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晉楠 梁好好
貴州物種繁多,豐富度位居國內前列,其中有不少貴州特有或世界少見的珍稀動植物。因為數量眾多無法一一為讀者介紹,我們特意選取了鮮少出現在大眾視野,棲息在貴州的獨特物種。以第一人稱的視角介紹它們不同尋常的魅力。
梵凈報春——綻放山巔
我是一株普通但又不普通的報春花。
說普通是因為報春花實在太過常見,作為具有觀賞價值的植物之一,常用來美化家居環境,說不普通是因為我是梵凈報春,即只生長在梵凈山的特有品種。也因此我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5月上旬,梵凈山春暖花開,我也為梵凈山增添了一分色彩。別看我的花朵小,這里還隱藏著不少關于繁衍的秘密。梵凈山是湘黔邊界武陵山脈西南段的最高山體。在植物類群中,報春花科報春花屬的很多種類都喜歡生長在高海拔地區,或者在山巔,或者在高原,因此在梵凈山兩千米海拔以上的地方,才能見到我的身影。大部分報春花的身形都是小小的,我也不例外,甚至比很多報春花還要小一些。如果你登頂梵凈山看到幾片從地面向上展開的綠葉,中間一根高挑的花柄,頂端一簇艷麗只有指甲蓋大小的粉紅色小花,那就是我了。
雖然我身材嬌小,但為了繁衍下一代也花費了不少心思。我是雌雄蕊同花植物,為了避免近親繁殖。我們依靠雌蕊雄蕊的長度差異來實現異花傳粉。我們的花朵分為兩種,一種是長花柱花,即雌蕊高于雄蕊;一種是短花柱花,即雌蕊低于雄蕊。長花柱花的雌蕊正好和短花柱花的雄蕊等高,短花柱花的雄蕊和長花柱花的雌蕊等高。蜜蜂在不同的梵凈報春花朵中采蜜時,如果口器探入長花柱花朵前端就會恰好沾了雄蕊的花粉,然后飛到短花柱花朵時碰到雌蕊,實現傳粉。以此類推,如果先探入短花柱花朵也是同樣的傳粉方式。我們就利用這種高低差完美解決了繁衍下一代的問題。
如果你在初夏登臨梵凈山,別忘了爬上金頂,看云海繚繞陽光普照,看巖壁上迎接著猛烈山風堅強開放的梵凈報春。
禿杉——請叫我天空樹
我是亞洲長得最高的樹種——禿杉,因在臺灣被發現又被稱為“臺灣杉”。天空樹形容的就是我這樣的巨人,最高可以達到90米,直徑三米,不僅如此,我的壽命很長,你要是找到了我數百歲的兄弟可別太驚奇。我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所以我的家族分布在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雖然我長得很高大,但我的種子卻很小。人類曾經說過“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每一千粒的禿杉種子才重1.53克,是不是很驚訝?這么小的種子,卻能長成挺立的巨人。
我的成長很迅速,在一個風和日麗的天氣我落進土里,并不需要很深的土壤就能生長。10歲以前是我的童年,這段時間我的個子都不高,別急,我還小呢。“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十歲以后我一年就能長高兩米,直挺挺地向著天空生長,誓要把別的樹都比下去。但就是因為長得太快了,我的樹皮都裂開了,樹梢的枝芽都來不及展開,遠遠看去光禿禿的。大概這就是我被稱為禿杉的原因。
六十歲之前都是我的少年期,我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努力長個上。到了人類的花甲之年,我才步入青年人的行列。我終于要開始談戀愛啦。每年10到11月的時候,會有各種小蟲子來幫我傳遞“愛語”,借助人類、小動物和風的力量讓億萬粒的種子灑向四面八方。找到了合適的地方,我的后代就能成長為大樹,如果找不到則會很快死亡。所以我能成長為參天大樹也是億萬分之一的幸運呢。
令我感到幸福的是,生活在貴州的苗族人視我為“神樹”,把我栽在他們的寨子里,祈求我守護寨子平安。如果你有機會去雷公山東部一個叫方祥鄉格頭村的地方,就能看到我的族群,還能見到我們的“王者”——已經矗立了上千年的禿杉樹。如果你問我,千年的時光究竟是怎樣度過的呢?我還不能完全告訴你,因為我現在只有一百多歲。一百歲是我們禿杉的一個重要時間點,此時我的葉子從針狀變成鱗狀,標志著我已成為頂天立地的巨樹,此后還需要漫長的時間,我繼續伸展我的枝葉,向著更高的藍天白云而去。
白鷴——等級森嚴的鳥類
想必你們聽說過有些群居動物也像人類社會一樣有等級之分,比如靈長類、蜂類等。其實,有些鳥類里面也有等級和社群,譬如我們白鷴。
我們屬于雉科鷴屬鳥類,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和其他五顏六色的同類不一樣,我們雄鳥的羽毛顏色淡雅、大方,體色潔白,頭頂有紅冠,腳也是紅色;雌鳥則通體橄欖褐色,羽冠近黑色嘴粗短而強壯。因為聲音偏啞我們也被叫作“啞瑞”,是國內有名的觀賞鳥。
我們生活在中國的南部地區,喜歡在海拔四百米以上、一千米以下的深山溪水邊棲居,如果你能在林間溪流看到我們的身影,那要恭喜你。因為我們耳聰目明很機警,往往人類還沒發現我們,我們就已經察覺到人類飛遠了。
我們社群的頭目一般由體格強壯的雄鳥擔任。頭目享有一定的特權,不僅能優先享受美食,還實行一雄多雌制,就像人類古時候的帝王。頭目和他的雌鳥是最高等級的待遇,其次就是兩歲以上的其他雄鳥,然后是兩歲以下的幼年雄鳥,最低等級是一歲以下的幼年雌鳥。吃東西的時候也按這個先后順序,因此最低等級的幼年白鷴吃得總是不太好。看上去是不是很殘忍?但只有這樣才能將最強壯的雌鳥篩選出來,優勝劣汰,這些雌鳥成年后才能孕育出更強壯的寶寶。為了能在心儀的女性面前展露風采,我們的青年小伙子時不時就打架爭風,不過一旦有外敵入侵,我們又會立刻團結起來共同御敵,就連雌鳥也會加入戰斗。如果發現難以抵御的外敵,我們又會互相提醒然后迅速逃離。
貴州的茂蘭自然保護區里生活著幾百只我們的同胞。那里有座山叫白鷴山,山上還有個湖叫白鷴湖,就是當時科學家在這里考察時發現了我們的族群而命名的。白鷴湖與山腳相對高低懸殊,有250米之多。在喀斯特地貌上顯得十分神奇,這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了。
林麝——雖有獠牙,但我并不吃肉
你見過長著獠牙的鹿嗎?我就是這般模樣。我的學名叫林麝,你們可能沒有印象,但如果提起黑獐子、林獐、香獐這些稱呼,你們可能就聽說過了。我是麝屬中體型最小的一種,成年的體重也只有6-9公斤。因為我們的后肢比前肢長約三分之一,所以人們看到我們總是一幅撅高屁股的模樣。有人說我們的外形非常奇特,像是小鹿和兔子的結合體,尾巴很短耳朵長而直立像兔子,四肢細長蹄子比較狹而尖像小鹿。我們成年以后就沒有斑點了,比較明顯的特征是在頸部的兩側各有一條比較寬的白色帶紋,一直延伸到腋下。不過,我們最特別的地方,是不論雌雄都不長角,與之相對的,是我們雄麝的上犬齒發達,長而尖,露出口外,好似其他動物的“獠牙”。
我們長這個“獠牙”可不是用來吃肉的,畢竟我們是食草動物。這個牙是我們用來打架的。圈地盤可是件很重要的事,因為我們喜歡在固定的地方居住。在貴州喀斯特密林中,每年的七月份我們棲居于山頂,八月份下山居于山腰,九月份回到河谷地帶。這樣安逸有序的生活,自然要有一定范圍的安全領地做保障。我們長長的獠牙就是為了有效地捍衛自己領地的自主權不被侵害。
我們還有潔癖,不像其他食草動物哪都能將就,我們喜歡在固定的地方如廁,方便完后還要用前蹄向后扒土,把糞便覆蓋干凈,是不是像人類一樣愛清潔?如果沒有危險,森林沒有變化,那我們的生活路線幾乎是一成不變的。
在山林里,我們用自身特有的香味“麝香”來標記領地。但也因為這特殊的香味給我們招來了人類的大量捕殺。現在,我們已被列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和《瀕臨物種野生動物國際貿易公約》。雖然通過人工養殖方式避免了我們種群的覆滅,但盡管如此,要想在野外看到我們依然很困難。如果你有幸看到我們,請珍惜我們相遇的緣分吧。(責任編輯/張芬)