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昌
甘溪,以中國侗家武術著稱,以“略板略”侗歌醉人,以峽谷飛瀑誘人,以古老木屋歸真。走進甘溪,就像是走進了返璞歸真的靜謐世界,一切煩惱都拋到了腦后。
一個周六,應朋友之邀,我來到甘溪度假游玩。
早上,穿過飛檐翹翅、白檐青瓦,懸掛中國“功夫村莊”牌匾的寨門,映入眼簾的是古樸神秘的古老侗寨。寨子里木屋依山而建,錯落有致,炊煙裊裊,讓人感到溫馨安逸。寨中路徑曲折,鵝卵石鋪就;石墻石塊砌成,布滿爬蔓;千年古泉,潺潺細流;寨邊古樹,橫枝遮掩。處處是絕美的水墨風景。
中午,進入寨中,沿著小溪,穿過寨子,朝西慢行,路隨溪走。一路上水流潺潺,我們放慢腳步,靜聽來自高山上的嘩嘩水聲。溪的盡頭,是當?shù)匦∮忻麣獾奶淋嚻俨肌km然她沒有江西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的氣勢,也沒有黃河壺口瀑布“千里黃河一壺收”的氣概,更沒有貴州黃果樹瀑布的水勢浩大,但她婉約得像一個未出閣的侗家姑娘。在陽光照射下,瀑布濺起的水花,變幻成七彩的彩虹,那么絢爛,那么清澈,那么晶瑩。
傍晚,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在寨中的操場坪里,幾十個侗家武師,身穿黑色練功服,腰系黑色練功帶,腳穿黑色土布鞋,個個精神抖擻,站成方陣。拳師們先是操練侗家武術六家拳。六家拳是明朝時期陸、陶、陳、楊、袁、宋六姓長者模仿龍、蛇、虎、豹、鷹、猴等飛禽猛獸練成的看家絕技。拳到石崩,掌到竹裂,指戳磚穿,腳掃樹斷,爪到樁碎,拳法剛猛。拳師們抱拳行禮,猛地左腳分開踏地,嘿哈聲吼起。童子拜佛靜如岳,黑虎掏心拳帶風,上格下?lián)е厝玷F,掃堂腿旋轉(zhuǎn)如輪。觀眾們一個個伸長了脖子,踮起腳跟觀看。幾個外來的學生,模仿著,跟著揮拳踢腿。六家拳表演完,接著表演的是“六家棍”棍術。武師們舞起棍來,呼呼生風,閃、轉(zhuǎn)、騰、挪,整齊劃一,場面震撼。接下來表演的是口叼月牙鏜。一壯漢把三十來斤重的月牙鏜放在地上,叉開雙腿,雙臂伸展,俯下身子,張開嘴,咬住月牙鏜的耳朵,緩慢叼起。觀眾都為那壯漢擔心,生怕壯漢的牙齒受不了,磕壞了牙齒。壯漢叼起沉重的月牙鏜,抓在手中,朝天一拋,又接到手里,又一拋,又接到手里,旋即左掃右擋。笨重的月牙鏜不僅沒有磕壞壯漢的牙齒,反而被壯漢玩得團團轉(zhuǎn),左掃右擋,前奪后撅,臉不紅,氣不喘,很有氣勢。頓時,全場掌聲驟然響起,經(jīng)久不息。單人打拳,雙人對棍,鐵尺絞棍,背花舞棍,精彩的侗家武術表演一個連著一個,引得看客爭相拍照,驚嘆連連:“好!好!好!”
據(jù)寨中71歲總教練陶通信介紹,甘溪寨民在2014年借著脫貧攻堅和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的東風,重新練起久違二十多年的“六家拳”。“六家拳”被發(fā)現(xiàn)后,廣為傳播,2015年甘溪被CCTV7譽為“中國功夫村莊”;2016年被英國《每日郵報》稱為世界上最奇異的9大村莊之一。甘溪“中國功夫村莊”的名頭吸引了不少海外游客前來學功夫。甘溪功夫村也得到了當?shù)卣拇罅χС郑顿Y修建環(huán)寨步道、功夫演練場、功夫記憶館、功夫合約食堂,這里的寨門、房屋、路道、路燈都被賦予了功夫元素,甘溪的菊花、土雞、土鴨、米酒等土特產(chǎn)都以功夫命名。
欣賞了幾十人一起演練的侗家功夫后,在合約食堂飲著功夫米酒,品著功夫糊米雞,喝著功夫糊米雞煮軟的功夫糊米湯,舒爽到了心底。我微醉著,“遠方貴客到甘溪,招待不周望海涵。”功夫村“略板略”天籟之音飄入耳際。“略板略”是北部侗族侗歌曲調(diào)之一,“略板略”曲調(diào)格式為:“……略板略……略依……略板依……”。調(diào)子不變,變的是歌詞,多人合唱,高、中、低音渾然一體,時而高亢悠揚,時而低沉婉轉(zhuǎn)。細聽,如高山流水;再聽,如秋蟲蟬鳴;側(cè)耳傾聽,如寂靜的山谷畫眉歌唱,悠遠,寂寥。我又一次醉了,醉在甘溪功夫村悅耳動聽的“略板略”歌聲里。(責任編輯/楊倩)
村寨信息:
區(qū)位:黔東南州天柱縣渡馬鎮(zhèn)共和村甘溪侗寨
交通:貴陽出發(fā)—三黎高速—天白公路—燕子灣駕校—甘溪
鄉(xiāng)村特色:觀看侗家武術表演,欣賞侗歌“略板略”,品嘗侗家糊米雞,游覽龍王洞瀑布、塘車瀑布,住古老木屋民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