉力,軸線位移量南岸側約11 mm、北岸側約8 mm。
本橋中跨主梁橫橋向剛度相對較小,軸線調整較易完成。本橋軸線偏差僅8 mm,通過5 t葫蘆對拉即可滿足要求,且調整完畢不設勁型骨架。
考慮本橋合龍段處于單向坡區,北岸位于上坡段,為保證梁段順利進入龍口,將合龍段設“八”字形結構起吊。考慮合龍段吊裝對北岸17號梁段將發生豎向位移,因節段的前端點與后端點豎向位移不一致,17號梁段將產生轉角變化,繼而影響懸臂前端鋼箱梁底緣的縱橋向位置。根據模擬計算分析結果,起吊合龍段時北岸17號梁段前端豎向位移為18.47 cm、后端豎向位移14.69 cm,發生的轉角為0.144 5°,換算至合龍口底板寬度將增加7.8 mm。
本橋實測合龍期間溫差13.3℃,合龍后計算溫差按15℃考慮。合龍后升溫15℃,主梁上緣應力為-17.4 MPa、下緣應力為-17.3 MPa。
碼縫期間主梁按持續升溫+15℃考慮,經計算可得,中跨合龍縫處的溫度內力為軸力約-29 256.5 kN、豎向彎矩約816.0 kN·m,其中軸力主要由均勻升溫引起,豎向彎矩主要由鋼箱梁頂板升溫引起,上述荷載即為臨時鎖梁裝置所需承受的荷載。
合龍段配切時的溫度應接近合龍溫度,避免溫度影響[5]。配切長度影響值計算為:ΔL=εt×L×(Tmax-Tmin)=1.2×10-5/℃×4 m×1℃=0.048 mm(配切與合龍時溫差為1℃)。合龍段位于單向坡區段,對北岸17號梁段端部尺寸調整(見圖2),滿足“八”字口的要求,保證合龍段順利起吊。

圖2 合龍口調整圖Fig.2 Closure adjustment diagram
為節約合龍段切配時間,對合龍段南岸側端面的預留長度按表1在龍口監測前配切。合龍段在切配前南、北兩側頂底板均較加工圖預留0.1 m切邊長度,合龍段總切配前長度為4.2 m。
根據監測數據及南岸側切邊情況,合龍段北岸側端面按表2切配,單邊焊縫間隙預留8 mm。

表1 南塔側端面切配控制點數據Table 1 Control points data for cutting and matching of south tower side end face

表2 北塔側端面切配控制點數據Table 2 Control points data for cutting and matching of north tower side end face mm
吊裝初步就位后,梁段精確匹配,用600 mm×500 mm×20 mm的大碼板,頂板8處,底板6處,將梁段空間位置定位牢固。龍口鎖定后,小碼板局部碼平,對稱同步進行[6-8]。碼縫期間按最高升溫+15℃計算,軸力約-29 256.5 kN。碼板受拉或受壓30 100 kN>29 256.5 kN,可滿足要求。
本橋合龍施工組織見表3。合龍鎖定后,按升溫10℃及恒載作用的計算工況,南塔臨時固結將產生合計縱橋向力約9 800 kN(見表4、表5),可能會出現安全隱患,故在當晚低溫解除臨時固結。臨時固結采取氣割在下橫梁處拆除,在合龍段大碼板焊接完畢,合龍口鎖定后即刻開始(準備不少于8把割刀)。先割斷臨時固結位置的鋼絞線,然后在臨時固結中間合適位置將其割斷。單個臨時固結需割除的長度為5 274 mm,根據經驗,單個臨時錨固需約2.5 h解除,滿足要求。

表3 施工組織一覽表Table 3 List of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表4 南塔臨時固結反力(合龍后恒載+升溫10℃)Table 4 Temporary consolidation reaction force of south tower(constant load after closing+10℃heating)

表5 北塔臨時固結反力(合龍后恒載+升溫10℃)Table 5 Temporary consolidation reaction force of north tower(constant load after closure+10℃heating)
主橋合龍段于2020年8月17日凌晨完成定位安裝,與原設定的施工計劃僅慢30 min,NJ17梁段與SJ17梁段軸線相對誤差2 mm,合龍段(里程樁號K13+601.5)與理論高程誤差4 mm,實現高精度合龍。9月4—6日對部分斜拉索索力調整,使主橋線形更加平順,調索后的主橋整體線形及斜拉索索力監測情況如圖3、圖4所示。

圖3 主橋成橋后跨中各梁段線形差值Fig.3 Linear difference of each beam segment in the mid-span after completion of main bridge

圖4 主橋成橋后跨中索力通測誤差Fig.4 Measurement error of mid-span cable force after completion of main bridge
鋼箱梁線形誤差滿足控制要求,主梁整體線形平順。跨中索力數據均控制在±10%以內,其中平均索力誤差左側為+3.1%、右側為+2.2%。
通過對合龍口的數據分析及施工過程控制,成功完成主橋高精度合龍施工,對類似工程的實踐有一定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