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訪談
《鄉村地理》:苗家姑娘們過姊妹節會做些什么準備呢?
石傳英:在臺江縣,凡有姑娘的人家,為了姊妹節,都會用很長時間,甚至一兩年時間為姑娘準備一套刺繡花衣和銀飾盛裝。
《鄉村地理》:苗繡的衣服非常精美,可否大致給我們介紹下苗繡?
石傳英:苗繡是臺江服飾里不得不提的一種技藝,2011年5月,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苗繡有平繡、鎖繡等十二種技法,“破線繡”屬于苗繡中的極致,華美精湛,技法細膩講究,耗時冗長,被學者們稱為“放大鏡下的藝術”。
《鄉村地理》:作為一個苗家姑娘,你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學習苗繡的?
石傳英:施洞是清水江畔的刺繡之鄉,我出生于施洞鎮苗族刺繡世家,從小熱愛苗族刺繡文化,自8歲開始跟隨母親學習刺繡技法,并于2020年9月,在貴州省民族傳統手工藝領軍人才評先推優活動中榮獲“貴州民族刺繡藝術大師”稱號。
《鄉村地理》:您除了擅長刺繡,還做了私人博物館,為什么想到開設博物館呢?
石傳英:苗繡技藝的傳承并不容易。特別是破線繡,由于破線繡的繡法復雜,繡一件衣服的時間要好幾年,經濟收入無法保障,學習和會這門技藝的人也越來越少。
我從小學習苗繡,對民族刺繡文化特別有情感,所以創辦了私人博物館,收藏有不同年代的民族服飾、繡片等,這個場所既能展現民族文化,展現苗繡技藝,還能吸引更多喜歡苗繡的人來關注它、保護它、傳承它。
《鄉村地理》:在傳承苗繡的過程中,如何讓這門技藝更加融入市場?
石傳英:隨著貴州旅游業發展越來越好,很多外地游客來觀光時,都會購買一些當地特色商品。這也是我們苗繡發展的契機。抓住這樣的機遇,我們把傳統的苗繡、銀飾文化和民族元素融入旅游產品中,這樣的旅游商品深受國內外客人的青睞。2019年,我們與意大利OTB集團達成合作開發苗繡產品。這些好的發展機遇不僅傳承了苗繡,還帶動繡娘創業增收,將臺江苗繡產品打入了歐洲市場。
旅游服務貼士
●臺江縣城
初到臺江,建議先去苗族刺繡博物館(文昌宮)看看,看一看苗繡史書,領略國家級非遺——苗族刺繡的魅力。
在秀眉廣場上,您還可以看到苗族服飾走秀和苗族舞蹈展示大賽,觀賞多樣的苗族支系服飾及多彩的苗族姑娘們的風姿。
吃過臺江特色美食——渣辣子牛肉之后,可以選擇在河濱木質棧道上散步,或坐在風雨橋上嘮家常,吹著徐徐晚風,生活本該如此愜意美好!
●南宮鎮交宮村
徒步在溪谷深幽處,看看千年紅豆杉、百年古樹群,深呼吸一口,感受負氧離子的洗滌。
在踩鼓場和村民一起唱歌跳舞,體會原汁原味的苗族文化風情。
●老屯鄉長灘村
盛裝攔門——在這里,你可以看到美麗的苗族少女穿著苗族盛裝,在寨門前為來長灘村的游客唱飛歌、敬牛角酒、掛紅蛋。
老庚摸魚——在這里,你不僅可以體驗在稻田摸魚的樂趣,還能滿載而歸。
獨木龍舟競渡體驗——在這里,你可以親身體驗激情澎湃的傳統獨木龍舟。
刺繡、扎染體驗——在這里,可以體驗精美的刺繡、扎染等民族制作技藝。
荷花宴、豐收宴——在這里,品味各種原汁原味的農家菜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